诗无邪: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获奖作品选(2016)

诗无邪: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获奖作品选(201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6
版次: 1
ISBN: 9787564354589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6页
字数: 28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谈到校园文学,我说,校园文学的题材大抵有三种:一、图书馆里的知识;二、背井离乡的情绪;三、不知所往的青春。作为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学的亲历者,对当前校园文学梦想与少年精神两个重要元素的缺席,我是深感不安的。
      照我的理解,热血激荡的、幼稚的、光芒四射而又漏洞百出的写作,应该是校园文学的常态,谁也不会指望浩如烟海的青春文学成为“经典”。我们只希望在这些青春文学中发现令人瞩目的天才书写者,发现文学的未来。然而,由于信息的普遍共享和经典作品的广泛流传,青春写作者们得以在*初的写作阶段就接触到文学*为成熟的那一部分,并得到哺育,继而在写作中甫一出手便老成持重,法度端庄。对多数人来说,这当然不算什么坏事,可对急需文学理想和想象力培养的少数有天资的人而言,“速成”所导致的就是贫血与苍白。也就是说,我个人在面对校园文学时,还是倾向于追究文本中那个书本之外的世界是否具有文学的可能性,而不是模仿得到的圆满与耐不住敲击的完美。
      苛求是不道德的,却是必需的。以这本集子为例,我或许在意的是那一篇篇有奇思和奇观的半成品,无论是布局、文字、修辞,还是美学观和思想力。因其没有走到终点,才有可能承载写作者后来的文学迷宫。是不是说,那些表面圆润的作品已经没有了成长的空间?当然不是。它们的空间或许得到既有的经验之外去寻找。青春,这两个字,每个人都应该另建一个国家才能装下,每个人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字而对抗或叛逆,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文学再鲜活一些、另类一些、个性化一些呢?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文字,终会成为不可复制的记忆,终会成为一场又一场的青春祭。它们是美的,也是有缺憾的。文学的盛宴没有结束,刚刚开始!正如*伟大的作品,始终存在于未来。 上编:诗歌
    刘建东(昭通学院):尘(组诗)
    马骥文(吉林大学):喊叫水诗篇(外五首)
    代坤(苏州大学):102号公寓(外六首)
    吴径(复旦大学):小型割草机(外六首)
    周小茗(华南师范大学):巫词(组诗)
    朱光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小河秋意图(外九首)
    左手(重庆大学):人物速写(组诗)
    童作焉(复旦大学):少年游(外九首)
    吴自祥(西克)(甘肃农业大学):梁欢梦(外六首)
    莱明(四川大学):抵达之美(外九首)

    中编:散文
    梅清欢(山东师范大学):故乡烟雨
    撒兰应(北京邮电大学):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程川(陕西理工学院):火车记
    吴文星(赣南师范大学):故乡从宋朝穿越而来
    张朔(中南大学):我还能说的昆明
    王小雨(三峡大学):红灯记
    叶炜光(华中师范大学):母亲的荷塘
    陈墨(昆明医科大学):雨,坏了

    下编:小说
    陆世初(广西民族大学):纸风车的秘密
    郑组秀(昭通学院):麦戈思的五月
    陈润攀(暨南大学):元宵上灯·祭
    朱政恺(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海哭
    万健强(南通大学):冬天里的村庄
    罗兴章(延边大学):三个会打架的洋芋
    郑筠弋(绵阳师范学院):蔷薇与罂粟
    闫佳(郑州大学):解脱
    江青云(安徽师范大学):大洄游

    附录
    文学其实就是一场爱情(代后记)
  • 内容简介:
      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谈到校园文学,我说,校园文学的题材大抵有三种:一、图书馆里的知识;二、背井离乡的情绪;三、不知所往的青春。作为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学的亲历者,对当前校园文学梦想与少年精神两个重要元素的缺席,我是深感不安的。
      照我的理解,热血激荡的、幼稚的、光芒四射而又漏洞百出的写作,应该是校园文学的常态,谁也不会指望浩如烟海的青春文学成为“经典”。我们只希望在这些青春文学中发现令人瞩目的天才书写者,发现文学的未来。然而,由于信息的普遍共享和经典作品的广泛流传,青春写作者们得以在*初的写作阶段就接触到文学*为成熟的那一部分,并得到哺育,继而在写作中甫一出手便老成持重,法度端庄。对多数人来说,这当然不算什么坏事,可对急需文学理想和想象力培养的少数有天资的人而言,“速成”所导致的就是贫血与苍白。也就是说,我个人在面对校园文学时,还是倾向于追究文本中那个书本之外的世界是否具有文学的可能性,而不是模仿得到的圆满与耐不住敲击的完美。
      苛求是不道德的,却是必需的。以这本集子为例,我或许在意的是那一篇篇有奇思和奇观的半成品,无论是布局、文字、修辞,还是美学观和思想力。因其没有走到终点,才有可能承载写作者后来的文学迷宫。是不是说,那些表面圆润的作品已经没有了成长的空间?当然不是。它们的空间或许得到既有的经验之外去寻找。青春,这两个字,每个人都应该另建一个国家才能装下,每个人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字而对抗或叛逆,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文学再鲜活一些、另类一些、个性化一些呢?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文字,终会成为不可复制的记忆,终会成为一场又一场的青春祭。它们是美的,也是有缺憾的。文学的盛宴没有结束,刚刚开始!正如*伟大的作品,始终存在于未来。
  • 目录:
    上编:诗歌
    刘建东(昭通学院):尘(组诗)
    马骥文(吉林大学):喊叫水诗篇(外五首)
    代坤(苏州大学):102号公寓(外六首)
    吴径(复旦大学):小型割草机(外六首)
    周小茗(华南师范大学):巫词(组诗)
    朱光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小河秋意图(外九首)
    左手(重庆大学):人物速写(组诗)
    童作焉(复旦大学):少年游(外九首)
    吴自祥(西克)(甘肃农业大学):梁欢梦(外六首)
    莱明(四川大学):抵达之美(外九首)

    中编:散文
    梅清欢(山东师范大学):故乡烟雨
    撒兰应(北京邮电大学):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程川(陕西理工学院):火车记
    吴文星(赣南师范大学):故乡从宋朝穿越而来
    张朔(中南大学):我还能说的昆明
    王小雨(三峡大学):红灯记
    叶炜光(华中师范大学):母亲的荷塘
    陈墨(昆明医科大学):雨,坏了

    下编:小说
    陆世初(广西民族大学):纸风车的秘密
    郑组秀(昭通学院):麦戈思的五月
    陈润攀(暨南大学):元宵上灯·祭
    朱政恺(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海哭
    万健强(南通大学):冬天里的村庄
    罗兴章(延边大学):三个会打架的洋芋
    郑筠弋(绵阳师范学院):蔷薇与罂粟
    闫佳(郑州大学):解脱
    江青云(安徽师范大学):大洄游

    附录
    文学其实就是一场爱情(代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