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

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2-03
版次: 1
ISBN: 9787508494913
定价: 7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2页
字数: 462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11人买过
  •   刘玉年、何华松、虞邦义编著的《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共分4章,介绍了淮河中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淮河中游径流量与输沙量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主要测站水沙关系,进行了输沙平衡和河道冲淤计算,建立了淮河中游河道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和河相关系,建立了造床流量与特征流量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河道特性和演变规律,在系统分析已实施整治工程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淮河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背景和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指出了淮河干流进一步整治的方向。《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对淮河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也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做河床演变研究时参考。 序

    前言

    第1章 淮河中游水沙特性分析

     1.1 淮河中游河道概况

      1.1.1 气象水文

      1.1.2 地形地貌

      1.1.3 河流水系

      1.1.4 河床边界条件

      1.1.5 行蓄洪区

     1.2 淮河中游径流时空分布

      1.2.1 多年平均来水量及空间分布

      1.2.2 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性

      1.2.3 水位及水面比降

      1.2.4 小结

     1.3 淮河中游泥沙时空分布

      l3.1 泥沙的空间分布

      1.3.2 泥沙的时间变化

      1.3.3 水沙关系

      1.3.4 挟沙能力研究

      1.3.5 小结

    第2章 淮河中游河道形态与河相关系

     2.1 淮河中游河道平面形态

      2.1.1 淮河中游河道平面几何特征参数分析

      2.1.2 淮河中游河道沿程水力几何参数分析

      2.1.3 小结

     2.2 淮河中游河道纵剖面形态

      2.2.1 淮河中游分段深泓纵剖面变化

      2.2.2 深泓纵剖面数学表达式

      2.2.3 主槽平均河床高程及其变化

      2.2.4 水流纵剖面数学表达式

      2.2.5 小结

     2.3 淮河中游河道横断面变化

      2.3.1 王家坝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2 润河集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3 鲁台子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4 吴家渡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5 小柳巷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6 小结

     2.4 河床稳定性分析

      2.4.1 纵向稳定系数

      2.4.2 横向稳定系数

      2.4.3 综合稳定系数

      2.4.4 小结

     2.5 淮河中游河道造床流量与河相关系

      2.5.1 造床流量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2.5.2 淮河中游各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

      2.5.3 造床流量计算结果分析

      2.5.4 淮河干流中游河道造床流量特性分析

      2.5.5 人类活动对造床流量的影响初步分析

      2.5.6 造床流量分析小结

      2.5.7 河相关系概述

      2.5.8 断面河相关系

      2.5.9 断面河相关系分析

      2.5.10 沿程河相关系

      2.5.11 河相关系分析小结

    第3章 淮河中游河道冲淤分析

     3.1 输沙法计算河道冲淤

      3.1.1 吴家渡—小柳巷河段输沙平衡与冲淤分析

      3.1.2 王家坝—鲁台子河段输沙平衡与冲淤分析

      3.1.3 鲁台子—吴家渡河段输沙平衡与,中淤分析

      3.1.4 洪泽湖泥沙冲淤分析

      3.1.5 河道输沙平衡与冲淤特性

     3.2 断面法计算河道冲淤

      3.2.1 洪河口—洪山头河段概述

      3.2.2 断面法计算方法

      3.2.3 洪河口—正阳关河段冲淤计算

      3.2.4 正阳关—蚌埠闸河段演变分析

      3.2.5 蚌埠闸—洪山头河段演变分析

      3.2.6 典型分汊河段——六坊堤河段演变分析

      3.2.7 洪山头——老子山河段冲淤计算

      3.2.8 输沙量差法与断面法计算结果比较

      3.2.9 小结

     3.3 人工采砂对河床演变的影响

      3.3.1 基本资料

      3.3.2 断面图套绘

      3.3.3 河段纵剖面变化

      3.3.4 冲淤计算分析

      3.3.5 小结

    第4章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方案研究

     4.1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目标

      4.1.1 规划过程

      4.1.2 整治目标

      4.1.3 淮河干流中游设计流量和水位

     4.2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工程内容

      4.2.1 正阳关以上整治工程

      4.2.2 正阳关至蚌埠段整治工程

      4.2.3 蚌埠至浮山段整治工程

     4.3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工程效果

      4.3.1 防洪效益

      4.3.2 防洪综合效果分析

     4.4 进一步治理方向研究

      4.4.1 进一步治理的必要性

      4.4.2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4.4.3 合理调整行蓄洪区

      4.4.4 适当扩大河槽泄量

      4.4.5 扩大下游洪水出路

      4.4.6 进一步治理效果分析

     4.5 试验河段——蚌埠段整治方案研究及实施效果分析

      4.5.1 蚌埠河段基本情况

      4.5.2 实体模型试验

      4.5.3 已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简介

      4.5.4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5.5 河道整治工程效果评价

      4.5.6 小结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刘玉年、何华松、虞邦义编著的《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共分4章,介绍了淮河中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淮河中游径流量与输沙量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主要测站水沙关系,进行了输沙平衡和河道冲淤计算,建立了淮河中游河道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和河相关系,建立了造床流量与特征流量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河道特性和演变规律,在系统分析已实施整治工程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淮河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背景和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指出了淮河干流进一步整治的方向。《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对淮河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也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做河床演变研究时参考。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淮河中游水沙特性分析

     1.1 淮河中游河道概况

      1.1.1 气象水文

      1.1.2 地形地貌

      1.1.3 河流水系

      1.1.4 河床边界条件

      1.1.5 行蓄洪区

     1.2 淮河中游径流时空分布

      1.2.1 多年平均来水量及空间分布

      1.2.2 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性

      1.2.3 水位及水面比降

      1.2.4 小结

     1.3 淮河中游泥沙时空分布

      l3.1 泥沙的空间分布

      1.3.2 泥沙的时间变化

      1.3.3 水沙关系

      1.3.4 挟沙能力研究

      1.3.5 小结

    第2章 淮河中游河道形态与河相关系

     2.1 淮河中游河道平面形态

      2.1.1 淮河中游河道平面几何特征参数分析

      2.1.2 淮河中游河道沿程水力几何参数分析

      2.1.3 小结

     2.2 淮河中游河道纵剖面形态

      2.2.1 淮河中游分段深泓纵剖面变化

      2.2.2 深泓纵剖面数学表达式

      2.2.3 主槽平均河床高程及其变化

      2.2.4 水流纵剖面数学表达式

      2.2.5 小结

     2.3 淮河中游河道横断面变化

      2.3.1 王家坝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2 润河集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3 鲁台子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4 吴家渡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5 小柳巷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2.3.6 小结

     2.4 河床稳定性分析

      2.4.1 纵向稳定系数

      2.4.2 横向稳定系数

      2.4.3 综合稳定系数

      2.4.4 小结

     2.5 淮河中游河道造床流量与河相关系

      2.5.1 造床流量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2.5.2 淮河中游各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

      2.5.3 造床流量计算结果分析

      2.5.4 淮河干流中游河道造床流量特性分析

      2.5.5 人类活动对造床流量的影响初步分析

      2.5.6 造床流量分析小结

      2.5.7 河相关系概述

      2.5.8 断面河相关系

      2.5.9 断面河相关系分析

      2.5.10 沿程河相关系

      2.5.11 河相关系分析小结

    第3章 淮河中游河道冲淤分析

     3.1 输沙法计算河道冲淤

      3.1.1 吴家渡—小柳巷河段输沙平衡与冲淤分析

      3.1.2 王家坝—鲁台子河段输沙平衡与冲淤分析

      3.1.3 鲁台子—吴家渡河段输沙平衡与,中淤分析

      3.1.4 洪泽湖泥沙冲淤分析

      3.1.5 河道输沙平衡与冲淤特性

     3.2 断面法计算河道冲淤

      3.2.1 洪河口—洪山头河段概述

      3.2.2 断面法计算方法

      3.2.3 洪河口—正阳关河段冲淤计算

      3.2.4 正阳关—蚌埠闸河段演变分析

      3.2.5 蚌埠闸—洪山头河段演变分析

      3.2.6 典型分汊河段——六坊堤河段演变分析

      3.2.7 洪山头——老子山河段冲淤计算

      3.2.8 输沙量差法与断面法计算结果比较

      3.2.9 小结

     3.3 人工采砂对河床演变的影响

      3.3.1 基本资料

      3.3.2 断面图套绘

      3.3.3 河段纵剖面变化

      3.3.4 冲淤计算分析

      3.3.5 小结

    第4章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方案研究

     4.1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目标

      4.1.1 规划过程

      4.1.2 整治目标

      4.1.3 淮河干流中游设计流量和水位

     4.2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工程内容

      4.2.1 正阳关以上整治工程

      4.2.2 正阳关至蚌埠段整治工程

      4.2.3 蚌埠至浮山段整治工程

     4.3 淮河干流中游整治工程效果

      4.3.1 防洪效益

      4.3.2 防洪综合效果分析

     4.4 进一步治理方向研究

      4.4.1 进一步治理的必要性

      4.4.2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4.4.3 合理调整行蓄洪区

      4.4.4 适当扩大河槽泄量

      4.4.5 扩大下游洪水出路

      4.4.6 进一步治理效果分析

     4.5 试验河段——蚌埠段整治方案研究及实施效果分析

      4.5.1 蚌埠河段基本情况

      4.5.2 实体模型试验

      4.5.3 已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简介

      4.5.4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5.5 河道整治工程效果评价

      4.5.6 小结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
淮河中游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虞邦义;蔡建平;黄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