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性评价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性评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12231164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2页
字数: 18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3人买过
  • 本书基于博士后课题“我国东西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比较研究 ”(编号145316)与中央高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土地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2120120279)展开。本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土地资源为载体,多角度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书中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结构性缺损和功能性缺损概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理;从转型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评价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系统的健康性;从城市系统耗散结构特征出发,建立系统熵流模型,观察生产力活动对城市系统熵流贡献情况,分析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系统有序性变化情况;剖析土地利用系统和城市发展系统耦合关系,判定城市系统协调性;并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了解矿山关闭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情况,收集群众对城市转型发展成果的感知和建议,提出可持续转型发展对策。 

    本书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可供研究经济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读者阅读参考。 1绪论 /001 

    1.1研究背景001 

    1.2研究意义002 

    1.3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003 

    1.4研究技术路线005 

    参考文献006 

    2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评价综述 /007 

    2.1资源型城市研究现状007 

    2.2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012 

    2.3土地配置研究现状017 

    参考文献019 

    3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分析 /026 

    3.1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026 

    3.2研究对象介绍027 

    3.3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031 

    3.4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挑战034 

    3.5结构性缺损和功能性缺损特征035 

    参考文献045 

    4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理分析 /047 

    4.1理论基础047 

    4.2资源枯竭型城市耗散结构分析052 

    4.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理论分析059 

    4.4多维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方法064 

    参考文献068 

    5资源枯竭型城市系统健康性评价 /070 

    5.1评价思路070 

    5.2转型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071 

    5.3计量分析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关系082 

    5.4转型期生态足迹测算086 

    参考文献093 

    6资源枯竭型城市系统有序性和协调性分析 /095 

    6.1评价思路095 

    6.2城市转型发展有序性评价097 

    6.3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分析104 

    6.4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面积拟合关系分析112 

    参考文献115 

    7公众对转型发展的满意度调查 /116 

    7.1矿山关闭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调查116 

    7.2公众对转型发展的感知调查120 

    参考文献126 

    8贾汪转型发展可持续性综合评价与转型发展对策 /128 

    8.1贾汪转型发展可持续性综合评价128 

    8.2转型发展对策131 

    参考文献138 

    附录 /139 

    附录1国家批准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139 

    附录22000~2010年贾汪生态足迹140 

    附录32000~2010年贾汪生态承载力140 

    附录42000~2010年贾汪人均生态足迹141 

    附录52000~2010年贾汪人均生态承载力141 

    附录6土地利用系统三级指标基础数据142
  •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博士后课题“我国东西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比较研究 ”(编号145316)与中央高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土地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2120120279)展开。本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土地资源为载体,多角度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书中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结构性缺损和功能性缺损概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理;从转型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评价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系统的健康性;从城市系统耗散结构特征出发,建立系统熵流模型,观察生产力活动对城市系统熵流贡献情况,分析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系统有序性变化情况;剖析土地利用系统和城市发展系统耦合关系,判定城市系统协调性;并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了解矿山关闭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情况,收集群众对城市转型发展成果的感知和建议,提出可持续转型发展对策。 

    本书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可供研究经济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读者阅读参考。
  • 目录:
    1绪论 /001 

    1.1研究背景001 

    1.2研究意义002 

    1.3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003 

    1.4研究技术路线005 

    参考文献006 

    2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评价综述 /007 

    2.1资源型城市研究现状007 

    2.2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012 

    2.3土地配置研究现状017 

    参考文献019 

    3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分析 /026 

    3.1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026 

    3.2研究对象介绍027 

    3.3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031 

    3.4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挑战034 

    3.5结构性缺损和功能性缺损特征035 

    参考文献045 

    4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理分析 /047 

    4.1理论基础047 

    4.2资源枯竭型城市耗散结构分析052 

    4.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理论分析059 

    4.4多维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方法064 

    参考文献068 

    5资源枯竭型城市系统健康性评价 /070 

    5.1评价思路070 

    5.2转型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071 

    5.3计量分析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关系082 

    5.4转型期生态足迹测算086 

    参考文献093 

    6资源枯竭型城市系统有序性和协调性分析 /095 

    6.1评价思路095 

    6.2城市转型发展有序性评价097 

    6.3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分析104 

    6.4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面积拟合关系分析112 

    参考文献115 

    7公众对转型发展的满意度调查 /116 

    7.1矿山关闭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调查116 

    7.2公众对转型发展的感知调查120 

    参考文献126 

    8贾汪转型发展可持续性综合评价与转型发展对策 /128 

    8.1贾汪转型发展可持续性综合评价128 

    8.2转型发展对策131 

    参考文献138 

    附录 /139 

    附录1国家批准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139 

    附录22000~2010年贾汪生态足迹140 

    附录32000~2010年贾汪生态承载力140 

    附录42000~2010年贾汪人均生态足迹141 

    附录52000~2010年贾汪人均生态承载力141 

    附录6土地利用系统三级指标基础数据142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