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568036443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2页
字数: 32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本书从民族理论、民族文学、民族艺术等三面进行了研究。民族理论方面,对当代民族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综述,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志田野调查的视角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民族文学方面,主要对南方口头传统与仪式叙事关系,口头叙事与文献叙事的互证,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兄弟的隐喻,苗族古歌的对比叙事,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民族艺术方面,对贵州民间美术色彩,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及其纹样造型的意蕴,黔南苗族银饰的美学特点及文化特性,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水族豆浆染的文化价值及传承,布依族舞蹈――“雯当姆”的艺术与审美特征,水族曲艺“旭早”的源起及嬗变,旭早”与水家人的社会生活,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贵州龙里巫山岩画人物头饰艺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书对于系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与艺术提供了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 吴红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社会主义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社会保障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专著《包容性发展背景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整合研究》1部。 民族理论研究 

    我们如何面对历史 

    ——当代民族研究的核心问题 纳日碧力戈/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综述 李静 施晓瑞/9 

    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汪小丽/18 

    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遗产保护 

    ——苗族史诗《亚鲁王》田野调查札记 吴正彪/24 

    民族志田野调查的视角态度 

    ——以《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和《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为例 杨培德/37 

    脱域与嵌入:另类的多点民族志 

    ——关于一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反思 张晓红 胡鸿保/41 

    民族文学研究 

    仪式大词:口头传统与仪式叙事关系探析 

    ——以纳西族“哲作”(ter55dzo31)为个案 杨杰宏/51 

    口头叙事与文献叙事的互证 

    ——论《张秀眉起义史诗》的史料价值 吴一文/63 

    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 

    ——以壮族史诗《布伯》与泰国神话《青蛙神的故事》的比较为例 李斯颖/71 

    论苗族古歌的对比叙事 吴一文/79 

    兄弟的隐喻 

    ——中国西南地区同源共祖神话探讨 高健/88 

    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 吴晓东/95 

    论水族民间文学的分类 石尚彬/101 

    论莫友芝散文的地域特征 李朝阳/107 

    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胡铁强 何雅如 李生柱/113 

    论贵州苗族老虎故事的结构 张钧波/121 

    “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吴晓东/127 

    民族艺术研究 

    挖掘黔南民间工艺传承本土民族文化 杨坤/139 

    贵州民间美术色彩初识 丁文涛 丁川/145 

    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及其纹样造型的意蕴探源 王科本/151 

    黔南苗族银饰的美学特点及文化特性 田爱华/155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 孟学华 刘世彬/160 

    水族豆浆染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现状浅议 潘瑶/165 

    布依族舞蹈——“雯当姆”的艺术与审美特征 樊敏/169 

    论水族曲艺“旭早”的源起及嬗变 石尚彬 商韵/174 

    “旭早”与水家人的社会生活 

    ——水族音乐系列研究之“旭早” 李继昌/183 

    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文毅 冯耘 覃亚双/190 

    贵州龙里巫山岩画人物头饰艺术 牟孝梅 张丽娜/194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族理论、民族文学、民族艺术等三面进行了研究。民族理论方面,对当代民族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综述,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志田野调查的视角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民族文学方面,主要对南方口头传统与仪式叙事关系,口头叙事与文献叙事的互证,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兄弟的隐喻,苗族古歌的对比叙事,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民族艺术方面,对贵州民间美术色彩,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及其纹样造型的意蕴,黔南苗族银饰的美学特点及文化特性,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水族豆浆染的文化价值及传承,布依族舞蹈――“雯当姆”的艺术与审美特征,水族曲艺“旭早”的源起及嬗变,旭早”与水家人的社会生活,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贵州龙里巫山岩画人物头饰艺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书对于系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与艺术提供了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
  • 作者简介:
    吴红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社会主义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社会保障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专著《包容性发展背景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整合研究》1部。
  • 目录:
    民族理论研究 

    我们如何面对历史 

    ——当代民族研究的核心问题 纳日碧力戈/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综述 李静 施晓瑞/9 

    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汪小丽/18 

    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遗产保护 

    ——苗族史诗《亚鲁王》田野调查札记 吴正彪/24 

    民族志田野调查的视角态度 

    ——以《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和《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为例 杨培德/37 

    脱域与嵌入:另类的多点民族志 

    ——关于一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反思 张晓红 胡鸿保/41 

    民族文学研究 

    仪式大词:口头传统与仪式叙事关系探析 

    ——以纳西族“哲作”(ter55dzo31)为个案 杨杰宏/51 

    口头叙事与文献叙事的互证 

    ——论《张秀眉起义史诗》的史料价值 吴一文/63 

    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 

    ——以壮族史诗《布伯》与泰国神话《青蛙神的故事》的比较为例 李斯颖/71 

    论苗族古歌的对比叙事 吴一文/79 

    兄弟的隐喻 

    ——中国西南地区同源共祖神话探讨 高健/88 

    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 吴晓东/95 

    论水族民间文学的分类 石尚彬/101 

    论莫友芝散文的地域特征 李朝阳/107 

    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胡铁强 何雅如 李生柱/113 

    论贵州苗族老虎故事的结构 张钧波/121 

    “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吴晓东/127 

    民族艺术研究 

    挖掘黔南民间工艺传承本土民族文化 杨坤/139 

    贵州民间美术色彩初识 丁文涛 丁川/145 

    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及其纹样造型的意蕴探源 王科本/151 

    黔南苗族银饰的美学特点及文化特性 田爱华/155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 孟学华 刘世彬/160 

    水族豆浆染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现状浅议 潘瑶/165 

    布依族舞蹈——“雯当姆”的艺术与审美特征 樊敏/169 

    论水族曲艺“旭早”的源起及嬗变 石尚彬 商韵/174 

    “旭早”与水家人的社会生活 

    ——水族音乐系列研究之“旭早” 李继昌/183 

    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文毅 冯耘 覃亚双/190 

    贵州龙里巫山岩画人物头饰艺术 牟孝梅 张丽娜/194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韦煜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与实践
吴红梅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雷锋的故事
吴红梅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真实的雷锋
吴红梅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包容性发展背景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整合研究
吴红梅 著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Excel 2010立体化实例教程
吴红梅、刘建卫 编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像雷锋那样
吴红梅 著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国际经济学/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吴红梅、焦军普 编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像雷锋那样(修订版)
吴红梅、王凯博 著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字体设计基础教程
吴红梅、吴芳 著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
吴红梅 编;孟学多;谢红霞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像雷锋那样:规划人生 自我激励 取得事业成功
吴红梅 著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
渲染巨匠:LightScape室内装潢精美图库+完全手册宝贝
吴红梅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