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2017-11
版次: 1
ISBN: 9787545914115
定价: 4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2页
字数: 213千字
分类: 历史
151人买过
  • 《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一书的核心即阐述美国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对美国历史老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以白描的方式展示了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细节:比如通过阅读不同版本教科书以及不同立场的一、二手文献对同一事件的记载,训练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通过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训练学生批判性思考、讨论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完成对历史项目的家庭写作任务,训练学生批判性整合的能力等。下篇中,作者对自己做过的几个历史项目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亦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贯穿其中。同时,作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了美国教科书的“美国中心论”,质疑并驳斥了美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忽略与扭曲,比如美国教材对“南京大屠杀”只字不提、对中国在二战中作用的忽略等,揭示了美国教材呈现出的自大情结。 程修凡,一九九九年生,高三在读,酷爱历史研究。初三时随父母访学一同前往美国加州,就读于洛杉矶一所公立学校。历史老师丹尼尔·布切里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给了修凡特殊的学习体验。回国后,修凡重新整理了历史课的学习笔记并撰写成书,生动再现了美国高中的历史课堂,为读者开启了一次批判性思维之旅。 推荐序一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Ⅰ

    推荐序二 批判性思维之旅     V

     

    上 篇

    历史老师的

    讨论型课堂

    第一章 历史课的开场白:午餐打架事件002

    为查明真相,校长询问了很多学生和老师,他们都是这起事件的目击证人。到底是谁首先挑起争端?哪些人参与了打架?打架是何时开始的?……对于这些问题,校长收到了不同的证词,并且非常重要的是:没有一个人说谎!

    故事是谁说的,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重点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都是需要我们去破解的“语言”。

    第二章 启蒙运动与美国立国007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相信人就本性而言是理性的和善良的,他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建基于理性。你是否同意人类本质上是“善”的,能够用理性来支配行动?或者你持相反意见,认为人类生来而有原罪,需要依靠严格的法律武器来强制维持秩序?请说明你的理由。

    看着这个问题,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美国建国到底基于什么?是启蒙运动的“理性”还是基督教的“原罪”?

    一、一张家庭作业纸008

    二、一堂让我目瞪口呆的讨论课010

    三、来不及做笔记的“一言堂”013

    四、理性或罪性——哪个是美国政府的奠基?016

    五、我的探索:美国真的是基督教立国吗?021

    第三章 犹太大屠杀:一份完整的教案029

    “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因为党卫军的领导人和纳粹高官们吗?”Mr.Buccieri(布切里老师)说:“一个族群的人把另外一个族群的人当作others是历史上种族屠杀或种族灭绝的一个重要起因。”

    课堂上我们探索upstander——选择去抵抗纳粹救助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的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故事,也探索bystander——知道犹太人和其他人被迫害的事实却选择保持沉默的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复杂的道德和公民问题。

     

    一、“快速阅读”与“地理技能”029

    二、others(他者)与仇恨金字塔031

    三、勒尚邦的勇气035

    四、bystander和upstander:复杂的道德和公民问题  042

    五、中学生排斥案053

    第四章 冷战时期的拉美:美国是主动干涉还是被动卷入?058

    在教授第14章的时候,Mr.Buccieri的讲解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美国在拉美的活动是interfering(主动干涉)还是intervening(被迫卷入)?”每次讲授完拉美某国与美国的纠纷之后,Mr.Buccieri都会问美国在这个国家的行动是interfering还是intervening?

    一、危地马拉059

    二、古巴063

    三、智利067

    四、拉美的课堂项目070

    第五章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072

    我们的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批判性阅读课。我们阅读一手文献、考察两种教科书不同的记载、解读不同立场的文献、在历史的语境中阅读、查看不同类型的文献。

    当然我们的课也是侦查课,Mr.Buccieri说:“我们都是侦探,侦查历史真相。”每天都有一个历史议题等待我们去侦破,每天我们都有新发现。我们拿到每堂课的阅读资料,就像考古学者来到发掘现场。

    一、阅读一手文献073

    二、考察两种教科书的不同记载077

    三、解读不同立场的文献079

    四、进入历史的语境中阅读084

    五、一堂专门的文献评估课090

    第六章 读图读历史093

    Mr.Buccieri的课堂除了重视训练我们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外,还十分注重引导我们读图读历史,因为不仅文字在叙述历史,各种视觉资料也在叙述历史并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每堂课warm-up(课前预热)环节之后的“图片侦查”、在讲述帝国主义时期时开展的“画廊行走活动”、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探讨为何纳粹的宣传会成功等都让我印象深刻。

    一、图片侦查:“透过艺术看历史”和“图解历史”093

    二、解读政治卡通:“画廊行走活动”099

    三、运用地理技能102

    四、运用视觉资料探索历史议题107

    第七章 通过历史课训练批判性思维110

    Mr.Buccieri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无论是布置我们Be Critical家庭作业、引导我们读图读历史,还是训练我们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和思考,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为了我们能“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Mr.Buccieri还会着重强调概念的力量和教科书中的十七项历史技能。

    存储大量的历史事实并不会让我们具备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的素养来自掌握历史分析技能,也就是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一、概念的力量110

    二、批判性思维和十七项历史技能117

    三、讨论历史议题模块训练的主要技能121

    四、探索历史项目模块训练的主要技能126

    五、我的探索:中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吗?129

    第八章 1968年:全球视野135

    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世界历史课程之后,老师用一周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年代:1968年。因为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史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视野,学生要学会考察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Mr.Buccieri希望通过1968年教会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方法,把这一年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合在一起,分析全球性问题。

    一、音乐中的60年代136

    二、《休伦港宣言》139

    三、1968年的四个抗议142

    四、如何评价1968年?146

     

     

    下篇

    学生的历史

    项目研究

    第九章 历史项目:探索性学习152

    Mr.Buccieri教完一些重要章节或内容的时候,会设计一些历史项目。要想在历史课上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完成这些历史项目,也即完成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并不意味着必须是历史论文写作,我们可以选择短文写作,也可以画漫画或做PPT。

    历史课不只是训练批判性思维,还能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团队精神。无论是PPT或是Poster,Mr.Buccieri都会注明小组有哪些角色,每个角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一、章节项目153

    二、期末考试项目154

    三、“历史学家小组”展示项目:个人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156

    第十章 人物研究:为什么曼德拉被广泛纪念?160

    为什么美国处处张贴曼德拉的图片?我觉得为什么曼德拉如此被美国纪念也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仅仅是因为曼德拉代表了平等、自由、宽容、和解吗?

    曼德拉成了美国英雄,是因为曼德拉符合“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模式,曼德拉是小小大卫,对抗的巨人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顽强地抗争直至最后取得了胜利,成了南非总统,找到了宽恕与和解的价值。

    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曼德拉161

    二、为什么是曼德拉而不是德克勒克?164

    三、曼德拉象征了什么?166

    四、为什么曼德拉成为美国英雄?173

    第十一章 自选项目:二战中被忽略的中国177

    美国教科书中不提南京大屠杀,这引发了我对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的质疑,正如我们历史老师说的:“不说什么也要破解。”

    为什么不讲?是不是仅仅可以简单归因为中国和美国分别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我觉得美国历史教科书里有强烈的西方中心,正如二战时美国的立场是先欧后亚一样。

    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没有南京大屠杀178

    二、三方文献考察南京大屠杀179

    三、二战中被忽略的中国182

    四、我的探索:美国教科书为何忽略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187

    五、被夸大的美国190

    第十二章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上)193

    美国教科书以“家庭价值观”作为观看中国文化的视角,“所有的小孩必须服从父母,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小孩不被视为个体,而仅仅是家庭成员,事实上孩子——特别是儿子——的价值只是可以在田里工作、传宗接代并且照顾老人”。巴金“对中国家庭的严苛以及被预期的服从有深刻的理解”,由于“儒家的社会理想在影响力上急速衰落,欧洲和美国的文化正在上升”,中国“旧家庭体系的暴政开始崩溃”。

    一、古代中国:孔子和家庭价值观194

    二、中国变化中的文化199

    第十三章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中)206

    随着清王朝的衰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人就换了一种眼光看中国,美国教科书中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叙述视角都是殖民者中心的。与此同时美国教科书借着门户开放政策树立美国国际事务中的美好形象,美国真是关心中国生死存亡的“英雄”吗?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门户开放得更早,义和团运动会爆发得越早,而不是像美国教科书所说的那样——“门户开放政策来得早些就能阻止义和团”。

    一、美国教科书中的“清王朝衰亡”207

    二、英雄与“他者”:美国教科书的叙述角度212

    三、我的探索:美国真的是关心中国生死存亡的英雄吗?215

    四、我的探索:门户开放政策来得早些就能阻止义和团运动吗?  221

    第十四章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下)224

    美国历史教科书说:“在孙中山的政党看来,1911年的事件是一个光荣的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然而1911年的起义很难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它没有产生新的政治或社会秩序。”“实际上,与其说1911年的事件是革命,不如说是旧秩序的倒塌。”为什么美国历史教科书强调辛亥无革命?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孙中山是平等、博爱的代言人。为何美国教科书只强调孙中山的王道思想?

    一、美国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224

    二、我的探索:为何美国教科书说辛亥无革命?227

    三、美国教科书中的孙中山234

    四、我的探索:孙中山的理想真的带来混乱吗?237

    后记242
  • 内容简介:
    《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一书的核心即阐述美国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对美国历史老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以白描的方式展示了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细节:比如通过阅读不同版本教科书以及不同立场的一、二手文献对同一事件的记载,训练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通过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训练学生批判性思考、讨论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完成对历史项目的家庭写作任务,训练学生批判性整合的能力等。下篇中,作者对自己做过的几个历史项目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亦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贯穿其中。同时,作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了美国教科书的“美国中心论”,质疑并驳斥了美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忽略与扭曲,比如美国教材对“南京大屠杀”只字不提、对中国在二战中作用的忽略等,揭示了美国教材呈现出的自大情结。
  • 作者简介:
    程修凡,一九九九年生,高三在读,酷爱历史研究。初三时随父母访学一同前往美国加州,就读于洛杉矶一所公立学校。历史老师丹尼尔·布切里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给了修凡特殊的学习体验。回国后,修凡重新整理了历史课的学习笔记并撰写成书,生动再现了美国高中的历史课堂,为读者开启了一次批判性思维之旅。
  • 目录:
    推荐序一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Ⅰ

    推荐序二 批判性思维之旅     V

     

    上 篇

    历史老师的

    讨论型课堂

    第一章 历史课的开场白:午餐打架事件002

    为查明真相,校长询问了很多学生和老师,他们都是这起事件的目击证人。到底是谁首先挑起争端?哪些人参与了打架?打架是何时开始的?……对于这些问题,校长收到了不同的证词,并且非常重要的是:没有一个人说谎!

    故事是谁说的,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重点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都是需要我们去破解的“语言”。

    第二章 启蒙运动与美国立国007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相信人就本性而言是理性的和善良的,他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建基于理性。你是否同意人类本质上是“善”的,能够用理性来支配行动?或者你持相反意见,认为人类生来而有原罪,需要依靠严格的法律武器来强制维持秩序?请说明你的理由。

    看着这个问题,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美国建国到底基于什么?是启蒙运动的“理性”还是基督教的“原罪”?

    一、一张家庭作业纸008

    二、一堂让我目瞪口呆的讨论课010

    三、来不及做笔记的“一言堂”013

    四、理性或罪性——哪个是美国政府的奠基?016

    五、我的探索:美国真的是基督教立国吗?021

    第三章 犹太大屠杀:一份完整的教案029

    “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因为党卫军的领导人和纳粹高官们吗?”Mr.Buccieri(布切里老师)说:“一个族群的人把另外一个族群的人当作others是历史上种族屠杀或种族灭绝的一个重要起因。”

    课堂上我们探索upstander——选择去抵抗纳粹救助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的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故事,也探索bystander——知道犹太人和其他人被迫害的事实却选择保持沉默的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复杂的道德和公民问题。

     

    一、“快速阅读”与“地理技能”029

    二、others(他者)与仇恨金字塔031

    三、勒尚邦的勇气035

    四、bystander和upstander:复杂的道德和公民问题  042

    五、中学生排斥案053

    第四章 冷战时期的拉美:美国是主动干涉还是被动卷入?058

    在教授第14章的时候,Mr.Buccieri的讲解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美国在拉美的活动是interfering(主动干涉)还是intervening(被迫卷入)?”每次讲授完拉美某国与美国的纠纷之后,Mr.Buccieri都会问美国在这个国家的行动是interfering还是intervening?

    一、危地马拉059

    二、古巴063

    三、智利067

    四、拉美的课堂项目070

    第五章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072

    我们的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批判性阅读课。我们阅读一手文献、考察两种教科书不同的记载、解读不同立场的文献、在历史的语境中阅读、查看不同类型的文献。

    当然我们的课也是侦查课,Mr.Buccieri说:“我们都是侦探,侦查历史真相。”每天都有一个历史议题等待我们去侦破,每天我们都有新发现。我们拿到每堂课的阅读资料,就像考古学者来到发掘现场。

    一、阅读一手文献073

    二、考察两种教科书的不同记载077

    三、解读不同立场的文献079

    四、进入历史的语境中阅读084

    五、一堂专门的文献评估课090

    第六章 读图读历史093

    Mr.Buccieri的课堂除了重视训练我们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外,还十分注重引导我们读图读历史,因为不仅文字在叙述历史,各种视觉资料也在叙述历史并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每堂课warm-up(课前预热)环节之后的“图片侦查”、在讲述帝国主义时期时开展的“画廊行走活动”、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探讨为何纳粹的宣传会成功等都让我印象深刻。

    一、图片侦查:“透过艺术看历史”和“图解历史”093

    二、解读政治卡通:“画廊行走活动”099

    三、运用地理技能102

    四、运用视觉资料探索历史议题107

    第七章 通过历史课训练批判性思维110

    Mr.Buccieri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无论是布置我们Be Critical家庭作业、引导我们读图读历史,还是训练我们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和思考,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为了我们能“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Mr.Buccieri还会着重强调概念的力量和教科书中的十七项历史技能。

    存储大量的历史事实并不会让我们具备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的素养来自掌握历史分析技能,也就是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一、概念的力量110

    二、批判性思维和十七项历史技能117

    三、讨论历史议题模块训练的主要技能121

    四、探索历史项目模块训练的主要技能126

    五、我的探索:中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吗?129

    第八章 1968年:全球视野135

    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世界历史课程之后,老师用一周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年代:1968年。因为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史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视野,学生要学会考察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Mr.Buccieri希望通过1968年教会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方法,把这一年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合在一起,分析全球性问题。

    一、音乐中的60年代136

    二、《休伦港宣言》139

    三、1968年的四个抗议142

    四、如何评价1968年?146

     

     

    下篇

    学生的历史

    项目研究

    第九章 历史项目:探索性学习152

    Mr.Buccieri教完一些重要章节或内容的时候,会设计一些历史项目。要想在历史课上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完成这些历史项目,也即完成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并不意味着必须是历史论文写作,我们可以选择短文写作,也可以画漫画或做PPT。

    历史课不只是训练批判性思维,还能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团队精神。无论是PPT或是Poster,Mr.Buccieri都会注明小组有哪些角色,每个角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一、章节项目153

    二、期末考试项目154

    三、“历史学家小组”展示项目:个人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156

    第十章 人物研究:为什么曼德拉被广泛纪念?160

    为什么美国处处张贴曼德拉的图片?我觉得为什么曼德拉如此被美国纪念也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仅仅是因为曼德拉代表了平等、自由、宽容、和解吗?

    曼德拉成了美国英雄,是因为曼德拉符合“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模式,曼德拉是小小大卫,对抗的巨人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顽强地抗争直至最后取得了胜利,成了南非总统,找到了宽恕与和解的价值。

    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曼德拉161

    二、为什么是曼德拉而不是德克勒克?164

    三、曼德拉象征了什么?166

    四、为什么曼德拉成为美国英雄?173

    第十一章 自选项目:二战中被忽略的中国177

    美国教科书中不提南京大屠杀,这引发了我对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的质疑,正如我们历史老师说的:“不说什么也要破解。”

    为什么不讲?是不是仅仅可以简单归因为中国和美国分别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我觉得美国历史教科书里有强烈的西方中心,正如二战时美国的立场是先欧后亚一样。

    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没有南京大屠杀178

    二、三方文献考察南京大屠杀179

    三、二战中被忽略的中国182

    四、我的探索:美国教科书为何忽略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187

    五、被夸大的美国190

    第十二章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上)193

    美国教科书以“家庭价值观”作为观看中国文化的视角,“所有的小孩必须服从父母,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小孩不被视为个体,而仅仅是家庭成员,事实上孩子——特别是儿子——的价值只是可以在田里工作、传宗接代并且照顾老人”。巴金“对中国家庭的严苛以及被预期的服从有深刻的理解”,由于“儒家的社会理想在影响力上急速衰落,欧洲和美国的文化正在上升”,中国“旧家庭体系的暴政开始崩溃”。

    一、古代中国:孔子和家庭价值观194

    二、中国变化中的文化199

    第十三章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中)206

    随着清王朝的衰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人就换了一种眼光看中国,美国教科书中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叙述视角都是殖民者中心的。与此同时美国教科书借着门户开放政策树立美国国际事务中的美好形象,美国真是关心中国生死存亡的“英雄”吗?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门户开放得更早,义和团运动会爆发得越早,而不是像美国教科书所说的那样——“门户开放政策来得早些就能阻止义和团”。

    一、美国教科书中的“清王朝衰亡”207

    二、英雄与“他者”:美国教科书的叙述角度212

    三、我的探索:美国真的是关心中国生死存亡的英雄吗?215

    四、我的探索:门户开放政策来得早些就能阻止义和团运动吗?  221

    第十四章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下)224

    美国历史教科书说:“在孙中山的政党看来,1911年的事件是一个光荣的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然而1911年的起义很难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它没有产生新的政治或社会秩序。”“实际上,与其说1911年的事件是革命,不如说是旧秩序的倒塌。”为什么美国历史教科书强调辛亥无革命?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孙中山是平等、博爱的代言人。为何美国教科书只强调孙中山的王道思想?

    一、美国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224

    二、我的探索:为何美国教科书说辛亥无革命?227

    三、美国教科书中的孙中山234

    四、我的探索:孙中山的理想真的带来混乱吗?237

    后记24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