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

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6-08
版次: 1
ISBN: 9787010058498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8页
字数: 300千字
11人买过
  • 本书从经济学的视角、从历史纵深的角度,借鉴财政学的方法、理论,来评述建国后我国教育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总体上分析其基本规律与发展特征。着重分析了我国宏观教育财政政策的演变、制度变迁的路径及特征,教育财政改革的目标、历史动因、财政理念、财政结构及状况、影响因素和改革措施等,阐释了教育财政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分析了教育财政的公平与效率以及向公共教育财政迈进的历史进程,揭示当代教育财政发展趋势,为我国教育财政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新世纪教育财政制度改革作一前瞻性的展望。 杨会良,男,1969年5月出生,河北省隆尧县人。经济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高等教育和世界经济的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一)财政概念及其本质

        (二)教育财政概念及其本质

        (三)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有关教育财政理论的研究

        (二)对教育财政史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教育财政(1949——1979)

      一、新中国前三十年国家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演变

        (一)“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阶段(1950——1953)

        (二)“条块结合、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阶段(1954——1979)

      二、教育财政经费状况与教育事业发展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规模状况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规模的变化

        (三)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状况

      三、国家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统收统支,高度集中

        (二)直接管理,年度平衡

        (三)完全指令,条块分割

        (四)两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

      四、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两级分权的中国教育财政(1980——1993)

      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一)经济体制和财政制度变革不断深化

        (二)教育事业的全面恢复与面临窘境 

        (三)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和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展开

        (四)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转型中的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

        (一)基础教育财政“分级管理、以乡为主”体制的形成

        (二)基础教育财政制度运行机制的特征

        (三)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变迁的原因

      三、高等教育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一)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二)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分权体制的形成

        (三)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式改革”

        (四)高等教育微观财政管理改革

        (五)高等教育的成本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的建立

        (六)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机制的初步确立

        (七)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与管理改革

        (八)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四、教育财政支出状况

        (一)教育支出的绝对规模大幅增长,相对规模长期偏低

        (二)教育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育经费来源逐步形成由单一到多渠道筹措的新格局

        (四)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收效显著,经费分配和使用仍明显脱节

      五、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财政(1993——至今)

      一、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框架的确立

        (一)构建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背景

        (二)以立法形式规定国家、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四)教育财政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体系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探索

        (一)财税改革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挑战

        (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确立

        (三)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四)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的专项支持

        (五)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三、“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教财政体制的形成

        (一)“两级管理、以省为主、条块结合”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

        (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其收费制度建立

        (五)高等教育专项经费项目管理

        (六)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主要特征

      四、教育财政支出成效

        (一)“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

        (三)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初步形成

        (四)教育机会不均等加剧

      五、中外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

        (一)各国教育财政改革的背景和教育财政改革的共同特点

        (二)基础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

        (三)高等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

      六、小结

    第四章 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改革

      一、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与调整时期

        (二)免费教育到收费教育的过渡时期

        (三)收费标准属地化时期

        (四)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变迁的特征

      二、高等教育收费和学生资助的理论基础

        (一)学费的概念

        (二)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三、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国外高等教育学费与资助政策

        (二)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的现状

        (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国际经验启示及我国应采取对策的政策建议

      四、高等教育收费与教育公平分析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收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史

      经验、启示与对策

        一、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教育发展财政发展的特点

        (二)中国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三)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中国教育财政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一)转变国家财政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二)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框架

        (三)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四)加强教育财政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学的视角、从历史纵深的角度,借鉴财政学的方法、理论,来评述建国后我国教育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总体上分析其基本规律与发展特征。着重分析了我国宏观教育财政政策的演变、制度变迁的路径及特征,教育财政改革的目标、历史动因、财政理念、财政结构及状况、影响因素和改革措施等,阐释了教育财政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分析了教育财政的公平与效率以及向公共教育财政迈进的历史进程,揭示当代教育财政发展趋势,为我国教育财政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新世纪教育财政制度改革作一前瞻性的展望。
  • 作者简介:
    杨会良,男,1969年5月出生,河北省隆尧县人。经济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高等教育和世界经济的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
  •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一)财政概念及其本质

        (二)教育财政概念及其本质

        (三)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有关教育财政理论的研究

        (二)对教育财政史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教育财政(1949——1979)

      一、新中国前三十年国家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演变

        (一)“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阶段(1950——1953)

        (二)“条块结合、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阶段(1954——1979)

      二、教育财政经费状况与教育事业发展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规模状况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规模的变化

        (三)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状况

      三、国家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统收统支,高度集中

        (二)直接管理,年度平衡

        (三)完全指令,条块分割

        (四)两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

      四、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两级分权的中国教育财政(1980——1993)

      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一)经济体制和财政制度变革不断深化

        (二)教育事业的全面恢复与面临窘境 

        (三)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和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展开

        (四)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转型中的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

        (一)基础教育财政“分级管理、以乡为主”体制的形成

        (二)基础教育财政制度运行机制的特征

        (三)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变迁的原因

      三、高等教育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一)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二)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分权体制的形成

        (三)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式改革”

        (四)高等教育微观财政管理改革

        (五)高等教育的成本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的建立

        (六)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机制的初步确立

        (七)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与管理改革

        (八)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四、教育财政支出状况

        (一)教育支出的绝对规模大幅增长,相对规模长期偏低

        (二)教育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育经费来源逐步形成由单一到多渠道筹措的新格局

        (四)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收效显著,经费分配和使用仍明显脱节

      五、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财政(1993——至今)

      一、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框架的确立

        (一)构建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背景

        (二)以立法形式规定国家、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四)教育财政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体系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探索

        (一)财税改革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挑战

        (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确立

        (三)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四)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的专项支持

        (五)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三、“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教财政体制的形成

        (一)“两级管理、以省为主、条块结合”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

        (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其收费制度建立

        (五)高等教育专项经费项目管理

        (六)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主要特征

      四、教育财政支出成效

        (一)“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

        (三)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初步形成

        (四)教育机会不均等加剧

      五、中外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

        (一)各国教育财政改革的背景和教育财政改革的共同特点

        (二)基础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

        (三)高等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

      六、小结

    第四章 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改革

      一、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与调整时期

        (二)免费教育到收费教育的过渡时期

        (三)收费标准属地化时期

        (四)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变迁的特征

      二、高等教育收费和学生资助的理论基础

        (一)学费的概念

        (二)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三、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国外高等教育学费与资助政策

        (二)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和学生资助的现状

        (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国际经验启示及我国应采取对策的政策建议

      四、高等教育收费与教育公平分析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收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史

      经验、启示与对策

        一、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教育发展财政发展的特点

        (二)中国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三)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中国教育财政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一)转变国家财政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二)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框架

        (三)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四)加强教育财政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