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5
版次: 1
ISBN: 9787520302579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3页
字数: 26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5人买过
  •   深入乡村,拉住农民的手,问清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起点和归宿。
      《农民的价值世界》梳理了有关农民价值观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革命老区遵义市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价值结构和优先序。研究显示,农民已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他们在持有传统中国的孝顺、重视家庭伦理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价值特征。但是,总体上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现代性的形成。建议适时修改《宪法》层面对工农联盟的描述,着力构建工农平等、人人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统筹、融合发展的城乡关系;引导社会彻底改变对农民的意识形态偏见,提升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再立新功。   廖永松,男,1970年生,四川省富顺县人。200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IWMMI)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农户行为与农业政策分析,村庄治理,水与粮食安全。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三)个案分析
    四 报告结构

    第一章 价值观及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第一节 价值观
    一 价值
    二 价值观念
    三 价值观
    第二节 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演化
    三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西方价值观
    一 西方价值观总体特征
    二 西方价值观的演化
    三 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 阶层分化与农民价值观
    第一节 阶层分化
    一 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历史
    二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阶层变动
    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层分化
    第二节 传统农民价值观
    一 农民的概念
    二 传统、现代与现代化
    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四 传统农民价值观意蕴与变化

    第三章 农民基本价值观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概况
    一 样本点分布
    二 样本特征
    第二节 农民基本价值观测度
    一 测度理论与方法
    二 测度结果分析
    三 初步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农民婚姻、家庭和养老观
    第一节 婚姻观
    一 基本内容
    二 择偶标准
    三 婚姻目的和子女抚育
    第二节 家庭观
    一 家庭结构变化
    二 样本家庭概况
    三 家庭观调查
    第三节 养老观
    一 养老观现状
    二 实证调查
    三 农村养老模式讨论

    第五章 农民的社会和政治观
    第一节 农民社会观
    一 基本概念
    二 社会信任与社会关系调查
    三 社会组织参与
    第二节 政治价值观
    一 政权合法性和政治信任
    二 农民对基本政治的看法
    三 政治参与
    四 农民政治信任度
    五 法治观

    第六章 农民解放条件的理论反思与现代化
    第一节 农民解放条件的理论反思
    一 资产阶级时代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保守的中间等级日趋没落和灭亡
    二 劳动异化、土地国有和生产资料公有
    三 工农联盟走向工农平等到人人平等
    第二节 农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 社会主义农民的现代性特征
    二 培育现代农民的基本原则
    三 发展现代农民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农民价值观研究人户调查问卷
  • 内容简介:
      深入乡村,拉住农民的手,问清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起点和归宿。
      《农民的价值世界》梳理了有关农民价值观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革命老区遵义市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价值结构和优先序。研究显示,农民已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他们在持有传统中国的孝顺、重视家庭伦理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价值特征。但是,总体上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现代性的形成。建议适时修改《宪法》层面对工农联盟的描述,着力构建工农平等、人人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统筹、融合发展的城乡关系;引导社会彻底改变对农民的意识形态偏见,提升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再立新功。
  • 作者简介:
      廖永松,男,1970年生,四川省富顺县人。200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IWMMI)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农户行为与农业政策分析,村庄治理,水与粮食安全。
  • 目录: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三)个案分析
    四 报告结构

    第一章 价值观及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第一节 价值观
    一 价值
    二 价值观念
    三 价值观
    第二节 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演化
    三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西方价值观
    一 西方价值观总体特征
    二 西方价值观的演化
    三 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 阶层分化与农民价值观
    第一节 阶层分化
    一 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历史
    二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阶层变动
    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层分化
    第二节 传统农民价值观
    一 农民的概念
    二 传统、现代与现代化
    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四 传统农民价值观意蕴与变化

    第三章 农民基本价值观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概况
    一 样本点分布
    二 样本特征
    第二节 农民基本价值观测度
    一 测度理论与方法
    二 测度结果分析
    三 初步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农民婚姻、家庭和养老观
    第一节 婚姻观
    一 基本内容
    二 择偶标准
    三 婚姻目的和子女抚育
    第二节 家庭观
    一 家庭结构变化
    二 样本家庭概况
    三 家庭观调查
    第三节 养老观
    一 养老观现状
    二 实证调查
    三 农村养老模式讨论

    第五章 农民的社会和政治观
    第一节 农民社会观
    一 基本概念
    二 社会信任与社会关系调查
    三 社会组织参与
    第二节 政治价值观
    一 政权合法性和政治信任
    二 农民对基本政治的看法
    三 政治参与
    四 农民政治信任度
    五 法治观

    第六章 农民解放条件的理论反思与现代化
    第一节 农民解放条件的理论反思
    一 资产阶级时代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保守的中间等级日趋没落和灭亡
    二 劳动异化、土地国有和生产资料公有
    三 工农联盟走向工农平等到人人平等
    第二节 农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 社会主义农民的现代性特征
    二 培育现代农民的基本原则
    三 发展现代农民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农民价值观研究人户调查问卷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中国农业龙头企业领导力修炼手册1.0
廖永松 著
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交汪村卷
廖永松 著;李培林 编
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万年村的幸福
廖永松 著
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中国国情调研丛书·川村调查记:一个丘陵区村庄发展纪实
廖永松 著;张晓山、蔡昉 编
农民的价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
中国的灌溉用水与粮食安全
廖永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