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不确定性研究

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不确定性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7-07
版次: 1
ISBN: 9787030539366
定价: 8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4人买过
  •   不确定性是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很多方法,但是复杂模型的不确定性的系统研究却依然匮乏。《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不确定性研究》针对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提出一套“不确定性评价-参数自动估计-决策响应可能性评价”研究体系。书中以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为建模平台,以滇池湖泊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滇池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不确定性的研究。首先采用Morris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全局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识别模型的不确定性分布和主控因子,以及模型不确定性的时空差异分析;然后,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自动率定方法,降低参数率定的计算成本;最后,提出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质响应可能性评价方法,在模型应用中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水平。
      《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不确定性研究》可作为数理建模、水环境模型、水文模型等模型应用和研究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和学生以及从事水环境管理、水文预报、环境科学等领域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EFDC模型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
    1.3.2 基于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估计
    1.3.3 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质响应可能性评价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水质模型
    2.1.1 水质模型发展历程
    2.1.2 常见的水质模型
    2.2 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2.2.1 水质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2.2.2 敏感性分析
    2.3 模型参数率定方法
    2.3.1 传统方法
    2.3.2 替代模型法
    2.4 基于不确定性的决策风险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域及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
    3.1 研究区域
    3.1.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1.2 气候条件及流域水系
    3.1.3 水质状况
    3.1.4 社会经济
    3.2 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
    3.2.1 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简介
    3.2.2 EFDC模型主控方程
    3.3 滇池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
    3.3.1 EFDC模型集成
    3.3.2 滇池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发
    3.3.3 水动力水质校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EFDC模型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
    4.1 概述
    4.2 EFDC模型的异参同效现象
    4.3 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4.3.1 LHS不确定性分析
    4.3.2 敏感性分析方法
    4.4 EFDC模型参数及外部输入条件分布
    4.4.1 EFDC模型参数分布
    4.4.2 外部驱动力选择与分布
    4.5 EFDC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4.5.1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4.5.2 EFDC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4.5.3 SRRCs法敏感性结果及对比
    4.5.4 敏感性分析的时空差异性
    4.6 外部驱动力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4.6.1 外部驱动力的不确定性分析
    4.6.2 外部驱动力的敏感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估计
    5.1 基于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5.1.1 替代模型
    5.1.2 多目标优化计算
    5.2 参数估计结果
    5.2.1 参数与样本生成
    5.2.2 BP神经网络训练结果
    5.2.3 情景设计与BP神经网络构建
    5.2.4 参数估计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质响应可能性评价
    6.1 决策的不确定型模型与概率型水质模型
    6.2 研究方法
    6.2.1 控制目标、指标和基准年设置
    6.2.2 条件概率预测
    6.2.3 负荷削减情景设计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可行样本筛选
    6.3.2 负荷削减情景统计分析
    6.3.3 水质达标可能性(风险性)分析
    6.3.4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彩图
  • 内容简介:
      不确定性是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很多方法,但是复杂模型的不确定性的系统研究却依然匮乏。《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不确定性研究》针对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提出一套“不确定性评价-参数自动估计-决策响应可能性评价”研究体系。书中以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为建模平台,以滇池湖泊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滇池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不确定性的研究。首先采用Morris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全局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识别模型的不确定性分布和主控因子,以及模型不确定性的时空差异分析;然后,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自动率定方法,降低参数率定的计算成本;最后,提出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质响应可能性评价方法,在模型应用中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水平。
      《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不确定性研究》可作为数理建模、水环境模型、水文模型等模型应用和研究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和学生以及从事水环境管理、水文预报、环境科学等领域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EFDC模型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
    1.3.2 基于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估计
    1.3.3 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质响应可能性评价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水质模型
    2.1.1 水质模型发展历程
    2.1.2 常见的水质模型
    2.2 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2.2.1 水质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2.2.2 敏感性分析
    2.3 模型参数率定方法
    2.3.1 传统方法
    2.3.2 替代模型法
    2.4 基于不确定性的决策风险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域及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
    3.1 研究区域
    3.1.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1.2 气候条件及流域水系
    3.1.3 水质状况
    3.1.4 社会经济
    3.2 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
    3.2.1 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简介
    3.2.2 EFDC模型主控方程
    3.3 滇池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
    3.3.1 EFDC模型集成
    3.3.2 滇池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发
    3.3.3 水动力水质校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EFDC模型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
    4.1 概述
    4.2 EFDC模型的异参同效现象
    4.3 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4.3.1 LHS不确定性分析
    4.3.2 敏感性分析方法
    4.4 EFDC模型参数及外部输入条件分布
    4.4.1 EFDC模型参数分布
    4.4.2 外部驱动力选择与分布
    4.5 EFDC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4.5.1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4.5.2 EFDC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4.5.3 SRRCs法敏感性结果及对比
    4.5.4 敏感性分析的时空差异性
    4.6 外部驱动力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4.6.1 外部驱动力的不确定性分析
    4.6.2 外部驱动力的敏感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估计
    5.1 基于替代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5.1.1 替代模型
    5.1.2 多目标优化计算
    5.2 参数估计结果
    5.2.1 参数与样本生成
    5.2.2 BP神经网络训练结果
    5.2.3 情景设计与BP神经网络构建
    5.2.4 参数估计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质响应可能性评价
    6.1 决策的不确定型模型与概率型水质模型
    6.2 研究方法
    6.2.1 控制目标、指标和基准年设置
    6.2.2 条件概率预测
    6.2.3 负荷削减情景设计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可行样本筛选
    6.3.2 负荷削减情景统计分析
    6.3.3 水质达标可能性(风险性)分析
    6.3.4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彩图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