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语读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1-04
版次: 1
ISBN: 9787560022314
定价: 21.9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5页
字数: 357千字
分类: 语言文字
16人买过
  • 本教材内含二十五课课文,每课都编写了相关的斯洛伐克国情介绍,除此之外还有语法讲解,生词练习。书后面的附录有斯汉小词典。学者在修完《斯洛伐克语读本》后将能够掌握斯洛伐克语的基础知识。本教材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斯洛伐克语的正式出版教材,而且是由多年斯语研究的专家编写。课后的小词典也是国内首次发表。这个读本作为大学教科书,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以斯洛伐克语为第一或第二斯拉夫语专业的学生。若他们每周有10—12学时用于斯语,那么此书为他们提供了2-3个学期的基本教材(授课者尚需准备一些机械性练习的材料);若他们每周有2—4个学时用于斯语,那么此书为他们提供了4—6个学期的基本教材。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斯语教学、科研及翻译工作中的心得和经验。因此,我们相信她能成为大家在学习斯洛伐克语言和了解该国国情方面的一位好向导。最后请允许我们用以下这句话作为结束语:要在对比母语和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外语,要在对比我国文化和所学语言国文化的过程中精通外语。
  • 内容简介:
    本教材内含二十五课课文,每课都编写了相关的斯洛伐克国情介绍,除此之外还有语法讲解,生词练习。书后面的附录有斯汉小词典。学者在修完《斯洛伐克语读本》后将能够掌握斯洛伐克语的基础知识。本教材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斯洛伐克语的正式出版教材,而且是由多年斯语研究的专家编写。课后的小词典也是国内首次发表。这个读本作为大学教科书,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以斯洛伐克语为第一或第二斯拉夫语专业的学生。若他们每周有10—12学时用于斯语,那么此书为他们提供了2-3个学期的基本教材(授课者尚需准备一些机械性练习的材料);若他们每周有2—4个学时用于斯语,那么此书为他们提供了4—6个学期的基本教材。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斯语教学、科研及翻译工作中的心得和经验。因此,我们相信她能成为大家在学习斯洛伐克语言和了解该国国情方面的一位好向导。最后请允许我们用以下这句话作为结束语:要在对比母语和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外语,要在对比我国文化和所学语言国文化的过程中精通外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看“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陈新 主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教材:商务汉语言文化启蒙
叶蓉、刘佳平 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民间故事精选
黄英尚 译;克·达什科娃(Prerozpravala Kveta Daskova) 选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的司法机构和法官的权力
[斯洛伐克]简·斯瓦克 著;贺小丽、赵思宁 译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刑法典
陈志军 译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民间故事精选)
[斯]克·达什科娃 著;黄英尚 译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 黑山马其顿
周敏 著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钢琴曲集
[俄罗斯]斯洛尼姆斯基 著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格的爸爸/国际大奖短篇小说
[英]大卫·阿尔蒙德 著;杨玲玲、彭懿 译;[英]戴夫·麦基恩 绘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文尼亚(英文版)/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
王守仁、仲伟合 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伐克语讲中国文化(“多语种讲中国”之中国文化系列)
张传玮;南力丹
斯洛伐克语读本
斯洛龟和快克兔
学龄国际创作组 编绘;学龄国际创作组 编绘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斯洛伐克语读本
Maya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朱伟华 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朱伟华;郑茵;王珂
斯洛伐克语读本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微课版)
朱伟华、罗大伟 著
斯洛伐克语读本
IT产品销售与服务管理(第二版)()
朱伟华;潘谈
斯洛伐克语读本
“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
朱伟华;王凯
斯洛伐克语读本
通信网络工程制图及实训
朱伟华;宋慧;刘刚;黄岩;关欣;白玉羚;王云鹤
斯洛伐克语读本
ASP.NET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系列教材
朱伟华、闫淼、刘志宝 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系列教材
朱伟华、刘志宝、闫淼 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新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系列)
朱伟华;郑茵;王珂;王婷婷;刘志宝;王鹏
斯洛伐克语读本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
朱伟华 主编
斯洛伐克语读本
黔中屯堡: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
朱伟华 著
斯洛伐克语读本
建构与生成
朱伟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