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2004-08
版次: 1
ISBN: 9787806653746
定价: 2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7页
字数: 21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47人买过
  •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文化多民族地区。从民族主义的发展来看,它经历了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裂运动的变化。从族际关系的演变来看,民族之间的相处大都经历了对抗、适应到融合的过程。从民族经济的发育成长来看,它经历了殖民地受压制时期、独立后的发展时期和全球化时代的起伏跌宕时期。从民族文化的变迁来看,出现了各民族文化既融合又并存的复杂局面。《南强史学丛书·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就是从以上线索和视角来阐述东南亚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并作出了富有新意的阐释。
      《南强史学丛书·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各篇的要点:
      第一篇.在东南亚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客观上形成了超越群和地区的民族主义,从而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凝聚作用。
      第二篇.互为依存的经济生活使各民族共生共荣,历史文化的差异又使民族歧视普遍存在,当代东南亚族际关系的而两性和复杂性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战后本地区的历史进程,并使东南亚成为当今世界族际关系最变幻莫测的地区之一。
      第三篇.菲律宾人民扮演了“亚洲的觉醒”之先驱者的角色。
      第四篇.美国对菲律宾实行新殖民主义统治的基本点是与菲律宾精英阶层的合作,作为民族主义运动领导者的精英阶层具有对美国既对抗又依赖的双重性格。
      第五篇.美国统治国时期,在美对菲关税与贸易政策主导下,菲律宾以糖、麻、椰、烟等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品商品结构得到强化,并集中于对美国出口。
      第六篇.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与副首相兼财政部长安瓦尔在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对付危机的策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第七篇.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不仅是一个民族问题,而是殖民统治的后遗症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后果。
      第八篇.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华人经商”的局面,但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
      第九篇.“新经济政策”在意混淆了马来西亚的种族与阶级分野,在缩小种间经济差距的同时,扩大了阶段间的经济差距,而且造就了一个高居于社会顶层的马来族官僚资产阶级。
      第十篇。所以生活在中国以外的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们,均属华族。
      第十一篇.作为外来民族,东南亚的华人因深远的中华文化背景而长期保留其民族特征。
      第十二篇.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
      第十三篇.本篇以印尼归桥的口述资料为基本材料,论述了1945-1965年间东爪哇省多隆亚公镇和西加里曼丹省邦戛镇两地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着重从传统性和当地化这两个侧面,分析了以两地为代表的印尼乡镇华人生活的共性和个性,指出了特殊背景下的时代潮流冲击与长期的潜移默化这两种社会力量对印尼乡镇华人生活的不同影响。
      第十四篇.从华人移民的个人造应出发来阐释华菲关系的一个层面,即族际关系中的个体关系的层面,是本篇的主旨。
      第十五篇.本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陈衍德,1950年,历史学硕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与人合著有《唐代盐政》(第一作者)、《中国赋役制度史》、《澳门妈祖文化研究》(第二作者)等。 前言
    一、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离浪潮——20世纪东南亚民族主义的角色转换
    二、多民族共存与民族歧视——当代东南亚族际关系的两个侧面
    三、亚洲觉醒的先声——菲律宾1896年革命及其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四、美国的新殖民主义与菲律宾的民族主义(1898―1935)
    五、美菲贸易关系对菲律宾民族经济影响(1898―1941)
    六、金融危机与马来西亚政治风波——兼论民族主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七、马科斯的统治与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
    八、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的演变
    九、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的种族与阶级分野
    十、论华族——从世界史与民族史的角度所作的探讨
    十一、从代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当地主流文化的双向互动
    十二、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
    十三、1945-1965年间印尼乡镇华人的生活——传统性与当地的两个侧面
    十四、华人移民的个人适应——1935-1965年间华菲族际关系的一个层面
    十五、东南亚的尼族文化与民族文化
    后记
  • 内容简介: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文化多民族地区。从民族主义的发展来看,它经历了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裂运动的变化。从族际关系的演变来看,民族之间的相处大都经历了对抗、适应到融合的过程。从民族经济的发育成长来看,它经历了殖民地受压制时期、独立后的发展时期和全球化时代的起伏跌宕时期。从民族文化的变迁来看,出现了各民族文化既融合又并存的复杂局面。《南强史学丛书·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就是从以上线索和视角来阐述东南亚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并作出了富有新意的阐释。
      《南强史学丛书·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各篇的要点:
      第一篇.在东南亚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客观上形成了超越群和地区的民族主义,从而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凝聚作用。
      第二篇.互为依存的经济生活使各民族共生共荣,历史文化的差异又使民族歧视普遍存在,当代东南亚族际关系的而两性和复杂性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战后本地区的历史进程,并使东南亚成为当今世界族际关系最变幻莫测的地区之一。
      第三篇.菲律宾人民扮演了“亚洲的觉醒”之先驱者的角色。
      第四篇.美国对菲律宾实行新殖民主义统治的基本点是与菲律宾精英阶层的合作,作为民族主义运动领导者的精英阶层具有对美国既对抗又依赖的双重性格。
      第五篇.美国统治国时期,在美对菲关税与贸易政策主导下,菲律宾以糖、麻、椰、烟等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品商品结构得到强化,并集中于对美国出口。
      第六篇.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与副首相兼财政部长安瓦尔在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对付危机的策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第七篇.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不仅是一个民族问题,而是殖民统治的后遗症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后果。
      第八篇.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华人经商”的局面,但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
      第九篇.“新经济政策”在意混淆了马来西亚的种族与阶级分野,在缩小种间经济差距的同时,扩大了阶段间的经济差距,而且造就了一个高居于社会顶层的马来族官僚资产阶级。
      第十篇。所以生活在中国以外的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们,均属华族。
      第十一篇.作为外来民族,东南亚的华人因深远的中华文化背景而长期保留其民族特征。
      第十二篇.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
      第十三篇.本篇以印尼归桥的口述资料为基本材料,论述了1945-1965年间东爪哇省多隆亚公镇和西加里曼丹省邦戛镇两地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着重从传统性和当地化这两个侧面,分析了以两地为代表的印尼乡镇华人生活的共性和个性,指出了特殊背景下的时代潮流冲击与长期的潜移默化这两种社会力量对印尼乡镇华人生活的不同影响。
      第十四篇.从华人移民的个人造应出发来阐释华菲关系的一个层面,即族际关系中的个体关系的层面,是本篇的主旨。
      第十五篇.本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作者简介:
      陈衍德,1950年,历史学硕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与人合著有《唐代盐政》(第一作者)、《中国赋役制度史》、《澳门妈祖文化研究》(第二作者)等。
  • 目录:
    前言
    一、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离浪潮——20世纪东南亚民族主义的角色转换
    二、多民族共存与民族歧视——当代东南亚族际关系的两个侧面
    三、亚洲觉醒的先声——菲律宾1896年革命及其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四、美国的新殖民主义与菲律宾的民族主义(1898―1935)
    五、美菲贸易关系对菲律宾民族经济影响(1898―1941)
    六、金融危机与马来西亚政治风波——兼论民族主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七、马科斯的统治与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
    八、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的演变
    九、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的种族与阶级分野
    十、论华族——从世界史与民族史的角度所作的探讨
    十一、从代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当地主流文化的双向互动
    十二、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
    十三、1945-1965年间印尼乡镇华人的生活——传统性与当地的两个侧面
    十四、华人移民的个人适应——1935-1965年间华菲族际关系的一个层面
    十五、东南亚的尼族文化与民族文化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昙石山文化研究
钟礼强 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郑学檬 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泉州港考古与海外交通史研究
庄景辉 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中共党史论丛
林天乙 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论
黄顺力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性游戏:百年世界前卫戏剧手册
周江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博奕·合作:中美安全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美]史文 编;张沱生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机器学习
[美]安东尼·D.约瑟夫(Anthony D.Joseph) 著;纪守领、翁海琴 译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系统中的攻击和防御
[美]叶夫根尼·沃罗贝基克(Yevgeniy Vorobeychik) 著;王坤峰、王雨桐 译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王亚新 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性游戏
迟宇宙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的联结:疫情与数字媒体(英文读本)
曹晋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 主编;张艾晨 曹浩帆 副主编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焦虑,接纳自己
[加拿大]莎伦·贝格利 著;湛庐文化 出品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制下的法律职业伦理/中国律师实训经典
吴洪淇 译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比尔・盖茨的阴谋
[美]里夫林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衰老:让你的大脑更年轻
弗兰克·密诺斯 著;张觉文 译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修订版)
叶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