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蓝调(张卫平法学随笔集)

法学·蓝调(张卫平法学随笔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0-03
版次: 1
ISBN: 9787511803849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8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43人买过
  •   有朋友看到《法学·蓝调(张卫平法学随笔集)》的书名——《法学·蓝调》觉得有点意思,但又不无忧虑,会不会让人误认为“法学烂掉”或“法学滥调”呢?我说,也许不会,细看就知道了。   张卫平,东莱芜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清华法学》副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1996年,任《现代法学》主编,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获得司法部、劳动人事部、司法部“英雄模范”称号、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同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
      个人独著: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修订版)》(2007)、《民事诉讼法(第二版)》(2009)、《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005年)、《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1992)、《破产程序导论》(1993)、《诉讼构架与程式》(2000)、《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2003)、《守望想象的空间》(论文集)(2003)、《琐话司法》(随笔集)(2005年)、《那门是窄的》(讲演录X2005年)、《知向谁边》(随笔集)(2006年)、《推开程序理性之门》(讲演录)(2008年)。 视角
    法学家是什么?
    学者·花瓶·化妆师
    “法官”与“人民”
    “陌生人社会”与审判方式
    “追求”的意义
    东门外的“十字路口”
    最贵的东东

    视线
    在“有”与“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
    军服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标志
    边看、边听、边想——澳洲法院访问散记
    “法眼”看奥运
    大国崛起之道——日本的崛起与法治
    “小改”的意义
    印象

    视窗
    哲学家波普尔与举证责任
    “一个人的颁奖委员会”
    作为证据的“奥运”
    别样的言说——有感于“德衡证据法论坛”
    发展的“瓶颈”
    沿承诺起飞

    视点
    无源之水——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
    贫困化的思考
    老师,您讲的根本没用!
    为什么不努力
    学什么最好
    时间·天赋·汗水
    学习民事诉讼法应注意的十一大关系——谈谈如何学习民事诉讼法
    给考博同学的一封信
    法科教育三十年叙事
    让思维飞翔
    盲从与残忍的心理解读——《社会心理学的邀请》、《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读后感。

    视评
    “钓鱼案”与司法中立
    体育造假事件的追问
    周杰撞车事件与事实认定和处理的
    法律技术
    诉讼费用:我们如何面对
    如何不让真相再“躲猫猫”
    测谎与证据
    “司法腐败”:如何“治疗”
    “法学家”评选杂谈

    视维
    回归“马锡五”:精神还是方式?
    一个基层法院院长的日记(摘录)
    风是怎样形成的
    司法的开放与开放的司法
    受理:何以迟到
    让人变得单纯一些
    不再请示
    黄静索赔案随想
    诉讼效率:正义的“美丽”陷阱
    拆迁的正当性与司法的中立
  • 内容简介:
      有朋友看到《法学·蓝调(张卫平法学随笔集)》的书名——《法学·蓝调》觉得有点意思,但又不无忧虑,会不会让人误认为“法学烂掉”或“法学滥调”呢?我说,也许不会,细看就知道了。
  • 作者简介:
      张卫平,东莱芜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清华法学》副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1996年,任《现代法学》主编,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获得司法部、劳动人事部、司法部“英雄模范”称号、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同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
      个人独著: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修订版)》(2007)、《民事诉讼法(第二版)》(2009)、《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005年)、《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1992)、《破产程序导论》(1993)、《诉讼构架与程式》(2000)、《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2003)、《守望想象的空间》(论文集)(2003)、《琐话司法》(随笔集)(2005年)、《那门是窄的》(讲演录X2005年)、《知向谁边》(随笔集)(2006年)、《推开程序理性之门》(讲演录)(2008年)。
  • 目录:
    视角
    法学家是什么?
    学者·花瓶·化妆师
    “法官”与“人民”
    “陌生人社会”与审判方式
    “追求”的意义
    东门外的“十字路口”
    最贵的东东

    视线
    在“有”与“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
    军服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标志
    边看、边听、边想——澳洲法院访问散记
    “法眼”看奥运
    大国崛起之道——日本的崛起与法治
    “小改”的意义
    印象

    视窗
    哲学家波普尔与举证责任
    “一个人的颁奖委员会”
    作为证据的“奥运”
    别样的言说——有感于“德衡证据法论坛”
    发展的“瓶颈”
    沿承诺起飞

    视点
    无源之水——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
    贫困化的思考
    老师,您讲的根本没用!
    为什么不努力
    学什么最好
    时间·天赋·汗水
    学习民事诉讼法应注意的十一大关系——谈谈如何学习民事诉讼法
    给考博同学的一封信
    法科教育三十年叙事
    让思维飞翔
    盲从与残忍的心理解读——《社会心理学的邀请》、《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读后感。

    视评
    “钓鱼案”与司法中立
    体育造假事件的追问
    周杰撞车事件与事实认定和处理的
    法律技术
    诉讼费用:我们如何面对
    如何不让真相再“躲猫猫”
    测谎与证据
    “司法腐败”:如何“治疗”
    “法学家”评选杂谈

    视维
    回归“马锡五”:精神还是方式?
    一个基层法院院长的日记(摘录)
    风是怎样形成的
    司法的开放与开放的司法
    受理:何以迟到
    让人变得单纯一些
    不再请示
    黄静索赔案随想
    诉讼效率:正义的“美丽”陷阱
    拆迁的正当性与司法的中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