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08
版次: 1
ISBN: 9787111270720
定价: 5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1页
字数: 8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40人买过
  •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编排方式,对常用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施或设备的构造、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做到既反映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又反映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全书共5篇24章,第一篇: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包括废水收集与输送、废水性质表征;第二篇: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重力分离、过滤、气浮、吸附和离子交换、膜分离、其他物理和物理化学法;第三篇:废水化学处理,包括中和、化学沉淀、电解与氧化还原、高级氧化技术和消毒;第四篇:废水的生物处理,包括好氧悬浮生长生物法、好氧附着生长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生物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新技术及自然条件下生物处理;第五篇: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物的处理与处置,包括资源化技术和案例、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水污染控制工程》可以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材。也可以供其他从事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绪论
    1.1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概况
    1.2水循环及水污染
    1.3废水及其分类
    1.4废水水质管理
    第一篇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
    第2章废水的收集与输送
    2.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2废水的收集与输送系统
    2.3管道及管道系统上的构筑物
    2.4管道系统设计简介
    第3章废水性质表征
    3.1物理指标
    3.2无机化学组分
    3.3有机化学组分
    3.4生物组分
    第二篇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
    第4章预处理
    4.1格栅
    4.2筛网
    4.3调节池的位置
    4.4水量调节池
    4.5水质调节池
    4.6水质水量调节池
    4.7工程设计
    第5章重力分离
    5.1沉砂池
    5.2沉淀池
    5.3隔油池
    5.4沉降理论
    5.5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5.6理想沉淀池
    5.7沉淀池的改进
    5.8隔油池的改进与强化
    5.9工程设计
    第6章混凝
    6.1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6.2对混合的要求及混合设备
    6.3絮凝设备
    6.4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
    6.5混凝机理
    6.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6.7絮凝池的设计
    6.8混凝的优缺点及应用实例
    第7章过滤
    7.1深层过滤的工艺过程
    7.2普通快滤池的结构
    7.3过滤机理
    7.4深层过滤水力学特性
    7.5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7.6滤池反冲洗
    7.7其他形式的滤池
    7.8滤池的主要设计指标
    第8章气浮
    8.1电解气浮法
    8.2散气气浮法
    8.3溶气气浮法
    8.4气浮池
    8.5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8.6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9章吸附和离子交换
    9.1吸附操作与设备
    9.2吸附剂及其再生
    9.3吸附的基本理论
    9.4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9.5离子交换操作与设备
    ……
    第三篇废水化学处理
    第四篇废水的生物处理
    第五篇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的处理与处置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编排方式,对常用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施或设备的构造、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做到既反映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又反映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全书共5篇24章,第一篇: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包括废水收集与输送、废水性质表征;第二篇: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重力分离、过滤、气浮、吸附和离子交换、膜分离、其他物理和物理化学法;第三篇:废水化学处理,包括中和、化学沉淀、电解与氧化还原、高级氧化技术和消毒;第四篇:废水的生物处理,包括好氧悬浮生长生物法、好氧附着生长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生物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新技术及自然条件下生物处理;第五篇: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物的处理与处置,包括资源化技术和案例、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水污染控制工程》可以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材。也可以供其他从事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概况
    1.2水循环及水污染
    1.3废水及其分类
    1.4废水水质管理
    第一篇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
    第2章废水的收集与输送
    2.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2废水的收集与输送系统
    2.3管道及管道系统上的构筑物
    2.4管道系统设计简介
    第3章废水性质表征
    3.1物理指标
    3.2无机化学组分
    3.3有机化学组分
    3.4生物组分
    第二篇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
    第4章预处理
    4.1格栅
    4.2筛网
    4.3调节池的位置
    4.4水量调节池
    4.5水质调节池
    4.6水质水量调节池
    4.7工程设计
    第5章重力分离
    5.1沉砂池
    5.2沉淀池
    5.3隔油池
    5.4沉降理论
    5.5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5.6理想沉淀池
    5.7沉淀池的改进
    5.8隔油池的改进与强化
    5.9工程设计
    第6章混凝
    6.1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6.2对混合的要求及混合设备
    6.3絮凝设备
    6.4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
    6.5混凝机理
    6.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6.7絮凝池的设计
    6.8混凝的优缺点及应用实例
    第7章过滤
    7.1深层过滤的工艺过程
    7.2普通快滤池的结构
    7.3过滤机理
    7.4深层过滤水力学特性
    7.5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7.6滤池反冲洗
    7.7其他形式的滤池
    7.8滤池的主要设计指标
    第8章气浮
    8.1电解气浮法
    8.2散气气浮法
    8.3溶气气浮法
    8.4气浮池
    8.5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8.6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9章吸附和离子交换
    9.1吸附操作与设备
    9.2吸附剂及其再生
    9.3吸附的基本理论
    9.4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9.5离子交换操作与设备
    ……
    第三篇废水化学处理
    第四篇废水的生物处理
    第五篇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的处理与处置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
胡金朝 曹芮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赠教师课件)
王淑勤 苏金波 冯亚娜 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第二版)
邹华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五版)上册
高廷耀 顾国维 周琪 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张素青)
臧玉红 主编;张素青;郭立达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五版)下册
高廷耀 顾国维 周琪 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高级氧化技术
关小红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陆永生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技术
王彬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许美兰,曾孟祥,龙绛雪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成官文)(第二版)
成官文 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技术
马文瑾 编;李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
难处理铁矿石煤基直接还原磁选技术
孙体昌、寇珏、徐承焱、余文 著
水污染控制工程
固液分离
孙体昌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