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奥地利] ,
2007-03
版次: 2
ISBN: 9787801057327
定价: 1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7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17人买过
  •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本书为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本书通过研究日常的遗忘,语误,误引行为,迷信及错误。源于对某些个别例子出现的特征的观察,进而专心研究专有名词的遗忘现象,这些特征虽属特别,但在其他例子中,它们仍然清晰可见。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深入的精神分析。本书适合于深入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第一章专有名词的遗忘
    第二章外国字的遗忘
    第三章名词与字序的遗忘
    第四章童年回忆与遮蔽性记忆
    第五章语误
    第六章读误和笔误
    第七章印象及决心的遗忘
    第八章误引行为
    第九章症状性行为和偶发行为
    第十章错误
    第十一章双重错失行为
    第十二章决定论,偶然与迷信之信仰——一些观点
  • 内容简介: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本书为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本书通过研究日常的遗忘,语误,误引行为,迷信及错误。源于对某些个别例子出现的特征的观察,进而专心研究专有名词的遗忘现象,这些特征虽属特别,但在其他例子中,它们仍然清晰可见。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深入的精神分析。本书适合于深入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员。
  •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 目录:
    第一章专有名词的遗忘
    第二章外国字的遗忘
    第三章名词与字序的遗忘
    第四章童年回忆与遮蔽性记忆
    第五章语误
    第六章读误和笔误
    第七章印象及决心的遗忘
    第八章误引行为
    第九章症状性行为和偶发行为
    第十章错误
    第十一章双重错失行为
    第十二章决定论,偶然与迷信之信仰——一些观点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美]卡伦·荷妮 著;陈收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程小平、王希勇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论宗教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王献华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周朗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抱持与解释:一则精神分析的片断
唐纳德·W.温尼科特 著;程亚华、王旭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梦的解析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论文学与艺术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常宏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未发现的自我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张敦福 著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性欲三论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生命之爱
[美]埃里希·弗罗姆 著;王大鹏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陈太胜 著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逃避自由
埃里希·弗罗姆、刘林海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沉落者(伯恩哈德经典小说中文版首次翻译出版,厄普代克、卡尔维诺、桑塔格、帕慕克、耶利内克推崇的文学大师)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 著;马文韬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大家小书 青春版 生命是什么
[奥地利]薛定谔 著;傅渥成 王雨晨 译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薛定谔:生命、意识与物质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
[奥地利]埃尔温·薛定谔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犯罪心理学(一部逻辑缜密的专业之作,带你认识人性的幽微之处。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犯罪侦查学教材)
[奥地利]汉斯·格罗斯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国家空间立法 : 对比与评估分析
[奥地利]安妮特·弗罗里希(Annette Froehlich);[奥地利]文森特·塞芬加(Vincent Seffinga)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
[奥地利]西格蒙得·弗洛伊德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生态语言学手册:语言.生态与环境(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
[奥地利]Alwin Fill;[德]Peter Mühlh.usler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人坐在世界的边缘,笑(套装共5册)
[奥地利]菲利普·韦斯(Philipp;Weiss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大自然是个发明家(走进奇妙的仿生学世界)
[奥地利]梅兰妮·莱布尔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小老鼠碰上三只猫
[奥地利]琳达·沃夫格鲁贝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公猫雷奥
[奥地利]琳达·沃夫格鲁贝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我画了一个神奇动物
[奥地利]萨拉·诺伊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