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010150116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6页
字数: 23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人买过
  •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和形式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不例外。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还适用于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与建设的新时代,以革命和批判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已经过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如今,在时代变迁与范式转换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应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努力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其哲学研究的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因此,在这样的多元语境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键是范式转换。具体而言:研究范式从“一元独尊”到“多元互竞”;表达范式从“一种声音”到“百家争鸣”;思想范式从“被动接受”到“自我主张”。 序言 

    导论多元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理论创新 

     一、研究范式:从“一元独尊”到“多元互竞” 

     二、表达范式:从“一种声音”到“百家争鸣” 

     三、思想范式:从“被动接受”到“自我主张” 

     四、在时代变迁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 

    第一编反思与发展 

     一、重新认识马哲教科书哲学 

     二、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 

     三、重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 

     四、重新认识实践唯物主义 

     五、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形象 

    第二编超越与发展 

     一、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基于学科融合的视角 

     二、马克思能力财富观的当代启示:基于“财富主体性”的视角 

     三、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意蕴:基于资本双重效应的视角 

     四、马克思跨越生产关系思想的当代意蕴:基于时空压缩的视角 

     五、如何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 

    第三编转型与发展 

     一、三大转型与中国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效应 

     三、以人为本与人性化辨正 

     四、改革开放与人性化进程 

     五、时代变迁与哲学转型 

    第四编创新与发展 

     一、社会心理与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视角 

     二、结构性问题与社会管理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论域 

     三、整合与凝聚: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向度 

     四、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重思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五、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更大作为 

     余论在范式转换中实现理论创新:以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和形式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不例外。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还适用于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与建设的新时代,以革命和批判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已经过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如今,在时代变迁与范式转换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应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努力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其哲学研究的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因此,在这样的多元语境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键是范式转换。具体而言:研究范式从“一元独尊”到“多元互竞”;表达范式从“一种声音”到“百家争鸣”;思想范式从“被动接受”到“自我主张”。
  • 目录:
    序言 

    导论多元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理论创新 

     一、研究范式:从“一元独尊”到“多元互竞” 

     二、表达范式:从“一种声音”到“百家争鸣” 

     三、思想范式:从“被动接受”到“自我主张” 

     四、在时代变迁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 

    第一编反思与发展 

     一、重新认识马哲教科书哲学 

     二、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 

     三、重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 

     四、重新认识实践唯物主义 

     五、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形象 

    第二编超越与发展 

     一、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基于学科融合的视角 

     二、马克思能力财富观的当代启示:基于“财富主体性”的视角 

     三、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意蕴:基于资本双重效应的视角 

     四、马克思跨越生产关系思想的当代意蕴:基于时空压缩的视角 

     五、如何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 

    第三编转型与发展 

     一、三大转型与中国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效应 

     三、以人为本与人性化辨正 

     四、改革开放与人性化进程 

     五、时代变迁与哲学转型 

    第四编创新与发展 

     一、社会心理与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视角 

     二、结构性问题与社会管理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论域 

     三、整合与凝聚: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向度 

     四、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重思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五、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更大作为 

     余论在范式转换中实现理论创新:以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猫:不可思议的哲学旅行(掌握学习与成长的底层逻辑,学会选择与表达)
蔡志芹 著;猫十六 绘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与生活
隋晶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的困惑--克里普克哲学论文选辑
(美)索尔·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著,刘叶涛 雒自新 刘东 等 译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原理(全译本)
笛卡尔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蒙曼、喻丰、沈奕斐、张志强、郭沂倾情推荐;奇葩说人气辩手、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幽默讲述)
李浩然 著;天喜文化 出品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评鉴(第二辑): 证据、视角和模态
《哲学评鉴》编辑委员会 编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与现实政治
(英)雷蒙德·戈伊斯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精要二十讲
贺志勇、宁晚枚、刘丽娜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思维 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朱利安?巴吉尼 汇集当代哲学家精粹 生活哲学 思维框架 中信出版社图书
Julian Baggini朱利安·巴吉尼
哲学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哲学家都爱了谁?(哲学博士黄鼎元力作,趣写苏格拉底 卢梭 叔本华 尼采等大哲学家不为人知的故事)
黄鼎元 著,酷威文化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