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030363022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9页
字数: 39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2人买过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根据最新机械精度设计国家标准,以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为基础组织编写的。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结构、技术测量基础、基本几何量的检测、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为有利于读者的学习,各章中均安排了一些典型的例题,并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适用学时为32~48学时。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及成人教育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教材。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2几何要素与几何精度设计
    1.2.1几何要素
    1.2.2几何误差与几何精度
    1.2.3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2.4几何精度设计的方法
    1.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1.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概念
    1.3.2GPS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1.3.3GPS通用标准矩阵
    1.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极限与配合
    2.1概述
    2.2术语和定义
    2.2.1轴和孔
    2.2.2尺寸
    2.2.3偏差
    2.2.4尺寸公差
    2.2.5公差带
    2.2.6极限制
    2.2.7间隙和过盈
    2.2.8配合
    2.2.9配合公差
    2.2.10配合制
    2.3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2.3.1标准公差系列
    2.3.2基本偏差系列
    2.4公差带和配合
    2.4.1公差带及其选用
    2.4.2配合及其选用
    2.5一般公差
    2.5.1一般公差的概念
    2.5.2一般公差等级及极限偏差
    2.5.3一般公差的应用
    2.6公差带和配合的选用
    2.6.1配合制的选用
    2.6.2公差等级的选用
    2.6.3配合种类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几何公差
    3.1概述
    3.2几何公差基础
    3.2.1几何误差对机器功用的影响
    3.2.2有关术语和定义
    3.2.3几何公差的分类、公差项目、符号及附加符号
    3.2.4几何公差与几何公差带
    3.2.5几何误差与最小条件
    3.2.6基准
    3.3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方法
    3.3.1公差框格
    3.3.2被测要素
    3.3.3基准要素
    3.4几何公差的定义、标注与解释
    3.4.1形状公差
    3.4.2方向公差
    3.4.3位置公差
    3.4.4跳动公差
    3.5公差原则
    3.5.1公差原则及其分类
    3.5.2术语和定义
    3.5.3独立原则
    3.5.4包容要求
    3.5.5最大实体要求
    3.6几何公差的选用
    3.6.1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
    3.6.2几何公差值的选用
    3.6.3基准的选用
    3.6.4公差原则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表面结构
    4.1概述
    4.2表面结构及其组成
    4.2.1表面结构的定义
    4.2.2表面缺陷
    4.2.3表面轮廓
    4.2.4表面粗糙度
    4.3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和定义
    4.4表面粗糙度参数
    4.5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
    4.5.1标注表面粗糙度的图形符号
    4.5.2表面粗糙度完整图形符号的组成
    4.5.3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
    4.6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6.1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
    4.6.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技术测量基础
    5.1概述
    5.1.1测量
    5.1.2测量的四要素
    5.1.3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5.2测量单位
    5.2.1长度基准
    5.2.2尺寸传递系统
    5.2.3角度基准与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5.2.4量块
    5.3测量方法
    5.3.1测量方法的分类
    5.3.2测量器具及其分类
    5.3.3测量器具的特性指标
    5.4测量误差
    5.4.1测量误差及其表示
    5.4.2测量误差的来源
    5.4.3测量误差的分类
    5.4.4随机误差的处理
    5.4.5系统误差的处理
    5.4.6粗大误差的处理
    5.4.7测量误差的合成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基本几何量的检测
    6.1概述
    6.2线性尺寸的检测
    6.2.1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
    6.2.2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6.3几何误差的检测
    6.3.1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6.3.2直线度误差的检测与评定
    6.3.3平面度误差的检测与评定
    6.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7.1概述
    7.2滚动轴承外圈外径、内圈内径的公差带
    7.2.1滚动轴承的公差
    7.2.2滚动轴承公差带的特点
    7.3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7.4滚动轴承配合的选用
    7.4.1公差等级的选择
    7.4.2配合的选择
    7.4.3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第9章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根据最新机械精度设计国家标准,以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为基础组织编写的。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结构、技术测量基础、基本几何量的检测、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为有利于读者的学习,各章中均安排了一些典型的例题,并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适用学时为32~48学时。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及成人教育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教材。
  •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2几何要素与几何精度设计
    1.2.1几何要素
    1.2.2几何误差与几何精度
    1.2.3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2.4几何精度设计的方法
    1.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1.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概念
    1.3.2GPS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1.3.3GPS通用标准矩阵
    1.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极限与配合
    2.1概述
    2.2术语和定义
    2.2.1轴和孔
    2.2.2尺寸
    2.2.3偏差
    2.2.4尺寸公差
    2.2.5公差带
    2.2.6极限制
    2.2.7间隙和过盈
    2.2.8配合
    2.2.9配合公差
    2.2.10配合制
    2.3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2.3.1标准公差系列
    2.3.2基本偏差系列
    2.4公差带和配合
    2.4.1公差带及其选用
    2.4.2配合及其选用
    2.5一般公差
    2.5.1一般公差的概念
    2.5.2一般公差等级及极限偏差
    2.5.3一般公差的应用
    2.6公差带和配合的选用
    2.6.1配合制的选用
    2.6.2公差等级的选用
    2.6.3配合种类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几何公差
    3.1概述
    3.2几何公差基础
    3.2.1几何误差对机器功用的影响
    3.2.2有关术语和定义
    3.2.3几何公差的分类、公差项目、符号及附加符号
    3.2.4几何公差与几何公差带
    3.2.5几何误差与最小条件
    3.2.6基准
    3.3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方法
    3.3.1公差框格
    3.3.2被测要素
    3.3.3基准要素
    3.4几何公差的定义、标注与解释
    3.4.1形状公差
    3.4.2方向公差
    3.4.3位置公差
    3.4.4跳动公差
    3.5公差原则
    3.5.1公差原则及其分类
    3.5.2术语和定义
    3.5.3独立原则
    3.5.4包容要求
    3.5.5最大实体要求
    3.6几何公差的选用
    3.6.1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
    3.6.2几何公差值的选用
    3.6.3基准的选用
    3.6.4公差原则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表面结构
    4.1概述
    4.2表面结构及其组成
    4.2.1表面结构的定义
    4.2.2表面缺陷
    4.2.3表面轮廓
    4.2.4表面粗糙度
    4.3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和定义
    4.4表面粗糙度参数
    4.5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
    4.5.1标注表面粗糙度的图形符号
    4.5.2表面粗糙度完整图形符号的组成
    4.5.3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
    4.6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6.1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
    4.6.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技术测量基础
    5.1概述
    5.1.1测量
    5.1.2测量的四要素
    5.1.3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5.2测量单位
    5.2.1长度基准
    5.2.2尺寸传递系统
    5.2.3角度基准与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5.2.4量块
    5.3测量方法
    5.3.1测量方法的分类
    5.3.2测量器具及其分类
    5.3.3测量器具的特性指标
    5.4测量误差
    5.4.1测量误差及其表示
    5.4.2测量误差的来源
    5.4.3测量误差的分类
    5.4.4随机误差的处理
    5.4.5系统误差的处理
    5.4.6粗大误差的处理
    5.4.7测量误差的合成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基本几何量的检测
    6.1概述
    6.2线性尺寸的检测
    6.2.1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
    6.2.2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6.3几何误差的检测
    6.3.1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6.3.2直线度误差的检测与评定
    6.3.3平面度误差的检测与评定
    6.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7.1概述
    7.2滚动轴承外圈外径、内圈内径的公差带
    7.2.1滚动轴承的公差
    7.2.2滚动轴承公差带的特点
    7.3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7.4滚动轴承配合的选用
    7.4.1公差等级的选择
    7.4.2配合的选择
    7.4.3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第9章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电路 第5版
邱关源 原著;罗先觉 修订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陈琦、刘儒德 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古代汉语(第四册)
王力 著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古代汉语(第三册)
王力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古代汉语(第一册):校订重排本
王力、吉常宏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简明中国教育史
王炳照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建筑初步(第三版)
田学哲、郭逊 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古代汉语(第二册)
王力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
侯文华 编;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
丁法章 著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数学模型(第四版)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
常耀信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