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与哲学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法] , [法] ,
2014-09
版次: 1
ISBN: 9787567524989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166人买过
  •   佛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智慧?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尖端研究,然而,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出家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他们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现居巴黎。

      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ard)
      佛教僧侣。生于1946年,曾为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师们学习,二十多年来过着佛教僧侣的生活。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顿悟之旅》。至今一直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现居尼泊尔谢城寺。

      译者介绍:

      赖声川,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1984年参与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担任艺术总监。自1984年开始剧场创作,后陆续开创台湾舞台剧市场,即兴时事电视剧市场,受到中外媒体赞誉,并获得诸多奖项。赖声川同时是藏传佛教信徒,译有多本藏传佛教书籍。
    一 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
    我们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到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这就是智慧最根本的面貌。
     
    二 宗教或哲学
    说到这里,我们要诠释佛教的一个大问题:佛教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
     
    三 黑盒子中的鬼魂
    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
     
    四 心的科学 
    一位专业西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以这种疏离的、科学的方式来观察心理现象,根本不是西方独有的。这种探索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尤其是在佛教里面。
     
    五 寻找实相
    空性不但不是虚无,也不是现象之外或不同的空虚空间。它是现象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最基础的佛教经典之一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六 改造世界或改变自己
    在你还没有转换你自己之前,你想对世界有所作为,无法创造出长久或深刻的快乐。我们可以说对世界采取行动是好的,但是内在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七 佛教和西方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20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八 宗教和世俗的心灵性
    真正的爱不应该走极端,不应该被局限于一两位特定的众生,也不应该被偏见所污染。而且,它应该是完全没有执着的,也不期待任何回报。
     
    九 追踪暴力的根
    人的真正本性可以被视为一种平衡状态,暴力是一种不平衡状态。暴力不但为受害者,同时也为始作俑者带来痛苦。
     
    十 智慧、科学和政治
    直到17世纪,哲学自始实践的两种层面都还存在,一方面是科学的层面,另一方面是智慧的层面,也就是如何发掘生命的意义,甚至生命之外的意义。
     
    十一 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任何真正心灵道路必须包含两种精要的元素——让自己走向完美的方式,以及能够对他人有所贡献的方法。
     
    十二 信仰、仪式和迷信
    如果信仰违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仪式中更深沉的意义,那么就变成了迷信。
     
    十三 佛教和死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会这么成功。他说,死亡就是我们最执着的那个东西必然的毁灭,佛教关于自我不存在以及心本性的开示,是可以在这方面帮上忙的。
     
    十四 个人至上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所有痛苦的形式,所以必须清楚正义社会的原则是什么,而这个社会的建立应该根据心灵价值、人权,以及个人责任的观念。
     
    十五 佛教和心理分析
    智慧之火让潜意识燃烧,让心的究竟本性——它的空性——显现出来,而同时让这些潜意识不留痕迹地被消灭,这一切在相当不同的层次之下运作。
     
    十六 文化影响和心灵传统
    有一句西藏谚语:“不要只顾着梯子,要记得你要爬向哪里。”
     
    十七 进步与创新 
    真正的创造力意味着渐渐除去无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开心和现象的究竟本性。这才是真正“新”的发现。
     
    十八 僧侣对哲学家的问题
    你刚刚说到,20世纪末期,西方重新提出了智慧的问题。你觉得能带给所有人满足的智慧是什么?
     
    哲学家的结论 / 317
     
    僧侣的结论 / 323
  • 内容简介:
      佛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智慧?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尖端研究,然而,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出家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他们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兰西学院院士,1924年生,哲学教授、政治评论家,所著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响,曾任法国新闻周刊《快报》总编辑,现居巴黎。

      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ard)
      佛教僧侣。生于1946年,曾为巴黎巴斯特学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师们学习,二十多年来过着佛教僧侣的生活。出家前曾写过一本鸟类迁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顿悟之旅》。至今一直从事藏文经文的翻译,现居尼泊尔谢城寺。

      译者介绍:

      赖声川,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曾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1984年参与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担任艺术总监。自1984年开始剧场创作,后陆续开创台湾舞台剧市场,即兴时事电视剧市场,受到中外媒体赞誉,并获得诸多奖项。赖声川同时是藏传佛教信徒,译有多本藏传佛教书籍。
  • 目录:
    一 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
    我们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到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这就是智慧最根本的面貌。
     
    二 宗教或哲学
    说到这里,我们要诠释佛教的一个大问题:佛教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
     
    三 黑盒子中的鬼魂
    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
     
    四 心的科学 
    一位专业西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以这种疏离的、科学的方式来观察心理现象,根本不是西方独有的。这种探索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尤其是在佛教里面。
     
    五 寻找实相
    空性不但不是虚无,也不是现象之外或不同的空虚空间。它是现象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最基础的佛教经典之一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六 改造世界或改变自己
    在你还没有转换你自己之前,你想对世界有所作为,无法创造出长久或深刻的快乐。我们可以说对世界采取行动是好的,但是内在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七 佛教和西方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20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八 宗教和世俗的心灵性
    真正的爱不应该走极端,不应该被局限于一两位特定的众生,也不应该被偏见所污染。而且,它应该是完全没有执着的,也不期待任何回报。
     
    九 追踪暴力的根
    人的真正本性可以被视为一种平衡状态,暴力是一种不平衡状态。暴力不但为受害者,同时也为始作俑者带来痛苦。
     
    十 智慧、科学和政治
    直到17世纪,哲学自始实践的两种层面都还存在,一方面是科学的层面,另一方面是智慧的层面,也就是如何发掘生命的意义,甚至生命之外的意义。
     
    十一 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任何真正心灵道路必须包含两种精要的元素——让自己走向完美的方式,以及能够对他人有所贡献的方法。
     
    十二 信仰、仪式和迷信
    如果信仰违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仪式中更深沉的意义,那么就变成了迷信。
     
    十三 佛教和死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会这么成功。他说,死亡就是我们最执着的那个东西必然的毁灭,佛教关于自我不存在以及心本性的开示,是可以在这方面帮上忙的。
     
    十四 个人至上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所有痛苦的形式,所以必须清楚正义社会的原则是什么,而这个社会的建立应该根据心灵价值、人权,以及个人责任的观念。
     
    十五 佛教和心理分析
    智慧之火让潜意识燃烧,让心的究竟本性——它的空性——显现出来,而同时让这些潜意识不留痕迹地被消灭,这一切在相当不同的层次之下运作。
     
    十六 文化影响和心灵传统
    有一句西藏谚语:“不要只顾着梯子,要记得你要爬向哪里。”
     
    十七 进步与创新 
    真正的创造力意味着渐渐除去无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开心和现象的究竟本性。这才是真正“新”的发现。
     
    十八 僧侣对哲学家的问题
    你刚刚说到,20世纪末期,西方重新提出了智慧的问题。你觉得能带给所有人满足的智慧是什么?
     
    哲学家的结论 / 317
     
    僧侣的结论 / 323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罗曼记
[英]刘易斯 著;刘勃 译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外国争议文学名著丛书
[英]M. G. 刘易斯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数独
[荷兰]Joker Feature Service 著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博客
泽绒洛吾 著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与谜语
[美]科米萨、[美]林内贝克 著;张莉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僧侣与哲学家
迷失地图集:地理批评研究(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法]贝尔唐·韦斯特 法尔 著;张蔷 译
僧侣与哲学家
西红柿女孩(害羞让人苦恼,鼓励换来自信!一本透视儿童害羞心理的共情绘本!)
[法]露荷·蒙路布 著;武娟 译
僧侣与哲学家
追寻逝去的时光 第二卷II:在少女花影下
[法]斯泰凡·厄埃 后浪
僧侣与哲学家
饿肚子的小男孩:一块面包吃出的经济学(奇想国童书)
[法]皮埃尔·德耶 著;魏舒 译;[法]西塞尔·于德斯耶 绘
僧侣与哲学家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双色 6-12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青少年课外名著阅读 文学经典导读 课外书故事书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小说畅销书
[法]莫泊桑 著;阎盛艳 译
僧侣与哲学家
“十二个岔路口”系列科普游戏书(5册)
[法]凯瑟琳·莫利卡
僧侣与哲学家
动物大审判
[法]让-吕克·博尔盖 著;[法]亚采克·沃兹尼亚克 绘
僧侣与哲学家
维莱特才不烦恼呢(全2册)
[法]埃米莉·克拉克 著
僧侣与哲学家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论技术物的存在模式
[法]吉尔贝·西蒙东 著;许煜 译
僧侣与哲学家
八十天环游地球 青少年儿童文学读物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丛书) 无障碍阅读 彩插本 少儿6-8-9-12岁四五六年级快乐读书吧
[法]儒勒·凡尔纳
僧侣与哲学家
鼓楼新悦.采香者:世界香水之源
[法]多米尼克·罗克(Dominique Roques) 著;王祎慈 译;乔溪 审校
僧侣与哲学家
树木和森林的世界
[法]热内·梅特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