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印迹(精装珍藏版)

彼岸印迹(精装珍藏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作者
2016-01
版次: 1
ISBN: 9787213069727
定价: 42.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字数: 22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0人买过
  •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德国,季羡林生活十年、视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他在这里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根基;印度,作者用了半个多世纪在书卷、思考和怀想中无数次与之相遇的国家。它们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彼岸,也在作者的生命中占据了与此岸同样重要的地位。书中涉及的两个国家、两个时代,以及作者不同的书写方式,都形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对照。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辗转出国路

    楔 子/5

    留学热/9

    天赐良机/14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17

    满洲车上/21

    在哈尔滨/25

    过西伯利亚/30

    在赤都/36

    初抵柏林/41

    第二辑哥廷根求学

    哥廷根/53

    道路终于找到了/56

    怀念母亲/64

    二年生活/67

    汉学研究所/7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6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79

    大轰炸/87

    在饥饿地狱中/91

    山中逸趣/96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100

    学习吐火罗文/105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111

    盟 国/120

    优胜记略/123

    第三辑异国的人们

    章用一家/129

    我的老师们/135

    我的女房东/143

    反希特勒的人们/151

    伯恩克(Boehncke)一家/154

    迈耶(Meyer)一家/158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161

    第四辑漫漫归国路

    别哥廷根/169

    赴瑞士/176

    在弗里堡(Fribourg)/180

    同使馆的斗争/189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193

    船上生活/196

    西贡二月/201

    从西贡到香港/207

    回到祖国的怀抱/210

    余音袅袅/214

    第五辑印度风情

    楔 子 /219

    初抵德里/223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228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38

    难忘的一家人/244

    孟买,历史的见证/250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256

    佛教圣迹巡礼/262

    回到历史中去/274

    深夜来访的客人/280

    海得拉巴/287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294

    国际大学 /301

    别印度/305

    跋/311
  •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德国,季羡林生活十年、视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他在这里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根基;印度,作者用了半个多世纪在书卷、思考和怀想中无数次与之相遇的国家。它们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彼岸,也在作者的生命中占据了与此岸同样重要的地位。书中涉及的两个国家、两个时代,以及作者不同的书写方式,都形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对照。
  •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辗转出国路

    楔 子/5

    留学热/9

    天赐良机/14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17

    满洲车上/21

    在哈尔滨/25

    过西伯利亚/30

    在赤都/36

    初抵柏林/41

    第二辑哥廷根求学

    哥廷根/53

    道路终于找到了/56

    怀念母亲/64

    二年生活/67

    汉学研究所/7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6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79

    大轰炸/87

    在饥饿地狱中/91

    山中逸趣/96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100

    学习吐火罗文/105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111

    盟 国/120

    优胜记略/123

    第三辑异国的人们

    章用一家/129

    我的老师们/135

    我的女房东/143

    反希特勒的人们/151

    伯恩克(Boehncke)一家/154

    迈耶(Meyer)一家/158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161

    第四辑漫漫归国路

    别哥廷根/169

    赴瑞士/176

    在弗里堡(Fribourg)/180

    同使馆的斗争/189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193

    船上生活/196

    西贡二月/201

    从西贡到香港/207

    回到祖国的怀抱/210

    余音袅袅/214

    第五辑印度风情

    楔 子 /219

    初抵德里/223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228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38

    难忘的一家人/244

    孟买,历史的见证/250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256

    佛教圣迹巡礼/262

    回到历史中去/274

    深夜来访的客人/280

    海得拉巴/287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294

    国际大学 /301

    别印度/305

    跋/311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