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05
版次: 1
ISBN: 9787556601844
定价: 5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6人买过
  •   练声曲应该被认为是声乐演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声乐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十分重视,对于训练之后的演唱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练声曲的认同层面上,很多人的认识还不全面。不少歌者认为在进行歌唱之前,只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如果说发声练习就像运动员在赛前的热身活动一样,是为了让之后的歌唱机能从自然的发声状态进入歌唱状态。而练声曲是为了让不同程度和声音条件的习歌者,通过训练,有效地达到歌唱技巧的要求,能够针对性地选择各个技术点,进行规范化的技巧训练,具有稳定嗓音、练习分句、培养演唱习惯、加强艺术修养等作用。它们具有“音乐作品”的属性,.也是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之于歌者技术的逐步提升将大有裨益。
      然而,当前国内声乐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空缺与误区。比如初学者如何进行技巧性训练;中高级歌唱者如何在掌握一定技巧的情况下提升技艺,并且在作品中将其准确、完美地运用,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对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声乐曲目,如何通过科学的、细致的训练,找到熟能生巧的歌唱方式,更为精湛地把握与运用等。这些演唱者求知若渴的问题和困惑,都是《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所希冀给予读者的指引与解答。
      那么,曼妙动听的声线是如何获得的呢?仅仅是靠自身的本钱吗?——其实并不完全。人体本身即是世界上*复杂、*精密的乐器,而一副好的嗓音必然要经过严格规范的千锤百炼才能将更为自如动人地诠释作品。练声曲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和巩固歌唱技术,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声乐作品中去。所以必须明确我们学习练声曲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将其替代开声练习、亦或是忽视它的重大作用。这些声乐练声曲通常是具有极强技术针对性与歌唱性的声乐作品,可谓歌唱艺术精华的浓缩,不仅对歌唱者歌唱技能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益处,而且之于音乐内涵与艺术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演唱技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应该选唱大量练声曲以规范学习。
      但是初学者往往忽视了单纯追求技术而持续练习的问题,以致耽误了发展声音的时机,阻碍美好嗓音的养成,所以在学习上升阶段选择合适的练声曲便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学习声乐作品之前,歌唱者应从单一的技术点开始训练,再将其运用到曲目之中,可能就会掌握得更加游刃有余了。这正是编者所要强调的,声乐技术的提高并不以参照声乐曲目进行技艺上的反复操练为主,还应进行更为针对性的训练来“对症下药”,这对于一副还未成熟定性的、亦或是条件优良的嗓音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的技术训练后,歌唱者已具备了一定演绎较为复杂和有难度曲目的能力。盲目拔高音、炫技巧、甚至追求大型曲目的快感成为这时期中高级歌唱者的练习误区。久而久之,这种“就曲而曲”就会愈发有粗糙与吃力之感,而想要获得新的突破和提高亦难上加难,甚至其完整表达总是差强人意。在这个阶段,演唱者在练声曲选择上则更需要用心与耐心,要更加侧重于在曲目技术细微的把控上,要花上心思和钻研,持续地进行训练,来获得更为稳定、成熟的演唱技艺。
      这本声乐教程目的之一,就是不仅能够提供给初学者适合个体的练声曲目,夯实演唱技巧的基础;也能为中高级歌唱者分阶段、分步骤、科学有效地掌握高层次技巧的进阶提供辅助作用,并且有机地渗入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理解音乐内涵,使技巧与艺术修为同步提升、螺旋并进。 总序/余丹红
    序一/华列里奥·帕柏礼
    序二/陈敏庄
    前言
    编者的话

    一、起音(Attacco)、滑音(Portamento)、连音(Legato)、渐强与渐弱(Messadi voce)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音阶(Scala)
    11
    12
    13
    14

    三、附点音符(Note Puntate)
    15
    16
    17

    四、切分音(SIncope)
    18
    19
    20

    五、重复音(Note Ripetute)
    21
    22
    23

    六、三连音(Terzine)
    24
    25
    26

    七、琶音(Arpeggi)
    27
    28
    29
    ……

    八、长倚音(Appoggiatura)与短倚音(Acciaccatura)
    九、波音(Mordenti)与回音(Gruppetti)
    十、半音阶(Scale cromatiche)
    十一、跳音(Staccato)、特断音(Picchettato)与顿音(Martellato)
    十二、颤音(Trillo)
    十三、跑马调(Cabaletta)
    附:瓦卡伊(Vaccaj)练声曲
    后记
  • 内容简介:
      练声曲应该被认为是声乐演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声乐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十分重视,对于训练之后的演唱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练声曲的认同层面上,很多人的认识还不全面。不少歌者认为在进行歌唱之前,只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如果说发声练习就像运动员在赛前的热身活动一样,是为了让之后的歌唱机能从自然的发声状态进入歌唱状态。而练声曲是为了让不同程度和声音条件的习歌者,通过训练,有效地达到歌唱技巧的要求,能够针对性地选择各个技术点,进行规范化的技巧训练,具有稳定嗓音、练习分句、培养演唱习惯、加强艺术修养等作用。它们具有“音乐作品”的属性,.也是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之于歌者技术的逐步提升将大有裨益。
      然而,当前国内声乐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空缺与误区。比如初学者如何进行技巧性训练;中高级歌唱者如何在掌握一定技巧的情况下提升技艺,并且在作品中将其准确、完美地运用,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对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声乐曲目,如何通过科学的、细致的训练,找到熟能生巧的歌唱方式,更为精湛地把握与运用等。这些演唱者求知若渴的问题和困惑,都是《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所希冀给予读者的指引与解答。
      那么,曼妙动听的声线是如何获得的呢?仅仅是靠自身的本钱吗?——其实并不完全。人体本身即是世界上*复杂、*精密的乐器,而一副好的嗓音必然要经过严格规范的千锤百炼才能将更为自如动人地诠释作品。练声曲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和巩固歌唱技术,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声乐作品中去。所以必须明确我们学习练声曲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将其替代开声练习、亦或是忽视它的重大作用。这些声乐练声曲通常是具有极强技术针对性与歌唱性的声乐作品,可谓歌唱艺术精华的浓缩,不仅对歌唱者歌唱技能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益处,而且之于音乐内涵与艺术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演唱技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应该选唱大量练声曲以规范学习。
      但是初学者往往忽视了单纯追求技术而持续练习的问题,以致耽误了发展声音的时机,阻碍美好嗓音的养成,所以在学习上升阶段选择合适的练声曲便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学习声乐作品之前,歌唱者应从单一的技术点开始训练,再将其运用到曲目之中,可能就会掌握得更加游刃有余了。这正是编者所要强调的,声乐技术的提高并不以参照声乐曲目进行技艺上的反复操练为主,还应进行更为针对性的训练来“对症下药”,这对于一副还未成熟定性的、亦或是条件优良的嗓音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的技术训练后,歌唱者已具备了一定演绎较为复杂和有难度曲目的能力。盲目拔高音、炫技巧、甚至追求大型曲目的快感成为这时期中高级歌唱者的练习误区。久而久之,这种“就曲而曲”就会愈发有粗糙与吃力之感,而想要获得新的突破和提高亦难上加难,甚至其完整表达总是差强人意。在这个阶段,演唱者在练声曲选择上则更需要用心与耐心,要更加侧重于在曲目技术细微的把控上,要花上心思和钻研,持续地进行训练,来获得更为稳定、成熟的演唱技艺。
      这本声乐教程目的之一,就是不仅能够提供给初学者适合个体的练声曲目,夯实演唱技巧的基础;也能为中高级歌唱者分阶段、分步骤、科学有效地掌握高层次技巧的进阶提供辅助作用,并且有机地渗入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理解音乐内涵,使技巧与艺术修为同步提升、螺旋并进。
  • 目录:
    总序/余丹红
    序一/华列里奥·帕柏礼
    序二/陈敏庄
    前言
    编者的话

    一、起音(Attacco)、滑音(Portamento)、连音(Legato)、渐强与渐弱(Messadi voce)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音阶(Scala)
    11
    12
    13
    14

    三、附点音符(Note Puntate)
    15
    16
    17

    四、切分音(SIncope)
    18
    19
    20

    五、重复音(Note Ripetute)
    21
    22
    23

    六、三连音(Terzine)
    24
    25
    26

    七、琶音(Arpeggi)
    27
    28
    29
    ……

    八、长倚音(Appoggiatura)与短倚音(Acciaccatura)
    九、波音(Mordenti)与回音(Gruppetti)
    十、半音阶(Scale cromatiche)
    十一、跳音(Staccato)、特断音(Picchettato)与顿音(Martellato)
    十二、颤音(Trillo)
    十三、跑马调(Cabaletta)
    附:瓦卡伊(Vaccaj)练声曲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方百里钢琴教学法
方百里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学法教程
陈蓉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声乐:重唱卷
汪晓庆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德国当代音乐教学法:梅西尔德·福克斯教学实例
[德]梅西尔德·福克斯(Mechtild Fuchs) 著;余丹红 编;顾家慰 译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现代钢琴教学法
[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 著;余丹红 编;顾家慰 译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高音1)
周玲珍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音乐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中英对照)/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奥地利]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 著;余丹红 编;杨燕宜 译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声乐(中国卷)
杨徐 著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技能课程:钢琴·中国卷
王庆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声乐 英美卷(套装上下册)
周玲珍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钢琴(美国卷)/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李易忆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合唱曲集(2)
王海灵、余丹红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高音1)
周玲珍 著;余丹红 编
经典练声曲:声音的技巧训练(中音1)/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声乐 英美卷(套装上下册)
周玲珍 著;余丹红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