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释注(套装全5册)

齐物论释注(套装全5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8-03
版次: 1
ISBN: 9787567130807
定价: 39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50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人买过
  •   《庄子》一书,被誉为“钳挞九流,括囊百氏”,无论是在中国哲学史上,抑或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齐物论》一篇,位列《庄子·内篇》第二,内容既涉及宇宙观与认识论等重大命题,形式亦复构思精巧而结撰新警,极具思想性与艺术特色,故历代治《庄子》者,于此篇尤加意焉。
      一代儒宗章太炎,学问湛深,着述丰赡,于《齐物论》亦颇究心。其于辛亥革命前成《齐物论释》,发表后曾撰《自述学术次第》总结平生之学,对自己中年以后之着作,以“得诸精思者多”“皆持之有故芒一!之成理,不好与儒先立异,亦不欲为苟同”等语自许;而于众多着作中,独推《齐物论释》《文始》诸书,自谓“一字千金”!与章氏同时代之梁启超评价《齐物论释》,谓“炳麟用佛学解老庄,极有理致,所着《齐物论释》,虽问有牵合处,然确能为研究庄子哲学者开一新国土”。可见无论从着者本人的角度抑或以他者的眼光来看《齐物论释》之重要性均极为特出,其学术价值、思想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章氏着作向以艰深古奥、索解为难着称,故如《訄书》、如《国故论衡》,即有其门下弟子为之作注疏证,稍解学者阅读理解之障碍。但太炎着作众多,有诠释疏解者屈指可数;其实能诠释疏解太炎着作者,其人也颇难求。但就章氏本人为珍视之《齐物论释》而言,恰有其门下弟子之注解本存于天壤之间;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特不为学界广泛所知耳。
      为太炎《齐物论释》作注者,乃其及门弟子缪篆。缪篆(一八七七-一九三九)字子才,江苏泰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哲学教授,兼精舆地测绘之学及语言学,颇得太炎先生赏识,亦与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太虚法师以及法国汉学家戴密微(PaulD emieville)等有交谊。其注解太炎着作之作,除《齐物论释注》之外,尚有《国故论衡子部注》《检论注》等。   章太炎先生(一八六九-一九三六),之着作文辞古奥,兼之其思想深邃,向称难读。数十年来,于章太炎作品诠释解读之专门着作,仅有太炎晚年弟子徐复所撰之《訄书详注》,及庞俊、郭诚永所撰之《国故论衡疏证》等不多几种。举凡太炎平生重视的作品,《齐物论释》亦应是其中之一。太炎晚年所撰《自述学术次第》,自我评价其平生着述,谓“若《齐物论释》《文始》诸书,可谓一字千金矣。”①梁放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则评价《齐物论释》:“炳麟用佛学解老庄,极有理致,所着《齐物论释》,虽间有牵合处,然确能为研究庄子哲学者开一新国土。”②约在二〇一〇年前后,笔者在对章太炎《齐物论释》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民国学者缪篆曾有一部对此书的注释作品《齐物论释注》,被一些资料提及,却一律标明“未见”.…⑨数年来辗转探访查询,陆续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见到该书,全书二十六卷,总计一二一〇字,综观《齐物论释注》中之内容,广徵博引,出入百家,逐字逐句务求出处,洵为难得佳作,体现了注者缪篆的深厚学术功力。
      
      缪篆(一八七七-一九三九),章太炎弟子,生前在海内外学界卓有影响,与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太虚及法国学者戴密微(Paul DemieviUe,一八九四-一九七九)等有学术交谊,为当代画家范曾之外祖父,亦为近年重新引起国内学界重视的旅法宗教学者林藜光(一九〇二-一九四五)之师。有关缪篆其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已被学林淡忘,资料殊为少见。检索各大学术文献资料库,二〇一五年以前无一篇以缪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后笔者于二〇一五年撰文,首次针对缪篆的生平与着述情况进行了若干考证,其后又陆续查访获取了一些新材料,可作进一步充实。
      《鲁迅日记》(一儿二六年卜一月十七日)中记:“下午校中教职员照相毕,开恳亲会,终至林玉霖妄语,缪子才痛斥。”于这则日记的次日,鲁迅在寄许广平信中又详述此事说:“昨天一件可笑可叹的事。下午有恳亲会,我向来不赴这宗会的,而玉堂的哥哥硬拉我去(玉堂有二兄一弟在校内。这是第二个哥哥,教授兼学生指导员,每开会,他必有极讨人厌的演说。)我不得已,去了。不料会中他又演说,先感谢校长给我们吃点心,次说教员吃得多么好、住得多么舒服,薪水又这么多,应该大发良心,拼命做事‘而校长之如此体贴我们,真如父母一样……我真就要跳起来,但立刻想到他是玉堂的哥哥,我一翻脸,玉堂必大为敌人所笑,我真是”哑子吃苦瓜“,说不出的苦,火焰烧得我满脸发热。照这里的人看起来,出来反抗的该是我了,但我竟不动,而别一个教员起来驳斥他,闹得不欢而散,”还有希奇的事情。教员裹面,竟有对于驳斥他的教员,不以为然的。莫非真以儿子自居,我真莫名其妙。“——《鲁迅日记》中提到的林玉霖是林语堂(亦名”玉堂“)的二哥,但”痛斥“他的缪子才其人,据《鲁迅全集》中的注释介绍:“缪子才,名篆,字子才,江苏泰兴人,当时任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③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的《泰州日报》刊登了一篇叫《格正缪篆清流镜心》的文章,其中言及当代画家范曾在其散文作品中多次提及其外公缪篆,范曾之母缪镜心系其女,“南通人范罕与泰州人缪篆同时留学日本,缪篆的女儿缪镜心嫁给了范罕之子范子愚,范曾是范子愚、缪镜心之子……这些鲜为当代人知晓、疑似失传的缪篆故事初露端倪”,并谓“一九九八年版的《泰州志·后记》中说,”沈秉乾、徐炳华、管得泉、缪篆、于殖、吕若羿等人均应立传,但资料过少,无法成篇。“无奈”付诸阙如“,可见当初编纂者的遣憾”,文章还徵引了范曾二哥范临之子、画家范扬的说法:“我的祖母……很出色,叫缪镜心。我祖母的父亲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叫缪篆,民国时候主要是研究老子的,鲁迅的日记裹也写到过缪篆,赞扬他很有骨气。我祖母生了十个孩子,五个夭折了,活下来五个孩子。我的大伯父是新四军,我爸爸排老二,范曾是老三……”云云。 出版说明
    序:“章门弟子”缪篆与其《齐物论释注》(姚彬彬)

    卷一
    第一册
    《齐物论释注》装订册数页数目录
    《齐物论释注》卷首林文庆序
    章太炎题签
    章太炎题词
    蔡元培题字
    欧阳渐题字
    章太炎《齐物论释叙》
    缪篆《齐物论释叙注》
    第二册
    章太炎《释篇题》
    缪篆《释篇题注》
    齐物论释注
    第三册
    缪篆《释篇题注》续
    《齐物论释注·释篇题注》自三页至一八五页校勘记
    第四册
    缪篆《释篇题注》续
    第五册
    缪篆《释篇题注》续

    卷二
    第六册
    《齐物论》第一章第一节“南郭子綦隐几而坐”
    章太炎释
    缪篆注
    第七册
    缪篆注
    第八册
    《齐物论》第一章第二节“非彼无我”
    章太炎释
    缪篆注
    第九册
    《齐物论》第一章第三节“夫随其成心而师之”
    章太炎释
    缪篆注
    ……

    卷三
    卷四
    卷五
  • 内容简介:
      《庄子》一书,被誉为“钳挞九流,括囊百氏”,无论是在中国哲学史上,抑或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齐物论》一篇,位列《庄子·内篇》第二,内容既涉及宇宙观与认识论等重大命题,形式亦复构思精巧而结撰新警,极具思想性与艺术特色,故历代治《庄子》者,于此篇尤加意焉。
      一代儒宗章太炎,学问湛深,着述丰赡,于《齐物论》亦颇究心。其于辛亥革命前成《齐物论释》,发表后曾撰《自述学术次第》总结平生之学,对自己中年以后之着作,以“得诸精思者多”“皆持之有故芒一!之成理,不好与儒先立异,亦不欲为苟同”等语自许;而于众多着作中,独推《齐物论释》《文始》诸书,自谓“一字千金”!与章氏同时代之梁启超评价《齐物论释》,谓“炳麟用佛学解老庄,极有理致,所着《齐物论释》,虽问有牵合处,然确能为研究庄子哲学者开一新国土”。可见无论从着者本人的角度抑或以他者的眼光来看《齐物论释》之重要性均极为特出,其学术价值、思想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章氏着作向以艰深古奥、索解为难着称,故如《訄书》、如《国故论衡》,即有其门下弟子为之作注疏证,稍解学者阅读理解之障碍。但太炎着作众多,有诠释疏解者屈指可数;其实能诠释疏解太炎着作者,其人也颇难求。但就章氏本人为珍视之《齐物论释》而言,恰有其门下弟子之注解本存于天壤之间;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特不为学界广泛所知耳。
      为太炎《齐物论释》作注者,乃其及门弟子缪篆。缪篆(一八七七-一九三九)字子才,江苏泰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哲学教授,兼精舆地测绘之学及语言学,颇得太炎先生赏识,亦与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太虚法师以及法国汉学家戴密微(PaulD emieville)等有交谊。其注解太炎着作之作,除《齐物论释注》之外,尚有《国故论衡子部注》《检论注》等。
  • 作者简介:
      章太炎先生(一八六九-一九三六),之着作文辞古奥,兼之其思想深邃,向称难读。数十年来,于章太炎作品诠释解读之专门着作,仅有太炎晚年弟子徐复所撰之《訄书详注》,及庞俊、郭诚永所撰之《国故论衡疏证》等不多几种。举凡太炎平生重视的作品,《齐物论释》亦应是其中之一。太炎晚年所撰《自述学术次第》,自我评价其平生着述,谓“若《齐物论释》《文始》诸书,可谓一字千金矣。”①梁放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则评价《齐物论释》:“炳麟用佛学解老庄,极有理致,所着《齐物论释》,虽间有牵合处,然确能为研究庄子哲学者开一新国土。”②约在二〇一〇年前后,笔者在对章太炎《齐物论释》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民国学者缪篆曾有一部对此书的注释作品《齐物论释注》,被一些资料提及,却一律标明“未见”.…⑨数年来辗转探访查询,陆续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见到该书,全书二十六卷,总计一二一〇字,综观《齐物论释注》中之内容,广徵博引,出入百家,逐字逐句务求出处,洵为难得佳作,体现了注者缪篆的深厚学术功力。
      
      缪篆(一八七七-一九三九),章太炎弟子,生前在海内外学界卓有影响,与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太虚及法国学者戴密微(Paul DemieviUe,一八九四-一九七九)等有学术交谊,为当代画家范曾之外祖父,亦为近年重新引起国内学界重视的旅法宗教学者林藜光(一九〇二-一九四五)之师。有关缪篆其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已被学林淡忘,资料殊为少见。检索各大学术文献资料库,二〇一五年以前无一篇以缪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后笔者于二〇一五年撰文,首次针对缪篆的生平与着述情况进行了若干考证,其后又陆续查访获取了一些新材料,可作进一步充实。
      《鲁迅日记》(一儿二六年卜一月十七日)中记:“下午校中教职员照相毕,开恳亲会,终至林玉霖妄语,缪子才痛斥。”于这则日记的次日,鲁迅在寄许广平信中又详述此事说:“昨天一件可笑可叹的事。下午有恳亲会,我向来不赴这宗会的,而玉堂的哥哥硬拉我去(玉堂有二兄一弟在校内。这是第二个哥哥,教授兼学生指导员,每开会,他必有极讨人厌的演说。)我不得已,去了。不料会中他又演说,先感谢校长给我们吃点心,次说教员吃得多么好、住得多么舒服,薪水又这么多,应该大发良心,拼命做事‘而校长之如此体贴我们,真如父母一样……我真就要跳起来,但立刻想到他是玉堂的哥哥,我一翻脸,玉堂必大为敌人所笑,我真是”哑子吃苦瓜“,说不出的苦,火焰烧得我满脸发热。照这里的人看起来,出来反抗的该是我了,但我竟不动,而别一个教员起来驳斥他,闹得不欢而散,”还有希奇的事情。教员裹面,竟有对于驳斥他的教员,不以为然的。莫非真以儿子自居,我真莫名其妙。“——《鲁迅日记》中提到的林玉霖是林语堂(亦名”玉堂“)的二哥,但”痛斥“他的缪子才其人,据《鲁迅全集》中的注释介绍:“缪子才,名篆,字子才,江苏泰兴人,当时任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③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的《泰州日报》刊登了一篇叫《格正缪篆清流镜心》的文章,其中言及当代画家范曾在其散文作品中多次提及其外公缪篆,范曾之母缪镜心系其女,“南通人范罕与泰州人缪篆同时留学日本,缪篆的女儿缪镜心嫁给了范罕之子范子愚,范曾是范子愚、缪镜心之子……这些鲜为当代人知晓、疑似失传的缪篆故事初露端倪”,并谓“一九九八年版的《泰州志·后记》中说,”沈秉乾、徐炳华、管得泉、缪篆、于殖、吕若羿等人均应立传,但资料过少,无法成篇。“无奈”付诸阙如“,可见当初编纂者的遣憾”,文章还徵引了范曾二哥范临之子、画家范扬的说法:“我的祖母……很出色,叫缪镜心。我祖母的父亲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叫缪篆,民国时候主要是研究老子的,鲁迅的日记裹也写到过缪篆,赞扬他很有骨气。我祖母生了十个孩子,五个夭折了,活下来五个孩子。我的大伯父是新四军,我爸爸排老二,范曾是老三……”云云。
  • 目录:
    出版说明
    序:“章门弟子”缪篆与其《齐物论释注》(姚彬彬)

    卷一
    第一册
    《齐物论释注》装订册数页数目录
    《齐物论释注》卷首林文庆序
    章太炎题签
    章太炎题词
    蔡元培题字
    欧阳渐题字
    章太炎《齐物论释叙》
    缪篆《齐物论释叙注》
    第二册
    章太炎《释篇题》
    缪篆《释篇题注》
    齐物论释注
    第三册
    缪篆《释篇题注》续
    《齐物论释注·释篇题注》自三页至一八五页校勘记
    第四册
    缪篆《释篇题注》续
    第五册
    缪篆《释篇题注》续

    卷二
    第六册
    《齐物论》第一章第一节“南郭子綦隐几而坐”
    章太炎释
    缪篆注
    第七册
    缪篆注
    第八册
    《齐物论》第一章第二节“非彼无我”
    章太炎释
    缪篆注
    第九册
    《齐物论》第一章第三节“夫随其成心而师之”
    章太炎释
    缪篆注
    ……

    卷三
    卷四
    卷五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齐物论释注(套装全5册)
齐物等观: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2014
范迪安;张尕
齐物论释注(套装全5册)
齐物论释疏证
孟琢 著
齐物论释注(套装全5册)
齐物论释:禅解儒道丛书(第二辑)
章太炎 著;曲经纬 校
齐物论释注(套装全5册)
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
石井刚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