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过节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7
版次: 1
ISBN: 978750123020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7页
字数: 16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2人买过
  •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特色: 与西方的节日相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两大特色:一是它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农耕生活;二是它本身就是中华大文化的具体“展现”。也就是说,中国人过节本身就是“人文化成”的过程。不明白这两大特色,就难懂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与意义。

      第一个特点:中国传统节日中所有的活动,包括祭祀、庆贺、社交、游乐,以及宗教等民俗活动,都与人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都直接源自于农耕生活,为着农耕生活;更不用说那些专为农耕生活而特定的二十四节气这些农事节日了。说中国古代节日起始于农耕生活,是因为这些节日,都不同于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宰牲节、开斋节之类的纯宗教信仰的节日。前者是为“现实与人生”过节;后者则是为着超自然、超人类,而主宰着自然与人类的“真主与上帝”过节。这两者的差异是何等的巨大,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是何等的明显。

      第二个特点: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国大文化的具体展现。

      中国传统节日均不同于西方的狂欢节、愚人节、教师节、电影节、音乐节等那么专一、那么单纯。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极为严肃、极其认真的“人文化成”活动。绝不仅仅是过节了,放假了,好好轻松轻松,找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痛痛快快热闹一番那么简单。中国传统的每个节日,既不是单纯的祭祀、怀念,也不是单纯的热闹、娱乐,它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在节日中,每个人只有亲身参与到各项民俗活动中,才能感悟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正因为如此,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不从这些特点与特色入手,而仅仅记述节日中有哪些民俗活动,有哪些程序过场,有哪些形式特点等一些表象,这样来介绍中国节日,那中国节日恐怕就会黯然失色了,会远不如西方节日来的那么强烈和刺激。

      谈中国节日,我前面说想改换一个新角度。其实这所谓的“新”,实则却是“旧”的。一、我想试着从中华传统的文化观念上、思维方法上,来对中国传统的各个节日的起因、目的和意义,作一番“形而上”的探求。二、因为过中国节日,是注重在精神上的一种“感受”和“感悟”,所以我在解说中国节日时,也会把自己在过节中的一些亲身体会和感悟谈出来,作为引玉之砖,敬请各位读者都运用自己的“灵心”、“慧性”,去感悟各个节日的“弦外之音”、“象外之境”;要透过节日中那五彩纷呈的种种现象,去 “领会”隐于其中之“真意”——中国文化的精神。 序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特色

     中国文化的根与源

     中国节日的目的与意义

    春节

     万年与春节的传说

     现实年俗的境界

     春节·艺术·天地

     祭先祖与育新人

     元宵与挂花灯的故事

    中和节

     “中和”浅说

     龙抬头的传说

     “社”是什么意思?

     “社稷”的由来

     土地神生日为什么定在二月二

    上巳节

     上巳节与养生

     春之礼赞

     高襟始末

     上巳节的精神所在

     文化艺术·天地自然

     清明时节

    浴佛节

     浴佛节在中国历代的活动概况

     浴佛节与中国的岁时

     浴佛节与中国文化

     浴佛节与求子习俗

     关于“生殖崇拜论”

    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种种

     端午节源于“恶月恶日”说的文化要义

     端午节为何要“缠五色丝”

     端午节祭药王、张天师是否迷信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现实意义

    六月的节日

     夏至节

     天贶节降天书是“神话”还是“文化”?

     虫王节的故事

     崔府君生日与南宋王朝的传说

     六月六回娘家的故事

     六月六防暑卫生的节日背后

     李冰治水·二郎神·神保观神生日

    七夕节

     星象与人间(上)

     星象与人间(下)

     牵牛、织女二星及故事的形成

     星象与人文

     艺术与人生

    中秋节

     “月”与农耕生活

     “月相”与人的情感

     “月”与中国的文化精神

     “月”与中国的艺术精神

    重阳节

     岁时与中医

     周老重阳游陶然

     节、情、性

     重阳赏菊(菊性、菊魂,菊神)

    下元节

     何谓下元

     “送寒衣”

     释读“情”

    冬至

     从冬至看中医的理论基础

     古人是怎样过冬至节的

     几点思考

    腊祭与过年

     何为腊祭?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

     什么是“大傩仪”?

     腊八粥的传说

     腊物杂谈

     祭灶趣俗

     年的传说

     春联与门神的来历

     释说年节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特色: 与西方的节日相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两大特色:一是它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农耕生活;二是它本身就是中华大文化的具体“展现”。也就是说,中国人过节本身就是“人文化成”的过程。不明白这两大特色,就难懂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与意义。

      第一个特点:中国传统节日中所有的活动,包括祭祀、庆贺、社交、游乐,以及宗教等民俗活动,都与人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都直接源自于农耕生活,为着农耕生活;更不用说那些专为农耕生活而特定的二十四节气这些农事节日了。说中国古代节日起始于农耕生活,是因为这些节日,都不同于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宰牲节、开斋节之类的纯宗教信仰的节日。前者是为“现实与人生”过节;后者则是为着超自然、超人类,而主宰着自然与人类的“真主与上帝”过节。这两者的差异是何等的巨大,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是何等的明显。

      第二个特点: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国大文化的具体展现。

      中国传统节日均不同于西方的狂欢节、愚人节、教师节、电影节、音乐节等那么专一、那么单纯。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极为严肃、极其认真的“人文化成”活动。绝不仅仅是过节了,放假了,好好轻松轻松,找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痛痛快快热闹一番那么简单。中国传统的每个节日,既不是单纯的祭祀、怀念,也不是单纯的热闹、娱乐,它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在节日中,每个人只有亲身参与到各项民俗活动中,才能感悟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正因为如此,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不从这些特点与特色入手,而仅仅记述节日中有哪些民俗活动,有哪些程序过场,有哪些形式特点等一些表象,这样来介绍中国节日,那中国节日恐怕就会黯然失色了,会远不如西方节日来的那么强烈和刺激。

      谈中国节日,我前面说想改换一个新角度。其实这所谓的“新”,实则却是“旧”的。一、我想试着从中华传统的文化观念上、思维方法上,来对中国传统的各个节日的起因、目的和意义,作一番“形而上”的探求。二、因为过中国节日,是注重在精神上的一种“感受”和“感悟”,所以我在解说中国节日时,也会把自己在过节中的一些亲身体会和感悟谈出来,作为引玉之砖,敬请各位读者都运用自己的“灵心”、“慧性”,去感悟各个节日的“弦外之音”、“象外之境”;要透过节日中那五彩纷呈的种种现象,去 “领会”隐于其中之“真意”——中国文化的精神。
  • 目录: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特色

     中国文化的根与源

     中国节日的目的与意义

    春节

     万年与春节的传说

     现实年俗的境界

     春节·艺术·天地

     祭先祖与育新人

     元宵与挂花灯的故事

    中和节

     “中和”浅说

     龙抬头的传说

     “社”是什么意思?

     “社稷”的由来

     土地神生日为什么定在二月二

    上巳节

     上巳节与养生

     春之礼赞

     高襟始末

     上巳节的精神所在

     文化艺术·天地自然

     清明时节

    浴佛节

     浴佛节在中国历代的活动概况

     浴佛节与中国的岁时

     浴佛节与中国文化

     浴佛节与求子习俗

     关于“生殖崇拜论”

    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种种

     端午节源于“恶月恶日”说的文化要义

     端午节为何要“缠五色丝”

     端午节祭药王、张天师是否迷信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现实意义

    六月的节日

     夏至节

     天贶节降天书是“神话”还是“文化”?

     虫王节的故事

     崔府君生日与南宋王朝的传说

     六月六回娘家的故事

     六月六防暑卫生的节日背后

     李冰治水·二郎神·神保观神生日

    七夕节

     星象与人间(上)

     星象与人间(下)

     牵牛、织女二星及故事的形成

     星象与人文

     艺术与人生

    中秋节

     “月”与农耕生活

     “月相”与人的情感

     “月”与中国的文化精神

     “月”与中国的艺术精神

    重阳节

     岁时与中医

     周老重阳游陶然

     节、情、性

     重阳赏菊(菊性、菊魂,菊神)

    下元节

     何谓下元

     “送寒衣”

     释读“情”

    冬至

     从冬至看中医的理论基础

     古人是怎样过冬至节的

     几点思考

    腊祭与过年

     何为腊祭?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

     什么是“大傩仪”?

     腊八粥的传说

     腊物杂谈

     祭灶趣俗

     年的传说

     春联与门神的来历

     释说年节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我们相信阴谋论(你每天怀疑的,到底是什么?)
[西]拉蒙·诺格拉斯 著;王琪 译;星文文化 出品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爱和我说话
海艳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你的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丹妮尔·迪克 著,王鹏 译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你攒不下钱:一本书带你养成让金钱不请自来的50个生活小习惯
(日)黑田尚子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我们想回家,但又不愿久留?
(美)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著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我们会被愚弄
[法]托马·C.迪朗(Thomas C. Durand)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从三次“历史对谈”到自我革命
陈登才,张明林 著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亏本的生意还有人做:趣味漫画经济学
胖乐胖乐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我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欧洋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不可以?应该怎么做?(一本有效提高儿童情商和社交商的品格养成绘本)
(日)近藤珠实 著, 秦岚 译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是邓小平
陈晋
为什么过节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德]迪尔克·布罗克曼(Dirk Brockmann)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为什么过节
中国风筝(西班牙文版)
孙秉山、俞满红 著;高蓓、[哥伦比亚]塞萨尔 译
为什么过节
中国剪纸(德文版)
孙秉山 著;[德]肖普 译
为什么过节
中国剪纸(英文版)
孙秉山 著;严马、王国振 译
为什么过节
蜡绘佛像艺术
孙秉山、俞满红 著
为什么过节
历代武士白描图集
孙秉山 编;俞满红 绘
为什么过节
历代菩萨宝相白描图集
孙秉山 著
为什么过节
历代观音妙相白描图集
孙秉山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