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811087963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4页
字数: 290千字
分类: 经济
8人买过
  •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前言

    第一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

     1.1 蒙古族的起源

      1.1.1 蒙古族的族源

      1.1.2 蒙古民族的形成

     1.2 蒙古族的分布

      1.2.1 蒙古建国前夕各部的分布

      1.2.2 元代蒙古族的分布

     1.3 历史上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3.1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

      1.3.2 狩猎一采集经济文化类型

      1.3.3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1.3.4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第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2.1 农牧交错带的概念

      2.1.1 农牧交错带的提出

      2.1.2 农牧交错带的含义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界定

      2.2.1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沿革

      2.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范围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和变迁

      2.3.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2.3.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第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

     3.1 长城与北方农牧交错带

     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自然因素

      3.2.1 气候变化

      3.2.2 地形地貌

      3.2.3 降水变化

      3.2.4 干燥多风

      3.2.5 水资源紧缺

     3.3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经济因素

      3.3.1 人口增长

      3.3.2 经济利益驱动

     3.4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制度因素

      3.4.1 正式制度

      3.4.2 非正式制度

    第四章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

      4.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及蒙古高原早期的农业

      4.1.2 清中后期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北的垦殖和农耕经济的蔓延

      4.1.3 近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继续北移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和蒙古族农民的出现

     4.3 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和农牧业结构的变化

      4.3.1 1949年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4.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五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内蒙古民族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化和工业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第八章 北方农牧交错变迁的案例分析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

     1.1 蒙古族的起源

      1.1.1 蒙古族的族源

      1.1.2 蒙古民族的形成

     1.2 蒙古族的分布

      1.2.1 蒙古建国前夕各部的分布

      1.2.2 元代蒙古族的分布

     1.3 历史上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3.1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

      1.3.2 狩猎一采集经济文化类型

      1.3.3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1.3.4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第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2.1 农牧交错带的概念

      2.1.1 农牧交错带的提出

      2.1.2 农牧交错带的含义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界定

      2.2.1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沿革

      2.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范围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和变迁

      2.3.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2.3.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第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

     3.1 长城与北方农牧交错带

     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自然因素

      3.2.1 气候变化

      3.2.2 地形地貌

      3.2.3 降水变化

      3.2.4 干燥多风

      3.2.5 水资源紧缺

     3.3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经济因素

      3.3.1 人口增长

      3.3.2 经济利益驱动

     3.4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制度因素

      3.4.1 正式制度

      3.4.2 非正式制度

    第四章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

      4.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及蒙古高原早期的农业

      4.1.2 清中后期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北的垦殖和农耕经济的蔓延

      4.1.3 近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继续北移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和蒙古族农民的出现

     4.3 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和农牧业结构的变化

      4.3.1 1949年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4.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五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内蒙古民族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化和工业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第八章 北方农牧交错变迁的案例分析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