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1
版次: 1
ISBN: 9787117362948
定价: 22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1312页
字数: 1996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6人买过
  • 全书共分3篇,包括基础理论篇、临床治疗篇、学术进展篇。其中基础理论篇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生理功能认识、病因病机特点、常用治法、常用方剂、常用中药进行了总结。临床治疗篇是本书的重点,拟分为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部分,中医治疗重点阐述了口疮、口糜、口味异常、舌疳、噎膈、呕吐、反胃、嗳气、泛酸、嘈杂、胃痛、痞满、胃缓、呃逆、纳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肠痈、吐血、便血、胁痛、胆胀、黄疸、积聚、鼓胀共26个中医病症的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汇集了口腔咽喉、食管、胃部、肠道、肝脏、胆、胰腺、腹膜8个大类疾病的西医近期新治法及中医药治疗经验。为了对重点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行补充,在本书还附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南共识意见。学术进展篇主要从消化动力与消化系疾病、神经内分泌调控与消化系疾病等8个角度诠释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的近期新成果。本书由本学科领域内众多有名专家共同撰写,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当前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水平与研究成果,可供广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学习参考,对于医学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学爱好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北京中青年名中医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6部,



    篇理论基础篇/1

    章消化系统的解剖/2

    节主要消化管道的形态结构/2

    第二节主要消化腺的形态结构/10

    第三节中医消化系统的解剖/15

    第二章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18

    节主要消化管道的生理功能/18

    第二节主要消化腺的生理功能/21

    第三节消化和吸收/23

    第四节中医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认识/34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39

    节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39

    第二节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52

    第二篇学术进展篇/59

    章消化动力与消化系统疾病/60

    节消化道动力学研究/60

    第二节脾胃虚实理论研究/74

    第二章神经内分泌调控与消化系统疾病/82

    节神经内分泌调控研究/82

    第二节脾胃与神经内分泌关系研究/86

    第三章肥胖-代谢与消化系统疾病/90

    节肥胖-代谢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90

    第二节脾胃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研究/92

    第四章疫与消化系统疾病/95

    节消化系统疾病疫学研究/95

    第二节脾胃与消化疫学研究/102

    第五章心身与消化系统疾病/108

    节心身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108

    第二节脾胃与消化心身疾病研究/111

    第六章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114

    节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114

    第二节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与消化系统疾病/117

    第三节肠道菌群的调控在消化系统疾病治中的应用/123

    第四节脾胃与肠道微生态研究/124

    第七章脑‐肠轴与消化系统疾病/128

    节脑-肠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128

    第二节脾胃与脑-肠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133

    第八章肠-肝轴与消化系统疾病/137

    节肠-肝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137

    第二节脾胃与肠-肝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140

    第九章消化内镜新技术与消化系统疾病/144

    节消化内镜新技术临床应用/144

    第二节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158

    第三节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181

    第四节中医望闻问切与消化内镜技术结合研究/185

    第三篇中医病证诊疗篇/191

    章疮/192

    第二章味异常/202

    第三章噎膈/220

    第四章呕吐/231

    第五章反胃/242

    第六章嗳气/252

    第七章泛酸/260

    第八章嘈杂/271

    第九章胃脘痛/278

    第十章痞满/294

    第十一章胃缓/304

    第十二章呃逆/315

    第十三章纳呆/326

    第十四章腹痛/339

    第十五章泄泻/350

    第十六章痢疾/360

    第十七章便秘/371

    第十八章吐血/386

    第十九章便血/398

    第二十章胁痛/409

    第二十一章胆胀/420

    第二十二章黄疸/429

    第二十三章积聚/444

    第二十四章臌胀/455

    第四篇西医疾病诊疗篇/467

    章食管疾病/468

    节放食管炎/468

    第二节胃食管反流病/476

    第三节功能吞咽困难/496

    第四节癔球症/507

    第五节食管癌/519

    第二章胃部疾病/566

    节急胃炎/566

    第二节慢胃炎/580

    第三节消化溃疡/592

    第四节胃癌/608

    第五节胃下垂/631

    第六节功能消化不良/643

    第七节吞气症/662

    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668

    第九节胃部术后并发症/679

    第三章肠道疾病/694

    节细菌食物中毒/694

    第二节抗生素相关肠炎/708

    第三节细菌痢疾/718

    第四节嗜酸细胞胃肠炎/732

    第五节肠结核/740

    第六节放肠炎/753

    第七节溃疡结肠炎/764

    第八节克罗恩病/779

    第九节缺血肠病/794

    第十节肠易激综合征/807

    第十一节功能便秘/823

    第十二节功能排便障碍/840

    第十三节结直肠癌/852

    第十四节大肠良肿瘤/885

    第十五节急阑尾炎/891

    第十六节肠梗阻/903

    第十七节下消化道出血/914

    第十八节肠道手术后并发症/927

    第四章肝脏疾病/945

    节慢病毒肝炎/945

    第二节肝病/962

    第三节非脂肪肝病/979

    第四节药物肝损伤/998

    第五节自身疫肝病/1014

    第六节肝脓肿/1025

    第七节肝纤维化/1038

    第八节肝硬化/1051

    第九节肝硬化腹水/1066

    第十节自发细菌腹膜炎/1081

    第十一节肝脑病/1092

    第十二节肝肾综合征/1107

    第十三节门静脉高压胃肠病/1123

    第十四节肝功能衰竭/1141

    第十五节原发肝癌/1161

    第五章胆系疾病/1176

    节胆囊炎/1176

    第二节胆囊结石/1199

    第三节肝内外胆管结石/1209

    第四节急梗阻化脓胆管炎/1219

    第五节胆道蛔虫症/1227

    第六节胆囊癌和胆管癌/1235

    第六章胰腺疾病/1255

    节急胰腺炎/1255

    第二节自身疫胰腺炎/1272

    第三节胰腺癌/1283

    第七章腹膜疾病/1297

    结核腹膜炎/1297


  •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3篇,包括基础理论篇、临床治疗篇、学术进展篇。其中基础理论篇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生理功能认识、病因病机特点、常用治法、常用方剂、常用中药进行了总结。临床治疗篇是本书的重点,拟分为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部分,中医治疗重点阐述了口疮、口糜、口味异常、舌疳、噎膈、呕吐、反胃、嗳气、泛酸、嘈杂、胃痛、痞满、胃缓、呃逆、纳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肠痈、吐血、便血、胁痛、胆胀、黄疸、积聚、鼓胀共26个中医病症的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汇集了口腔咽喉、食管、胃部、肠道、肝脏、胆、胰腺、腹膜8个大类疾病的西医近期新治法及中医药治疗经验。为了对重点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行补充,在本书还附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南共识意见。学术进展篇主要从消化动力与消化系疾病、神经内分泌调控与消化系疾病等8个角度诠释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的近期新成果。本书由本学科领域内众多有名专家共同撰写,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当前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水平与研究成果,可供广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学习参考,对于医学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学爱好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北京中青年名中医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6部,

  • 目录:


    篇理论基础篇/1

    章消化系统的解剖/2

    节主要消化管道的形态结构/2

    第二节主要消化腺的形态结构/10

    第三节中医消化系统的解剖/15

    第二章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18

    节主要消化管道的生理功能/18

    第二节主要消化腺的生理功能/21

    第三节消化和吸收/23

    第四节中医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认识/34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39

    节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39

    第二节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52

    第二篇学术进展篇/59

    章消化动力与消化系统疾病/60

    节消化道动力学研究/60

    第二节脾胃虚实理论研究/74

    第二章神经内分泌调控与消化系统疾病/82

    节神经内分泌调控研究/82

    第二节脾胃与神经内分泌关系研究/86

    第三章肥胖-代谢与消化系统疾病/90

    节肥胖-代谢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90

    第二节脾胃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研究/92

    第四章疫与消化系统疾病/95

    节消化系统疾病疫学研究/95

    第二节脾胃与消化疫学研究/102

    第五章心身与消化系统疾病/108

    节心身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108

    第二节脾胃与消化心身疾病研究/111

    第六章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114

    节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114

    第二节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与消化系统疾病/117

    第三节肠道菌群的调控在消化系统疾病治中的应用/123

    第四节脾胃与肠道微生态研究/124

    第七章脑‐肠轴与消化系统疾病/128

    节脑-肠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128

    第二节脾胃与脑-肠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133

    第八章肠-肝轴与消化系统疾病/137

    节肠-肝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137

    第二节脾胃与肠-肝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140

    第九章消化内镜新技术与消化系统疾病/144

    节消化内镜新技术临床应用/144

    第二节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158

    第三节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181

    第四节中医望闻问切与消化内镜技术结合研究/185

    第三篇中医病证诊疗篇/191

    章疮/192

    第二章味异常/202

    第三章噎膈/220

    第四章呕吐/231

    第五章反胃/242

    第六章嗳气/252

    第七章泛酸/260

    第八章嘈杂/271

    第九章胃脘痛/278

    第十章痞满/294

    第十一章胃缓/304

    第十二章呃逆/315

    第十三章纳呆/326

    第十四章腹痛/339

    第十五章泄泻/350

    第十六章痢疾/360

    第十七章便秘/371

    第十八章吐血/386

    第十九章便血/398

    第二十章胁痛/409

    第二十一章胆胀/420

    第二十二章黄疸/429

    第二十三章积聚/444

    第二十四章臌胀/455

    第四篇西医疾病诊疗篇/467

    章食管疾病/468

    节放食管炎/468

    第二节胃食管反流病/476

    第三节功能吞咽困难/496

    第四节癔球症/507

    第五节食管癌/519

    第二章胃部疾病/566

    节急胃炎/566

    第二节慢胃炎/580

    第三节消化溃疡/592

    第四节胃癌/608

    第五节胃下垂/631

    第六节功能消化不良/643

    第七节吞气症/662

    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668

    第九节胃部术后并发症/679

    第三章肠道疾病/694

    节细菌食物中毒/694

    第二节抗生素相关肠炎/708

    第三节细菌痢疾/718

    第四节嗜酸细胞胃肠炎/732

    第五节肠结核/740

    第六节放肠炎/753

    第七节溃疡结肠炎/764

    第八节克罗恩病/779

    第九节缺血肠病/794

    第十节肠易激综合征/807

    第十一节功能便秘/823

    第十二节功能排便障碍/840

    第十三节结直肠癌/852

    第十四节大肠良肿瘤/885

    第十五节急阑尾炎/891

    第十六节肠梗阻/903

    第十七节下消化道出血/914

    第十八节肠道手术后并发症/927

    第四章肝脏疾病/945

    节慢病毒肝炎/945

    第二节肝病/962

    第三节非脂肪肝病/979

    第四节药物肝损伤/998

    第五节自身疫肝病/1014

    第六节肝脓肿/1025

    第七节肝纤维化/1038

    第八节肝硬化/1051

    第九节肝硬化腹水/1066

    第十节自发细菌腹膜炎/1081

    第十一节肝脑病/1092

    第十二节肝肾综合征/1107

    第十三节门静脉高压胃肠病/1123

    第十四节肝功能衰竭/1141

    第十五节原发肝癌/1161

    第五章胆系疾病/1176

    节胆囊炎/1176

    第二节胆囊结石/1199

    第三节肝内外胆管结石/1209

    第四节急梗阻化脓胆管炎/1219

    第五节胆道蛔虫症/1227

    第六节胆囊癌和胆管癌/1235

    第六章胰腺疾病/1255

    节急胰腺炎/1255

    第二节自身疫胰腺炎/1272

    第三节胰腺癌/1283

    第七章腹膜疾病/1297

    结核腹膜炎/1297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李军祥;何建佳;刘磊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李军祥 著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直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专家访谈实录
李军祥;王志斌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脾胃病证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李军祥 陈胜良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李军祥、陈誩 著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中医临床辨证思维PBL教程
李军祥;刘金民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中医肝胆病学
李军祥;孟捷;陈润花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
李军祥 编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美食保“胃”战
李军祥 著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胆囊炎胆石症防治423问
李军祥、陈瑛 编
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病学(配增值) 李军祥,冯五金,唐旭东,柯晓 著
现代中医诊疗手册·脾胃病手册
李军祥、王新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