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309073737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5人买过
  •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是一本少见的专门研究马克思科学观的著作。《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科学观是一个关乎马克思思想之当代性的课题,并通过对马克思科学观的两条线索和两个阶段的阐述体现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从初步形成到具体展开的过程。第一编通过“感性”之基本范畴及科学与生产之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旨在澄清马克思科学观的哲学存在论基础,表明马克思的科学观是在与以往旧哲学本质不同的生存论境域中展开的,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其所谓“一门科学”的思想须在此存在论基础的革命中才能得到切近的理解。第二编通过对自然科学与资本的结合、自然科学与劳动的分离、自然科学对自然的控制三个方面的论述具体展现了马克思对科学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关系的全面考察与批判,得出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从根本上说乃是属资本的力量的总观点。《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以此种思路与构架来揭示马克思科学观最为鲜明的三个特点:其一,马克思从来都是在人类生存的现实的、具体的、最关本质的境况中来考察科学的;其二,达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科学的终极目的;其三,整个社会发展和革命过程将要达到的结果之一,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绪论
    一、马克思的科学观:一个当代的课题
    二、马克思科学观的两条线索
    (一)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追求
    (二)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的考察
    三、马克思科学观的两个阶段
    (一)哲学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初建
    (二)政治经济学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展开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关于本书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的简要说明

    第一编马克思科学观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章科学与“感性”:科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
    一、近代认识论的理解:对立中的“感性”与“意识”
    (一)培根-笛卡尔的唯物思想
    (二)休谟的怀疑和康德的理性重建
    (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贡献与局限
    二、马克思:开启存在论新境域的“感性”
    (一)“感性”的两种形式
    (二)作为感性活动和实践的“感性”


    第二章科学与生产:科学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
    一、历史基本前提的四个规定性
    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产
    三、关于“纯粹”科学的意识形态

    第二编马克思对科学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关系的全面考察与批判
    第三章自然科学通过工业与资本相结合
    一、切入点:“市民社会”,“工业”
    二、解读机器中的历史要素
    (一)机器不是复杂的工具,而是劳动资料的革命
    (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三)一种决定性的要素:机器中的科学原则
    (四)小结与问题
    三、揭示科学与资本的共同原则
    (一)资本对科学的需要:科学进入直接的资本生产过程
    (二)隐藏在“科学性”背后的资本原则
    (三)科学的现代本质:属资本的力量
    (四)小结


    第四章自然科学在工业中与活劳动相分离
    一、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一)劳动:一个存在论范畴
    (二)异化劳动:现代工人的存在真相
    二、现代科学对劳动的根本影响
    (一)科学进入直接的资本生产过程引起劳动的变化
    (二)异化的扬弃:科学中蕴涵的革命因素
    (三)对亚当·斯密劳动观的批评和傅立叶劳动观的纠正


    第五章自然科学通过工业对自然的控制
    一、自然科学表现了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历史
    (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及其成为自然界的合法“代言人”
    (二)自然科学对自然所采取的独断态度
    二、资本原则根本决定了科学对自然的关系
    (一)资本借助于科学“使自然界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
    (二)资本生产与现代科学下的生态问题——兼及回复对马克思的一种疑问
    结语关于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
    一、几点补充性的说明
    二、“一门科学”与“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是一本少见的专门研究马克思科学观的著作。《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科学观是一个关乎马克思思想之当代性的课题,并通过对马克思科学观的两条线索和两个阶段的阐述体现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从初步形成到具体展开的过程。第一编通过“感性”之基本范畴及科学与生产之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旨在澄清马克思科学观的哲学存在论基础,表明马克思的科学观是在与以往旧哲学本质不同的生存论境域中展开的,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其所谓“一门科学”的思想须在此存在论基础的革命中才能得到切近的理解。第二编通过对自然科学与资本的结合、自然科学与劳动的分离、自然科学对自然的控制三个方面的论述具体展现了马克思对科学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关系的全面考察与批判,得出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从根本上说乃是属资本的力量的总观点。《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以此种思路与构架来揭示马克思科学观最为鲜明的三个特点:其一,马克思从来都是在人类生存的现实的、具体的、最关本质的境况中来考察科学的;其二,达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科学的终极目的;其三,整个社会发展和革命过程将要达到的结果之一,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 目录:
    绪论
    一、马克思的科学观:一个当代的课题
    二、马克思科学观的两条线索
    (一)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追求
    (二)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的考察
    三、马克思科学观的两个阶段
    (一)哲学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初建
    (二)政治经济学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展开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关于本书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的简要说明

    第一编马克思科学观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章科学与“感性”:科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
    一、近代认识论的理解:对立中的“感性”与“意识”
    (一)培根-笛卡尔的唯物思想
    (二)休谟的怀疑和康德的理性重建
    (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贡献与局限
    二、马克思:开启存在论新境域的“感性”
    (一)“感性”的两种形式
    (二)作为感性活动和实践的“感性”


    第二章科学与生产:科学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说
    一、历史基本前提的四个规定性
    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产
    三、关于“纯粹”科学的意识形态

    第二编马克思对科学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关系的全面考察与批判
    第三章自然科学通过工业与资本相结合
    一、切入点:“市民社会”,“工业”
    二、解读机器中的历史要素
    (一)机器不是复杂的工具,而是劳动资料的革命
    (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三)一种决定性的要素:机器中的科学原则
    (四)小结与问题
    三、揭示科学与资本的共同原则
    (一)资本对科学的需要:科学进入直接的资本生产过程
    (二)隐藏在“科学性”背后的资本原则
    (三)科学的现代本质:属资本的力量
    (四)小结


    第四章自然科学在工业中与活劳动相分离
    一、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一)劳动:一个存在论范畴
    (二)异化劳动:现代工人的存在真相
    二、现代科学对劳动的根本影响
    (一)科学进入直接的资本生产过程引起劳动的变化
    (二)异化的扬弃:科学中蕴涵的革命因素
    (三)对亚当·斯密劳动观的批评和傅立叶劳动观的纠正


    第五章自然科学通过工业对自然的控制
    一、自然科学表现了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历史
    (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及其成为自然界的合法“代言人”
    (二)自然科学对自然所采取的独断态度
    二、资本原则根本决定了科学对自然的关系
    (一)资本借助于科学“使自然界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
    (二)资本生产与现代科学下的生态问题——兼及回复对马克思的一种疑问
    结语关于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
    一、几点补充性的说明
    二、“一门科学”与“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