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成长过程、前沿问题及国际比较

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成长过程、前沿问题及国际比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4
版次: 1
ISBN: 9787300135502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5页
字数: 26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4人买过
  •   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农业调整阶段,农民收入问题取代了粮食问题而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最为核心的问题。

      《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成长过程、前沿问题及国际比较》着重解析中国农业成长阶段的变化,分析新的成长阶段上中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际的经验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本书不仅从理论上论证农业成长各阶段问题发生的机制。同时还利用各种第一手材料深层次地探讨影响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去处问题、规模经营可行性问题、农业保护和农业补贴问题、影响公众福利的生态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左右新阶段中国农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准确地认识这种农业成长阶段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农业政策做出不同于过去的方向性重大调整。   胡霞,女,1993年毕业子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获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长期从事中日两国农村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参与多项研究课题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代表作有《农业衰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及其理论分析》、《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的实证分析》、《关于日本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考察与分析》、《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经验与启示》等。 第一章 以粮食问题为主题的农业成长阶段

    第一节 农业成长初期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粮食问题影响工业化的机制与模型

    第三节 二元经济理论中的农业问题

    第四节 为什么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必然会发生粮食问题

    第五节 农业榨取政策的失败

    第六节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绿色革命

    第二章 以农民收人问题为核心的农业调整阶段

    第一节 农业发展进人农业调整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为什么农业的份额会不断下降?

    第三节 农业调整的理论模型及适用性

    第四节 盖尔瞵约翰逊的见解

    第五节 农业调整问题的对策与经验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与农业成长阶段的转变

    第一节 农业成长阶段转变的种种现象

    第二节 农业问题的转换:从粮食问题到农民收入问题

    第三节 农业政策方向的转变:从榨取到保护政策

    第四节 6个一号文件与今后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

    第四章 农业调整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第一节 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有效性

    第二节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第三节 究竟有多少农业劳动力已经转移,还有多少需要转移

    第四节 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出路在何处

    第五章 边缘化农村地区开发与内生式发展模式

    ——论日本过疏地区开发经验及其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区域不平衡发展中的两极

    ……

    第六章 农业规模经营与中国现代发展方向

    第七章 国际经验: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途径

    第八章 日本农业保护方式的转变与绿箱政策运用

    第九章 农业成长新阶段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十章 生态移民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开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农业调整阶段,农民收入问题取代了粮食问题而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最为核心的问题。

      《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成长过程、前沿问题及国际比较》着重解析中国农业成长阶段的变化,分析新的成长阶段上中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际的经验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本书不仅从理论上论证农业成长各阶段问题发生的机制。同时还利用各种第一手材料深层次地探讨影响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去处问题、规模经营可行性问题、农业保护和农业补贴问题、影响公众福利的生态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左右新阶段中国农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准确地认识这种农业成长阶段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农业政策做出不同于过去的方向性重大调整。
  • 作者简介:
      胡霞,女,1993年毕业子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获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长期从事中日两国农村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参与多项研究课题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代表作有《农业衰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及其理论分析》、《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的实证分析》、《关于日本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考察与分析》、《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经验与启示》等。
  • 目录:
    第一章 以粮食问题为主题的农业成长阶段

    第一节 农业成长初期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粮食问题影响工业化的机制与模型

    第三节 二元经济理论中的农业问题

    第四节 为什么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必然会发生粮食问题

    第五节 农业榨取政策的失败

    第六节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绿色革命

    第二章 以农民收人问题为核心的农业调整阶段

    第一节 农业发展进人农业调整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为什么农业的份额会不断下降?

    第三节 农业调整的理论模型及适用性

    第四节 盖尔瞵约翰逊的见解

    第五节 农业调整问题的对策与经验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与农业成长阶段的转变

    第一节 农业成长阶段转变的种种现象

    第二节 农业问题的转换:从粮食问题到农民收入问题

    第三节 农业政策方向的转变:从榨取到保护政策

    第四节 6个一号文件与今后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

    第四章 农业调整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第一节 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有效性

    第二节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第三节 究竟有多少农业劳动力已经转移,还有多少需要转移

    第四节 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出路在何处

    第五章 边缘化农村地区开发与内生式发展模式

    ——论日本过疏地区开发经验及其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区域不平衡发展中的两极

    ……

    第六章 农业规模经营与中国现代发展方向

    第七章 国际经验: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途径

    第八章 日本农业保护方式的转变与绿箱政策运用

    第九章 农业成长新阶段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十章 生态移民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开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