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解释学

技术解释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03025678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7页
字数: 31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6人买过
  • 《技术解释学》从本体论解释学视角,探索了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与程度上适用于技术的问题。在强调意会理解的前提下,考察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解释学基础上统一的可能,认为兼具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技术有着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技术解释学》以家族相似谈论和描述技术研究了技术知识、技术活动和技术人造物的解释学,对工具的“上手”、“在手”状态以及技术理解的“前结构”与解释学循环进行了讨论。在肯定当前正在发生的“技术认识论转向”积极意义的同时,强调了技术知识与技术理解意会的重要性;在将社会行为视做本文的条件下,对技术建构论进行了解释学阐释;从广义对称原则出发,以技术人造物的功能意向性为依据,形成将技术人造物看做本文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技术解释学》可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参考,适用于工程技术、设计人员阅读,对有兴趣思考、探索人文与科学“视界融合”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其他思想者也有一定的启发性和价值。 总序
    导言: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第一章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上适用于技术
    第一节技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技术哲学的兴起
    二、当代技术哲学中的经验转向
    三、技术的价值负荷与工具论
    第二节技术哲学的本质追问
    一、本质主义及其技术理论
    二、非本质、反本质与后本质主义
    三、技术的含义与家族相似
    第三节技术的解释学意蕴
    一、解释学的源流
    二、科学解释学的兴起
    三、技术理解的“前结构”
    第四节技术解释学的探求
    一、工具的“上手”与“在手”
    二、知觉与技术解释
    三、“人一机”解释学关系
    第二章技术知识的解释学
    第一节作为知识的技术
    一、技术并非应用科学
    二、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
    三、技术知识的独特地位
    第二节地方性知识
    一、理解地方性知识
    二、地方性知识的哲学意蕴
    三、实践中的地方性技术知识
    第三节意会知识的解释学反思
    一、不可言说的知识
    二、技术理解的意会性
    三、技术知识的意会性
    第四节意会知识与技术传播
    一、意会知识与明言知识
    二、意会知识与技术扩散
    三、不可失而复得的知识
    第三章技术活动的解释学
    第一节技术建构的解释学向度
    一、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技术的社会形成
    二、技术建构论的解释学策略
    三、技术风格
    四、行动者网络
    第二节技术设计的解释学
    一、两种技术设计模型
    二、技术设计与解释学循环
    三、技术设计的“问答逻辑”
    第三节技术代码的解释学意义
    一、作为前见的技术代码
    二、技术的“社会意义”
    三、技术的“文化视域”
    第四章技术人造物的解释学
    第一节作为本文的技术人造物
    一、广义对称原则
    二、技术调控
    三、技术“正本”
    四、技术创新与“多重正本”
    第二节技术人造物的功能意向性
    一、技术的道德“授权”
    二、技术的政治“场景”
    三、技术的“可用性”
    第三节性别化技术正本
    一、技术女性主义
    二、技术的“性别正本”
    三、技术的“驯化”
    结语可选择的技术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技术解释学》从本体论解释学视角,探索了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与程度上适用于技术的问题。在强调意会理解的前提下,考察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解释学基础上统一的可能,认为兼具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技术有着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技术解释学》以家族相似谈论和描述技术研究了技术知识、技术活动和技术人造物的解释学,对工具的“上手”、“在手”状态以及技术理解的“前结构”与解释学循环进行了讨论。在肯定当前正在发生的“技术认识论转向”积极意义的同时,强调了技术知识与技术理解意会的重要性;在将社会行为视做本文的条件下,对技术建构论进行了解释学阐释;从广义对称原则出发,以技术人造物的功能意向性为依据,形成将技术人造物看做本文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技术解释学》可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参考,适用于工程技术、设计人员阅读,对有兴趣思考、探索人文与科学“视界融合”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其他思想者也有一定的启发性和价值。
  • 目录:
    总序
    导言: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第一章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上适用于技术
    第一节技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技术哲学的兴起
    二、当代技术哲学中的经验转向
    三、技术的价值负荷与工具论
    第二节技术哲学的本质追问
    一、本质主义及其技术理论
    二、非本质、反本质与后本质主义
    三、技术的含义与家族相似
    第三节技术的解释学意蕴
    一、解释学的源流
    二、科学解释学的兴起
    三、技术理解的“前结构”
    第四节技术解释学的探求
    一、工具的“上手”与“在手”
    二、知觉与技术解释
    三、“人一机”解释学关系
    第二章技术知识的解释学
    第一节作为知识的技术
    一、技术并非应用科学
    二、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
    三、技术知识的独特地位
    第二节地方性知识
    一、理解地方性知识
    二、地方性知识的哲学意蕴
    三、实践中的地方性技术知识
    第三节意会知识的解释学反思
    一、不可言说的知识
    二、技术理解的意会性
    三、技术知识的意会性
    第四节意会知识与技术传播
    一、意会知识与明言知识
    二、意会知识与技术扩散
    三、不可失而复得的知识
    第三章技术活动的解释学
    第一节技术建构的解释学向度
    一、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技术的社会形成
    二、技术建构论的解释学策略
    三、技术风格
    四、行动者网络
    第二节技术设计的解释学
    一、两种技术设计模型
    二、技术设计与解释学循环
    三、技术设计的“问答逻辑”
    第三节技术代码的解释学意义
    一、作为前见的技术代码
    二、技术的“社会意义”
    三、技术的“文化视域”
    第四章技术人造物的解释学
    第一节作为本文的技术人造物
    一、广义对称原则
    二、技术调控
    三、技术“正本”
    四、技术创新与“多重正本”
    第二节技术人造物的功能意向性
    一、技术的道德“授权”
    二、技术的政治“场景”
    三、技术的“可用性”
    第三节性别化技术正本
    一、技术女性主义
    二、技术的“性别正本”
    三、技术的“驯化”
    结语可选择的技术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技术解释学
技术、环境与疾病:帝国主义征服史
(美)丹尼尔·海德里克(Daniel R. Headrick)
技术解释学
技术与德国 : 1800年至今
9787500881124
技术解释学
技术破位:精准捕捉短线止损卖点
郑葭
技术解释学
技术经济学
卢明银、张振芳
技术解释学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伊藤穰一
技术解释学
技术与权力
(英) 泰勒·欧文 编
技术解释学
技术赋权与互联网时代的劳动关系转型
邓智平
技术解释学
技术之外:社会联结中的人工智能
(美)凯特·克劳福德(Kate,Crawford)
技术解释学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隗娜 著
技术解释学
技术领导力的要素
(美) 威尔·拉森(Will Larson) 著,王统祥 李梦阳 张 鸿 译,湛庐文化 出品
技术解释学
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技术与工程在STEM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协会(ITEEA) 顾建军 等译
技术解释学
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 基于一个电商村的田野观察
王丹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技术解释学
技术解释学
赵乐静 著
技术解释学
Windows+Office+Internet实用教程——全国百家知名电脑学校推荐教材
赵乐静 编;任黎明;王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