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颠倒

习惯颠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02-05
版次: 1
ISBN: 978753331042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0页
字数: 24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7人买过
  • 今年3月10日,在济南召开了一次焕鲁同志的作品研讨会,来自北京和省内的著名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汇聚一堂,被媒体称作“豪华阵容”。
      
      
      他的《别相信自己的眼睛》五个月前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读书人和评论界给予了很高评价。我本人在发表的一篇读后感的结尾说:“盼望焕鲁同志有更多的佳作问世。”这不,话音刚落,他的又一个集子《习惯颠倒》已经杀青。在就要付梓之际,焕鲁同志嘱我为之写几句话。虽固辞而不获允,只好勉为其难了。
      
      
      收入《别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习惯颠倒》两个集子中的文章各100篇。此中既有杂文,又有随笔,还有特写。我个人认为其主体部分当是杂文,即在200篇文章中至少有170篇应归属于杂文。所以言者何?
      
      
      诚然,文学的体裁一般都没有严格定义,对体裁多采“描述性”界定法,而靠人们自己去意会。一般地,也不会有歧义。从来不见有人把小说当成诗歌的,却有人把某些现代诗讥为“分行的散文”的。至于杂文与随笔,由于其分野不彰,就难免“这么说”或“那么说”,也是见仁见智,或就是各自的“意会”不同。
      
      
      我的意会是:
      
      
      其一,这里说的“随笔”不取“笔记”义项。作为文学体裁的随笔和杂文,都是散文之一种,表现形式都灵活自由、不拘一格,且都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篇幅都可长可短、一般是短小,都是古已有之的。这是二者的共性,也正因为此,二者时被混淆。其实即便混淆亦无大碍。要紧的是文章本身。
      
      
      其二,杂文和随笔还是有区别的。这区别的最主要之点在于杂文“是一种战斗的文体”(引《辞海》)。“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态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引《汉语大词典》)。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有云:“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 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这些既阐明了杂文的功能和特点,又廓清了杂文与一般的随笔的区别。
      
      
      是故,杂文必有战斗性,舍之不能称之为杂文。而随笔不必有战斗性,有之则亦可称为杂文。
      
      
      然而,所谓“战斗性”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推移可以赋予不同内涵的,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的。鲁迅先生那个时代,杂文“有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而焕鲁同志这个时代(即现时代、当下),则是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凝炼生动平易的文学表达,对“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讽刺抨击,即使未必是“刺向敌人”。
      
      
      焕鲁同志的文章是有这一种战斗性的,因此其收入集子中的文章的大宗当属杂文。这杂文当然是焕鲁杂文。 当代文艺自私论

    人怕无耻猪怕“牛”

    书里夹个金笼子

    “标志”的责任

    “面子”故事

    不在乎口“臭”

    “典型”的不典型论

    有关女色

    小道理的大无知

    胆大与胆小

    人生有为忌狂狷

    物质苦“脑”

    人性负重的时间表格

    上源窒则下枯

    让他“财大气细”

    人本的垫付

    下无敬悚自放纵

    对命运说的诠解与建言

    为“浅”理寻“典”

    勒索“棺材本”

    同名姓的尴尬

    含饴弄“祖”

    朱元璋的“天下粮仓”

    书是什么?

    不能尽如人意的比例

    孤独中的辉煌

    习惯颠倒

    口论

    家丑臭家的解读

    推敲假新闻

    最了不起的是“不顾”

    应对送礼之漫说

    接受了“暗示”累煞人

    浅说职责

    造神的手段与目的

    座右与左右

    惊闻将有“不老丹”

    偷了自己不合算

    不可思议话“圈子”

    ……
  • 内容简介:
    今年3月10日,在济南召开了一次焕鲁同志的作品研讨会,来自北京和省内的著名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汇聚一堂,被媒体称作“豪华阵容”。
      
      
      他的《别相信自己的眼睛》五个月前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读书人和评论界给予了很高评价。我本人在发表的一篇读后感的结尾说:“盼望焕鲁同志有更多的佳作问世。”这不,话音刚落,他的又一个集子《习惯颠倒》已经杀青。在就要付梓之际,焕鲁同志嘱我为之写几句话。虽固辞而不获允,只好勉为其难了。
      
      
      收入《别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习惯颠倒》两个集子中的文章各100篇。此中既有杂文,又有随笔,还有特写。我个人认为其主体部分当是杂文,即在200篇文章中至少有170篇应归属于杂文。所以言者何?
      
      
      诚然,文学的体裁一般都没有严格定义,对体裁多采“描述性”界定法,而靠人们自己去意会。一般地,也不会有歧义。从来不见有人把小说当成诗歌的,却有人把某些现代诗讥为“分行的散文”的。至于杂文与随笔,由于其分野不彰,就难免“这么说”或“那么说”,也是见仁见智,或就是各自的“意会”不同。
      
      
      我的意会是:
      
      
      其一,这里说的“随笔”不取“笔记”义项。作为文学体裁的随笔和杂文,都是散文之一种,表现形式都灵活自由、不拘一格,且都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篇幅都可长可短、一般是短小,都是古已有之的。这是二者的共性,也正因为此,二者时被混淆。其实即便混淆亦无大碍。要紧的是文章本身。
      
      
      其二,杂文和随笔还是有区别的。这区别的最主要之点在于杂文“是一种战斗的文体”(引《辞海》)。“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态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引《汉语大词典》)。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有云:“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 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这些既阐明了杂文的功能和特点,又廓清了杂文与一般的随笔的区别。
      
      
      是故,杂文必有战斗性,舍之不能称之为杂文。而随笔不必有战斗性,有之则亦可称为杂文。
      
      
      然而,所谓“战斗性”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推移可以赋予不同内涵的,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的。鲁迅先生那个时代,杂文“有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而焕鲁同志这个时代(即现时代、当下),则是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凝炼生动平易的文学表达,对“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讽刺抨击,即使未必是“刺向敌人”。
      
      
      焕鲁同志的文章是有这一种战斗性的,因此其收入集子中的文章的大宗当属杂文。这杂文当然是焕鲁杂文。
  • 目录:
    当代文艺自私论

    人怕无耻猪怕“牛”

    书里夹个金笼子

    “标志”的责任

    “面子”故事

    不在乎口“臭”

    “典型”的不典型论

    有关女色

    小道理的大无知

    胆大与胆小

    人生有为忌狂狷

    物质苦“脑”

    人性负重的时间表格

    上源窒则下枯

    让他“财大气细”

    人本的垫付

    下无敬悚自放纵

    对命运说的诠解与建言

    为“浅”理寻“典”

    勒索“棺材本”

    同名姓的尴尬

    含饴弄“祖”

    朱元璋的“天下粮仓”

    书是什么?

    不能尽如人意的比例

    孤独中的辉煌

    习惯颠倒

    口论

    家丑臭家的解读

    推敲假新闻

    最了不起的是“不顾”

    应对送礼之漫说

    接受了“暗示”累煞人

    浅说职责

    造神的手段与目的

    座右与左右

    惊闻将有“不老丹”

    偷了自己不合算

    不可思议话“圈子”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习惯颠倒
习惯的力量2:高效的秘密
查尔斯·都希格
习惯颠倒
习惯探秘
周立举
习惯颠倒
习惯法:从文本到实践
李可 著
习惯颠倒
习惯逆袭(即使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也能以弱胜强)
李鲆
习惯颠倒
习惯养成教育读本
潘秀焕 主编
习惯颠倒
习惯养成·终生受益实用工具
相阳
习惯颠倒
习惯的力量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
习惯颠倒
习惯:捕捉95%的惯性思维,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上瘾
[美]尼尔·马丁(Neale Martin)
习惯颠倒
习惯教育观察与思考:81个好习惯
冷朋静 著
习惯颠倒
习惯背后的习惯:习惯如何形成,又该如何打破
(澳)卢克·马瑟斯
习惯颠倒
习惯与教育——朱永新对话叶圣陶(朱永新教育文集)
朱永新
习惯颠倒
习惯养成技巧
[日]山崎启支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习惯颠倒
入世风尘
刘焕鲁
习惯颠倒
国魅
刘焕鲁 著
习惯颠倒
别相信自己的眼睛
刘焕鲁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