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3-09
版次: 1
ISBN: 9787503643118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49页
字数: 500千字
分类: 法律
27人买过
  •   无论是在当事人主义还是在职权主义的审判制度中,问答都是法庭话语(courtroom discourse)乃至整个司法体系中最富有动态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互动角度系统地研究法庭问答的。

      本书试图从言语行为理沦(为主)和话语分析(为辅)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对13场公开的法庭刑事、民事案件(包括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现场录音转写语料(约90余万字)的分析,以达到下列目的:

      1.揭示法庭审判中问答主体间的互动机制以及法庭审判的问答互动结构特征;

      2.揭示法庭问答主体内的互动机制,结构特征及策略;

      3.描述法庭问答互动中的话语形式冲突并揭示其特征和原因;

      4.解释法庭问答互动与目的的关系;  

      5.探讨法庭问答互动中的合作问题;

      6,描述法庭问答互动推理机制;

      7,从问答相结合以及问话分配的角度揭示实行改革后中国法庭审判的模式和现状。

      全书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概述法律语言研究和问答研究,并介绍本书的目的、方法、语料和研究特点等。

      第二章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讨论问答言语行为的类型。

      第三章对问答相邻对、问话行为以及问话类型的分布作量化分析。主要结论是:(1)问答是法庭审判的主要进行方式,因此,从问答着手研究法庭话语具有重要价值。(2)问的最多的是法官,因此,研究中国的法庭审判不能不重视对法官话语的研究。(3)法官的作用主要是程序上的。(4)问话类型的不同分布说明法庭问话是策略的。(5)中国的法庭审判方式兼具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审判制度的特色,但是朝着当事人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描述法庭问答转换机制,揭示互动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论是:(1)法庭的互动不呈现单一的结构现象,而是随着互动对象的目的不同而变化。(2)法庭问答互动结构显然不同于日常会话的互动结构,也不同于西方一些学者描述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结构和商店中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结构。(3)总的说来,Q——R结构最多;(4)Q——R—Fi+r——Fii结构是刑事审判中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结构;(5)Q——R——Qn——Rn重复结构是显示冲突的、最重要的结构。  

      第五章揭示问答互动中的打断和重叠特征。主要结论是:(1)在民事审判中,法官与他人话语重叠和打断他人话语的现象最多;在刑事审判中,公诉人打断被告话语和与被告话语重叠的现象最多。(2)法官和公诉人的这种行为主要是“执行‘量’的准则”。  

      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描述问话行为和答话行为各自内部的互动。结论:(1)问答是策略的;(2)问答行为与人的角色、地位、权力密切相关。

      第八章用“目的原则说”解释法庭问答行为策略和问答互动转换结构变化。结论:目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问答策略不同,问答内容不同,问答互动转换结构不同。  

      第九章探讨法庭问答互动中的合作问题。结论:(1)合作不合作是会话参与者的选择,这种选择首先取决于目的。因此,经典的会话合作原则首先要服从“目的原则”。(2)研究合作首先要分清目的关系,因此“目的原则”先于“合作原则”适用。(3)目的关系不同,对合作研究的重点不一样。(4)研究法庭审判参与者的合作问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十章研究问答互动推理。结论:问答互动推理是法律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体有实践意义的推理形式。

      第十一章重点探讨本研究对一般语言研究的启示和对司法人员及司法实践的启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相关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本书研究概况

     第二章 问答类型:脱离语境的概述

     第一节 问话

     第二节 答话

    第三章 问答与法庭审判现状

     第一节 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语料综合分析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法庭问答互动结构

     第一节 分析模式

     第二节 问答转换结构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法庭问答互动话语冲突:重叠和打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叠

     第三节 打断

     第四节 重叠加打断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法庭部族:主体内互动

     第一节 问话制约

     第二节 问话言语芊为研究途径

     第三节 问话与问话人

     第四节 问话策略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法庭答话:主体内互动

     第一节 答话制约

     第二节 答话言语行为研究途径

     第三节 答话策略

     第四节 答话与答话人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问答与目的互动

     第一节 人类行为目的性:话语分析“目的原则”的理据

     第二节 目的与话语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法庭话熟路活动参与者的目的关系

     第四节 目的、目的关系与问话

     第五节 目的关系与问答转换结构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问答互动与合作

     第一节 格莱斯:“合作原则”

     第二节 法庭话语与合作原则:共鸣、矛盾与发展

     第三节 目的冲突双方的合作

     第四节 合作程度

     第五节 合作准则与法庭审判中的规则关系

     第六节 结论

    第十章 问答与推理论证

     第一节 概术

     第二节 常规推理模式

     第三节 问答互动推理

     第四节 结论

    第十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本研究对一般语方言研究和话语分析的启示

     第二节 本研究对司法人员的启示

    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无论是在当事人主义还是在职权主义的审判制度中,问答都是法庭话语(courtroom discourse)乃至整个司法体系中最富有动态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互动角度系统地研究法庭问答的。

      本书试图从言语行为理沦(为主)和话语分析(为辅)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对13场公开的法庭刑事、民事案件(包括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现场录音转写语料(约90余万字)的分析,以达到下列目的:

      1.揭示法庭审判中问答主体间的互动机制以及法庭审判的问答互动结构特征;

      2.揭示法庭问答主体内的互动机制,结构特征及策略;

      3.描述法庭问答互动中的话语形式冲突并揭示其特征和原因;

      4.解释法庭问答互动与目的的关系;  

      5.探讨法庭问答互动中的合作问题;

      6,描述法庭问答互动推理机制;

      7,从问答相结合以及问话分配的角度揭示实行改革后中国法庭审判的模式和现状。

      全书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概述法律语言研究和问答研究,并介绍本书的目的、方法、语料和研究特点等。

      第二章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讨论问答言语行为的类型。

      第三章对问答相邻对、问话行为以及问话类型的分布作量化分析。主要结论是:(1)问答是法庭审判的主要进行方式,因此,从问答着手研究法庭话语具有重要价值。(2)问的最多的是法官,因此,研究中国的法庭审判不能不重视对法官话语的研究。(3)法官的作用主要是程序上的。(4)问话类型的不同分布说明法庭问话是策略的。(5)中国的法庭审判方式兼具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审判制度的特色,但是朝着当事人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描述法庭问答转换机制,揭示互动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论是:(1)法庭的互动不呈现单一的结构现象,而是随着互动对象的目的不同而变化。(2)法庭问答互动结构显然不同于日常会话的互动结构,也不同于西方一些学者描述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结构和商店中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结构。(3)总的说来,Q——R结构最多;(4)Q——R—Fi+r——Fii结构是刑事审判中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结构;(5)Q——R——Qn——Rn重复结构是显示冲突的、最重要的结构。  

      第五章揭示问答互动中的打断和重叠特征。主要结论是:(1)在民事审判中,法官与他人话语重叠和打断他人话语的现象最多;在刑事审判中,公诉人打断被告话语和与被告话语重叠的现象最多。(2)法官和公诉人的这种行为主要是“执行‘量’的准则”。  

      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描述问话行为和答话行为各自内部的互动。结论:(1)问答是策略的;(2)问答行为与人的角色、地位、权力密切相关。

      第八章用“目的原则说”解释法庭问答行为策略和问答互动转换结构变化。结论:目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问答策略不同,问答内容不同,问答互动转换结构不同。  

      第九章探讨法庭问答互动中的合作问题。结论:(1)合作不合作是会话参与者的选择,这种选择首先取决于目的。因此,经典的会话合作原则首先要服从“目的原则”。(2)研究合作首先要分清目的关系,因此“目的原则”先于“合作原则”适用。(3)目的关系不同,对合作研究的重点不一样。(4)研究法庭审判参与者的合作问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十章研究问答互动推理。结论:问答互动推理是法律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体有实践意义的推理形式。

      第十一章重点探讨本研究对一般语言研究的启示和对司法人员及司法实践的启示。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相关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本书研究概况

     第二章 问答类型:脱离语境的概述

     第一节 问话

     第二节 答话

    第三章 问答与法庭审判现状

     第一节 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语料综合分析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法庭问答互动结构

     第一节 分析模式

     第二节 问答转换结构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法庭问答互动话语冲突:重叠和打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叠

     第三节 打断

     第四节 重叠加打断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法庭部族:主体内互动

     第一节 问话制约

     第二节 问话言语芊为研究途径

     第三节 问话与问话人

     第四节 问话策略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法庭答话:主体内互动

     第一节 答话制约

     第二节 答话言语行为研究途径

     第三节 答话策略

     第四节 答话与答话人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问答与目的互动

     第一节 人类行为目的性:话语分析“目的原则”的理据

     第二节 目的与话语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法庭话熟路活动参与者的目的关系

     第四节 目的、目的关系与问话

     第五节 目的关系与问答转换结构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问答互动与合作

     第一节 格莱斯:“合作原则”

     第二节 法庭话语与合作原则:共鸣、矛盾与发展

     第三节 目的冲突双方的合作

     第四节 合作程度

     第五节 合作准则与法庭审判中的规则关系

     第六节 结论

    第十章 问答与推理论证

     第一节 概术

     第二节 常规推理模式

     第三节 问答互动推理

     第四节 结论

    第十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本研究对一般语方言研究和话语分析的启示

     第二节 本研究对司法人员的启示

    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上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教你辩护!一部文艺复兴思想史,也是独特莎翁戏剧欣赏指南。思想史巨擘昆廷·斯金纳力作!)
昆廷·斯金纳 著;罗宇维 译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话语衔接与连贯研究
张睿 著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曹嬿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科学(英文影印版)/科学探索者
浙江教育出版社 编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运用与规制
刘雁军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风云--不可思议的庭审实录
(奥地利)迈克尔·莫塞内德 著,米婷 译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科学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用指南
(美) S. 贝尔 (Suzanne Bell)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科学专论
赵东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科学:让证据说话——犯罪现场“蛛丝马迹”探秘
李法瑞 著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科学改革:保护无辜者
[美]C.迈克尔·鲍尔斯 著;罗亚平 译;[美]温迪·J.科恩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和世界
[美]布雷耶 著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口译案例解析
张鲁平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精读精解(含重难点精析和中文翻译)
廖美珍(华中师范大学) 著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中国刑事法庭语言规范研究
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抑扬斋夜话
廖美珍 著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话语语用研究新进展 : 廖美珍学术论文自选集
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语言学教程(第4版)精读精解
廖美珍 编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语言技巧(第3版)
廖美珍 著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语言学教程精读精解
廖美珍 编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语言技巧
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法庭语言技巧
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
汉英国际贸易和金融词典
廖美珍、李鑫华、张四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