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概论

国家“十二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概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3-08
版次: 1
ISBN: 9787549004744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8页
字数: 55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0人买过
  •   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概论》一书中,作者杨泽明、马更志重点研究了“文脉”的延续与古代民族思想发展史的对应关系、语言与文字的相互依存关系、汉文古籍与少数民族古籍的互补关系、文献译介与文化交流的传播关系等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现象,使之具有了历史性与系统性。以史为纲,以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两者关系的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文化内涵、内容结构、发展途径及文化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

      作者把民族文化和历史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客观事实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既揭示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又突出了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功能、文化条件和发展要务进行严谨论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现代转化、少数民族古籍与现代化、文化创新机制、古籍文化资源整合、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   杨泽明,藏族,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人,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出版著作《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甘肃藏传佛教爱国宗教力量建设的形势与对策》及省级课题《藏区现代化发展与藏传佛教文化的关系研究》等8项,参与《中华文化与统一战线》《爱国宗教力量建设问题研究》等教材编著,发表论文《古代民族“文脉”观念的当代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当代诉求》《三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嬗变》等40余篇。马更志,藏族,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人,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古籍处处长、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分会藏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甘肃少数民族古籍丛书》《安多政教史》《历世嘉木样大师文集》《萨迦五祖文集》等16部专著,出版译著《拉卜楞寺志》等,完成《香乡药城》《仙界遣使》等译作,整理翻译藏族古籍《世界形成之歌》《藏族民间叙事诗集》等多部,主持编纂了《甘肃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甘肃省少数民族珍贵古籍目录》等,发表论文2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族古籍文化学的建构与拓展

      第二节  中国民族古籍文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是一个极其广阔的领域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的方法论

      第六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古代民族的“文脉观念”

      第一节  “文脉”产生于古人的经验系统

      第二节  民族变迁与“文脉”的延续

      第三节  “文脉”所体现的文化传统现象

      第四节  古代民族“文脉”的当代传承

    第三章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概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所拥有的基本精神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所涵盖的传统文化

    第四章  少数民族古籍与文化理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文化解读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形成的几种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与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民族古籍文化的三个层次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影响作用

      第六节  多维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五章  考古出土类属古籍文化面貌

      第一节  考古学涵义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考古学与古籍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及其文化面貌

      第五节  夏商周考古发现及其考古文化

    第六章  少数民族古籍的文化形态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形态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形态界分

    第七章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发展演变:形成期

      第一节  古代民族及其生成的基础

      第二节  多民族徙居中原

      第三节  古代部落向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第四节  周以前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层次

      第五节  殷周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特性

    第八章  民族及其古籍文化的发展演变:发展期

      第一节  诸侯称霸时期的民族文化关系

      第二节  秦汉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演进

      第三节  西域民族及其古籍文化

      第四节  胡人内迁与“五胡乱华”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六节  隋唐宋辽金时期的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七节  元明清时期的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八节  少数民族古籍发展时期形成的三种特型文化

    第九章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发展演变:转型期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转型期

      第二节  当代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三节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四节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五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六节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十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语言文化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语属及其文化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口传古籍概念

      第三节  古代少数民族口碑古籍文化的特殊作用

      第四节  “口书”的文化体系及内涵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古籍的文字文化

      第一节  古代符号文字

      第二节  我国古民族文种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文字特点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古籍“诸书”文化发展源流

      第一节  古籍“诸书”的萌芽期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献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载体文化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版本文化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装帧文化

      第六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译书”及译介文化

      第七节  少数民族古籍“经史子集”的文化类别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之同异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的传承责任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之异同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合璧”研发走势

    第十四章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与现代创新平台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当代诉求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开发利用与现代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创新实践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概论》一书中,作者杨泽明、马更志重点研究了“文脉”的延续与古代民族思想发展史的对应关系、语言与文字的相互依存关系、汉文古籍与少数民族古籍的互补关系、文献译介与文化交流的传播关系等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现象,使之具有了历史性与系统性。以史为纲,以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两者关系的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文化内涵、内容结构、发展途径及文化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

      作者把民族文化和历史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客观事实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既揭示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又突出了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功能、文化条件和发展要务进行严谨论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现代转化、少数民族古籍与现代化、文化创新机制、古籍文化资源整合、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
  • 作者简介:
      杨泽明,藏族,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人,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出版著作《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甘肃藏传佛教爱国宗教力量建设的形势与对策》及省级课题《藏区现代化发展与藏传佛教文化的关系研究》等8项,参与《中华文化与统一战线》《爱国宗教力量建设问题研究》等教材编著,发表论文《古代民族“文脉”观念的当代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当代诉求》《三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嬗变》等40余篇。马更志,藏族,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人,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古籍处处长、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分会藏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甘肃少数民族古籍丛书》《安多政教史》《历世嘉木样大师文集》《萨迦五祖文集》等16部专著,出版译著《拉卜楞寺志》等,完成《香乡药城》《仙界遣使》等译作,整理翻译藏族古籍《世界形成之歌》《藏族民间叙事诗集》等多部,主持编纂了《甘肃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甘肃省少数民族珍贵古籍目录》等,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族古籍文化学的建构与拓展

      第二节  中国民族古籍文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是一个极其广阔的领域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的方法论

      第六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古代民族的“文脉观念”

      第一节  “文脉”产生于古人的经验系统

      第二节  民族变迁与“文脉”的延续

      第三节  “文脉”所体现的文化传统现象

      第四节  古代民族“文脉”的当代传承

    第三章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概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所拥有的基本精神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所涵盖的传统文化

    第四章  少数民族古籍与文化理论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文化解读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形成的几种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与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民族古籍文化的三个层次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影响作用

      第六节  多维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五章  考古出土类属古籍文化面貌

      第一节  考古学涵义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考古学与古籍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及其文化面貌

      第五节  夏商周考古发现及其考古文化

    第六章  少数民族古籍的文化形态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形态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形态界分

    第七章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发展演变:形成期

      第一节  古代民族及其生成的基础

      第二节  多民族徙居中原

      第三节  古代部落向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第四节  周以前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层次

      第五节  殷周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特性

    第八章  民族及其古籍文化的发展演变:发展期

      第一节  诸侯称霸时期的民族文化关系

      第二节  秦汉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演进

      第三节  西域民族及其古籍文化

      第四节  胡人内迁与“五胡乱华”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六节  隋唐宋辽金时期的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七节  元明清时期的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八节  少数民族古籍发展时期形成的三种特型文化

    第九章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发展演变:转型期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转型期

      第二节  当代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三节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四节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五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六节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

    第十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语言文化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语属及其文化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口传古籍概念

      第三节  古代少数民族口碑古籍文化的特殊作用

      第四节  “口书”的文化体系及内涵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古籍的文字文化

      第一节  古代符号文字

      第二节  我国古民族文种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文字特点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古籍“诸书”文化发展源流

      第一节  古籍“诸书”的萌芽期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献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载体文化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版本文化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装帧文化

      第六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译书”及译介文化

      第七节  少数民族古籍“经史子集”的文化类别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之同异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的传承责任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之异同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合璧”研发走势

    第十四章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与现代创新平台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当代诉求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开发利用与现代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创新实践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