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主编 ,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81118562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3页
字数: 445千字
分类: 文学
16人买过
  •   本书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2009年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其入选资料均保留最初发表时的原貌,力求带领读者亲历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参考,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份综合性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能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本书与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互为参照阅读,可看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配套用书。为了保存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本来面貌以供学习、研究,本书收录了一些在今天看来文风和观点带有时代痕迹的文章,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本书依据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历史阶段的时序编选,在每一个时段又分别设置了反映这一时段文学面貌的相关专题,力求做到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的统一。 七、文学创作引起的讨论

      朦胧诗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题解23:朦胧诗]

      人道主义思潮中关于《人啊,人!》的争论

      戴厚英:《人啊,人!》后记

      何满子:没有人啊,没有人!——评小说《人啊,人!》兼说艺术创新

     [题解24:人道主义思潮中关于《人啊,人!》的争论]

      现代主义与现代派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冯骥才给李陀的信

      李  陀:“现代小说”不等于“现代派”——李陀给刘心武的信

      刘心武:需要冷静地思考——刘心武给冯骥才的信

     [题解25:现代主义与现代派]

      向内转

      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曾镇南:为什么说“向内转”是贬弃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题解26:“向内转”]

      先锋文学

      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

      黄子平: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

     [题解27:先锋文学]

      诗歌创作中“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

      王家新:从一场漾漾细雨开始

     [题解28:诗歌创作中“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八、从共名到无名状态下的创作思潮

     拨乱反正与探索浪潮中的写作

     荒煤:《伤痕》也触动了文艺创作的伤痕!

     何西来:历史行程的回顾与反省——论“反思文学”

     吴亮、程德培: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分析与评析

     张炯:论“改革文学”及其深化

     李庆西: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潘旭澜、王东明、李振声、王彬彬:漫话报告文学

     [题解29:拨乱反正与探索浪潮中的写作]

      个人立场与多元状态下的写作

      李振声:另一种向度:无需依傍或让每一个人自己成为一种文化和意义源头

      张业松:新写实:回到文学自身

      陈思和:逼近世纪末的小说

      吴义勤:在边缘处叙事——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论

      宋明炜: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笔记

     [题解30:个人立场与多元状态下的写作]

      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周立民:困境中的文学期刊与因循中的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生态环境考察之一

      陈思和: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现实主义趋向

      谢有顺: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以新世纪散文写作为中心

      王  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杨庆祥:“孤独”的社会学和病理学——张悦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学取向

     [题解31: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大众文化与现代读物

      严家炎: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张新颖: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郜元宝:向坚持“严肃文学”的朋友介绍安妮宝贝——由《莲花》说开去

      严锋:变形的意义:对《大话西游》热的跨艺术解读

      蓝爱国、尹秋雯: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玄幻文学现状评析

     [题解32:大众文化与现代读物]

      反思“纯文学”与文化研究

      李陀、李静:漫说“纯文学”——李陀访谈录

     王晓明、蔡翔:美和诗意如何产生——有关一个栏目的设想和对话

     [题解33:反思“纯文学”与文化研究]
  • 内容简介:
      本书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2009年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其入选资料均保留最初发表时的原貌,力求带领读者亲历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参考,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份综合性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能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本书与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互为参照阅读,可看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配套用书。为了保存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本来面貌以供学习、研究,本书收录了一些在今天看来文风和观点带有时代痕迹的文章,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本书依据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历史阶段的时序编选,在每一个时段又分别设置了反映这一时段文学面貌的相关专题,力求做到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的统一。
  • 目录:
    七、文学创作引起的讨论

      朦胧诗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题解23:朦胧诗]

      人道主义思潮中关于《人啊,人!》的争论

      戴厚英:《人啊,人!》后记

      何满子:没有人啊,没有人!——评小说《人啊,人!》兼说艺术创新

     [题解24:人道主义思潮中关于《人啊,人!》的争论]

      现代主义与现代派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冯骥才给李陀的信

      李  陀:“现代小说”不等于“现代派”——李陀给刘心武的信

      刘心武:需要冷静地思考——刘心武给冯骥才的信

     [题解25:现代主义与现代派]

      向内转

      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曾镇南:为什么说“向内转”是贬弃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题解26:“向内转”]

      先锋文学

      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

      黄子平: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

     [题解27:先锋文学]

      诗歌创作中“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

      王家新:从一场漾漾细雨开始

     [题解28:诗歌创作中“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八、从共名到无名状态下的创作思潮

     拨乱反正与探索浪潮中的写作

     荒煤:《伤痕》也触动了文艺创作的伤痕!

     何西来:历史行程的回顾与反省——论“反思文学”

     吴亮、程德培: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分析与评析

     张炯:论“改革文学”及其深化

     李庆西: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潘旭澜、王东明、李振声、王彬彬:漫话报告文学

     [题解29:拨乱反正与探索浪潮中的写作]

      个人立场与多元状态下的写作

      李振声:另一种向度:无需依傍或让每一个人自己成为一种文化和意义源头

      张业松:新写实:回到文学自身

      陈思和:逼近世纪末的小说

      吴义勤:在边缘处叙事——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论

      宋明炜: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笔记

     [题解30:个人立场与多元状态下的写作]

      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周立民:困境中的文学期刊与因循中的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生态环境考察之一

      陈思和: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现实主义趋向

      谢有顺: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以新世纪散文写作为中心

      王  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杨庆祥:“孤独”的社会学和病理学——张悦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学取向

     [题解31: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大众文化与现代读物

      严家炎: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张新颖: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郜元宝:向坚持“严肃文学”的朋友介绍安妮宝贝——由《莲花》说开去

      严锋:变形的意义:对《大话西游》热的跨艺术解读

      蓝爱国、尹秋雯: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玄幻文学现状评析

     [题解32:大众文化与现代读物]

      反思“纯文学”与文化研究

      李陀、李静:漫说“纯文学”——李陀访谈录

     王晓明、蔡翔:美和诗意如何产生——有关一个栏目的设想和对话

     [题解33:反思“纯文学”与文化研究]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劳动纠纷(含社会保险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女排
徐沐熙 著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式现代化资源节约之路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古人说话之道
郭谦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大港
刘克中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保险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口语传播研究(2023)
巩晓亮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词汇卷)
“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丛书编委会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陕西党家村
潘鲁生 邱运华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绘画常识
傅抱石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9)
中国婺派建筑 金东卷
洪铁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