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1
版次: 1
ISBN: 9787112097579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8页
字数: 728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9人买过
  • 本书是作者所择写的关于中美两国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选集,共58篇。大部分文章曾在国内发表过,同时在编辑本书时也加入了一些作者在国外发表的文章,它们是首次翻译成中文发表。此外,本书还在每一部分前面增加了引言,提纲挈领地介绍该部分的内容。本书的文章选自1979年到2006年间发表的一百二十余篇中英文文章及专著章节,尤其集中在1995年到2006年期间发表的文章。主要选择这段时期的文章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它们比较接近当前现实,较有参考价值。其次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发展、大变化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特别关注,而城市发展和规划问题,正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最后,这是一个全面全球化的时期,全球化对各国的城市,包括中美两国城市带来巨大影响,值得作者们讨论。
      
      
      “距离产生美”。由于身在美国,倍感祖国之美而愿意为之亟尽绵力。整理自己的文章,一方面感到基本观点并没有过时,对今天的规划界仍有参考价值,重读时也依然能感到字里行间流动的热血;另一方面也觉察到时代变迁,出于文章发表的时间,某些观念也在与时俱进。
      
      
      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全球化和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全球化的理论和实践。因为芝加哥被公认为发达国家中城市转型最为成功的例子,而作者又长期在芝加哥工作,故更多介绍了芝加哥城市经济转型的正反经验。第二部分是关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讨论,包括对近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规划界有影响的重要规划理论的回顾。第三部分讨论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基于自己在中国工作、生活和参与规划项目的经验,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工作有所借鉴。第四部分主要讨论城市规划教育及规划师的培养问题,涉及中美规划教育的理念,以及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等问题。书后附有著作年表,以便对照文章发表的年份。 张庭伟教授,196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72年参与筹建延安地区建筑设计室,任建筑专业负责人。1978年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金经昌、董鉴泓、陶松林教授,1981年获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建筑系任城市规划讲师。1986年同济大学成立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球化及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引言 

     解读全球化:全球评价及地方对策

     对全球化的误解以及经营城市的误区

     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治·城市竞争力

     当代美国的规划研究及芝加哥的经济转型

     为多元化的城市经济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芝加哥城市发展的一些做法-

     构筑2l世纪的城市规划法规:介绍当代美国“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

     和谁竞争——从美国经济界看中国城市的竞争力问题

     实现小康后的住宅发展问题——从美国60年来住房政策的演变看中国的住房发展

     从“向权力讲授真理”到“参与决策权力”——当前美国规划理论界的一个动向:“联络性规划”

     高科技工业开发区的选址及发展——美国经验介绍

     超越设计:从两个实例看当前美国规划设计的趋势

     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介绍一个实例

     市场经济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芝加哥的经验

     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

     城市高速发展中的城市设计问题——关于城市设计原则的讨论

     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

     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美国看中国

     从美国城市规划的变革看中国城市规划的改革

     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其实施——当前美国城市规划的一些做法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理论与研究

     引言

     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论规划理论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

     城市化作为生产手段及由此引起城市规划功能的转变

     城市的两重性和规划理论问题

     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发展决策及规划实施问题

     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进行放权规划管理的展望”国际讨论会回顾

     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

     后现代主义规划:现代规划理论的反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规划机制

     论原理的原理——略论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对规划的规划

     城市分析的方法和次结构理论

    第三部分 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

     引言

     分权化、地方化和准参与性决策结构的出现:上海实例

     制造业、服务业和上海的发展战略

     公共政策的作用:上海三个城区发展的比较

     从“为大众的住宅”到“为大众的社区”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建设”

     中美注册规划师协会的交流:从日照市万平口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谈起

     迈入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规划理论

     中国规划走向世界——从物质建设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

     从基尼指数看社会发展问题——再谈从物质发展规划走向社会发展规划

     建立开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系——关于崇明三岛联动开发的研究和讨论

     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面临挑战——1997年夏对5个城市的调查

     中国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市场经济下的用地控制

    第四部分 规划教育及规划师的培养

     引言

     转型期间中国规划师的三重身份及职业道德问题

     构筑规划师的工作平台:规划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当前美国规划师面临的挑战——也谈中国规划与国际接轨

     知识·技能·价值观——美国规划师的职业教育标准

     美国规划师的业务与培养

     美国规划机构的设置模式:分析和借鉴

     美国城市规划教学的若干特点

     关于规划师的执业资格及考试问题——美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关于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设置的一点讨论

     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规划师的职责

     闻道则喜——读J·弗里德曼规划著作的一些心得

     盛会前后——关于WPSC2001的一些议题

     对美国城市规划及规划教育的一些认识——访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张庭伟教授

     张庭伟教授谈中美校园建设(答《理想空间》记者问)

     1979~2006年发表论文年表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所择写的关于中美两国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选集,共58篇。大部分文章曾在国内发表过,同时在编辑本书时也加入了一些作者在国外发表的文章,它们是首次翻译成中文发表。此外,本书还在每一部分前面增加了引言,提纲挈领地介绍该部分的内容。本书的文章选自1979年到2006年间发表的一百二十余篇中英文文章及专著章节,尤其集中在1995年到2006年期间发表的文章。主要选择这段时期的文章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它们比较接近当前现实,较有参考价值。其次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发展、大变化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特别关注,而城市发展和规划问题,正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最后,这是一个全面全球化的时期,全球化对各国的城市,包括中美两国城市带来巨大影响,值得作者们讨论。
      
      
      “距离产生美”。由于身在美国,倍感祖国之美而愿意为之亟尽绵力。整理自己的文章,一方面感到基本观点并没有过时,对今天的规划界仍有参考价值,重读时也依然能感到字里行间流动的热血;另一方面也觉察到时代变迁,出于文章发表的时间,某些观念也在与时俱进。
      
      
      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全球化和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全球化的理论和实践。因为芝加哥被公认为发达国家中城市转型最为成功的例子,而作者又长期在芝加哥工作,故更多介绍了芝加哥城市经济转型的正反经验。第二部分是关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讨论,包括对近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规划界有影响的重要规划理论的回顾。第三部分讨论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基于自己在中国工作、生活和参与规划项目的经验,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工作有所借鉴。第四部分主要讨论城市规划教育及规划师的培养问题,涉及中美规划教育的理念,以及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等问题。书后附有著作年表,以便对照文章发表的年份。
  • 作者简介:
    张庭伟教授,196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72年参与筹建延安地区建筑设计室,任建筑专业负责人。1978年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金经昌、董鉴泓、陶松林教授,1981年获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建筑系任城市规划讲师。1986年同济大学成立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球化及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引言 

     解读全球化:全球评价及地方对策

     对全球化的误解以及经营城市的误区

     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治·城市竞争力

     当代美国的规划研究及芝加哥的经济转型

     为多元化的城市经济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芝加哥城市发展的一些做法-

     构筑2l世纪的城市规划法规:介绍当代美国“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

     和谁竞争——从美国经济界看中国城市的竞争力问题

     实现小康后的住宅发展问题——从美国60年来住房政策的演变看中国的住房发展

     从“向权力讲授真理”到“参与决策权力”——当前美国规划理论界的一个动向:“联络性规划”

     高科技工业开发区的选址及发展——美国经验介绍

     超越设计:从两个实例看当前美国规划设计的趋势

     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介绍一个实例

     市场经济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芝加哥的经验

     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

     城市高速发展中的城市设计问题——关于城市设计原则的讨论

     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

     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美国看中国

     从美国城市规划的变革看中国城市规划的改革

     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其实施——当前美国城市规划的一些做法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理论与研究

     引言

     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论规划理论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

     城市化作为生产手段及由此引起城市规划功能的转变

     城市的两重性和规划理论问题

     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发展决策及规划实施问题

     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进行放权规划管理的展望”国际讨论会回顾

     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

     后现代主义规划:现代规划理论的反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规划机制

     论原理的原理——略论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对规划的规划

     城市分析的方法和次结构理论

    第三部分 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

     引言

     分权化、地方化和准参与性决策结构的出现:上海实例

     制造业、服务业和上海的发展战略

     公共政策的作用:上海三个城区发展的比较

     从“为大众的住宅”到“为大众的社区”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建设”

     中美注册规划师协会的交流:从日照市万平口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谈起

     迈入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规划理论

     中国规划走向世界——从物质建设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

     从基尼指数看社会发展问题——再谈从物质发展规划走向社会发展规划

     建立开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系——关于崇明三岛联动开发的研究和讨论

     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面临挑战——1997年夏对5个城市的调查

     中国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市场经济下的用地控制

    第四部分 规划教育及规划师的培养

     引言

     转型期间中国规划师的三重身份及职业道德问题

     构筑规划师的工作平台:规划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当前美国规划师面临的挑战——也谈中国规划与国际接轨

     知识·技能·价值观——美国规划师的职业教育标准

     美国规划师的业务与培养

     美国规划机构的设置模式:分析和借鉴

     美国城市规划教学的若干特点

     关于规划师的执业资格及考试问题——美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关于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设置的一点讨论

     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规划师的职责

     闻道则喜——读J·弗里德曼规划著作的一些心得

     盛会前后——关于WPSC2001的一些议题

     对美国城市规划及规划教育的一些认识——访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张庭伟教授

     张庭伟教授谈中美校园建设(答《理想空间》记者问)

     1979~2006年发表论文年表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城市读本
张庭伟;田莉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光影·心影:张庭伟摄影手记
张庭伟 著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美国规划协会最佳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
张庭伟、于洋、罗巧灵 作者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从CBD到CAZ:城市多元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与规划
张庭伟、王兰 编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美国MPC社区:规划·设计·开发
张庭伟 著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转型的足迹:东南亚城市发展与演变
张庭伟、吴浩军 著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现代购物中心:选址、规划、设计
张庭伟 著
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
张庭伟、冯晖、彭治权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