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

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030292940
定价: 1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1页
字数: 5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4人买过
  • 本书在全面梳理三峡地区先秦时期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这一地区的时空框架;然后以谱系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三峡地区的文化过程。重点讨论了族群认同理论、以巴人为核心的三峡及周边地区古代族群的识别、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初步探讨了三峡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性。《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戊种第7号)》着重探索了考古遗存作为一个内证系统所具备的写史功能,对学术界以往的巴史研究成果进行了回应与整合。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人员及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人十阅读、参考。 引言
    第一章人类摇篮
    第一节中国人的发祥地
    第二节丰都乐园
    第三节走向峡谷
    第四节社会结构
    一、遗址分布
    二、社会组织:群落
    三、亲族组织:半族
    第二章新石器化
    第一节华南地区的新石器化
    一、陶器与稻作的起源
    二、彭头山文化
    三、皂市下层文化
    第二节城背溪文化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梳理三峡地区先秦时期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这一地区的时空框架;然后以谱系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三峡地区的文化过程。重点讨论了族群认同理论、以巴人为核心的三峡及周边地区古代族群的识别、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初步探讨了三峡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性。《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戊种第7号)》着重探索了考古遗存作为一个内证系统所具备的写史功能,对学术界以往的巴史研究成果进行了回应与整合。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人员及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人十阅读、参考。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人类摇篮
    第一节中国人的发祥地
    第二节丰都乐园
    第三节走向峡谷
    第四节社会结构
    一、遗址分布
    二、社会组织:群落
    三、亲族组织:半族
    第二章新石器化
    第一节华南地区的新石器化
    一、陶器与稻作的起源
    二、彭头山文化
    三、皂市下层文化
    第二节城背溪文化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
巴史别观
张良皋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
江汉地区文化变迁(珞珈史学文库)
余西云 著
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
西阴文化:中国文明的滥觞
余西云 著
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
永远的三峡:文物世纪大抢救
余西云 著;王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