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0-02
版次: 1
ISBN: 9787101065404
定价: 480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8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20人买过
  •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下简称《近出》)收器与《殷周金文集成》衔接,始于《集成》各册截稿之日,止于1999年5月底。本书(下简称《近出二》)编辑大体依照《集成》和《近出》的体例,器物始收时间与《近出》衔接,截止时间大体到2007年底,编1346号(中间缺1142号、1202号,实收1344器)。
      
      
      《近出二》收录的资料中有一些对先秦青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以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择要举例加以说明:
      
      
      《近出二》收器中有五件商代前期器,分别是127眉鼎、128甘鼎、804亘学、826武父乙蚕、837甲壶。特别是1995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武父乙蚕,该器出土于一商代建筑基址中,器物时代明确,早于殷墟时期。器有管状流,款足分裆,有錾,腹饰形纹。此器与一般蚕类器明显不同,应属鬻类。通常商代前期的有铭铜器,皆仅存一至二字,该器多至“武父乙”三字,亦很少见。“武”字应该理解为族徽名号,“父乙”是作器者父辈的日名。近年来形制与其类似的无铭青铜鬻有多处出土,包括河南二里头文化也出土过类似的无铭青铜鬻,这些器的形制及其功用与龙山文化陶鬻有着明显的承续关系,差别较大的部分是流,龙山文化陶鬻的流是开放式的,二里头晚期及商代前期铜鬻的流是管状的,这种形制上的差别,应视为过渡和进步,如果按时代先后把龙山文化陶鬻——二里头晚期无铭青铜——商代前期武父乙鬻排列起来,陶鬻与铜鬻之间显然尚有缺环。遣使我们想起《集成》编辑时被有意去掉的一件器——《西清古鉴》32.16著录的青铜鬻(原名周子孙匝),乾隆年间此器曾收藏在清宫,系仿龙山文化陶鬻而作的青铜器,其腹部及流与龙山文化陶鬻近似,其腹部所饰公形纹,与武父乙鬻近似,其上有族徽铭文“奄”,该器形制恰好处于陶、铜之间,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第一册

      前言

      凡例

      正编

      一、乐器类(1—54)

        钟(1—30)、铸(31—50)、铙(51—53)、铎(54)

      二、蒸煮食器类(55—339)

        鬲(55—95)、瓯(96—126)、鼎(127—339)

    第二册

      三、盛置食器类(340—487)

        簋(340—442)、盈(443—458)、篮(459—475)、敦(476—480)、豆(481一483)、鍪(484—485)、匕(486—487)

      四、酒器类(488—912)

        卣(488—548)、尊(549—592)、觯(593—621)、觚(622—686)

    第三册

      爵(687—791)、角(792—803)、学(804—812)、兕觥(813—816)、蚕(817—830)、壶(837—878)罂(879—892)、缶(893—894)、方彝(895-902)、斗(903—904)、勺(905—908)、耳杯(909—912)

    第四册

      七、兵器类(1043—1345)

        戈戟(1043—1255)、矛(1256—1273)、剑(1274—1301)、铍(1302—1324)、杂兵(1325—1345)

    补遗(1346)

    附录

    索引

    铭文人名索引

    铭文官名索引

    铭文地名索引

    铭文族名索引

    附表

    器物出土地表

    器物现藏地表

    器物时代分期表

    引用书刊著录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下简称《近出》)收器与《殷周金文集成》衔接,始于《集成》各册截稿之日,止于1999年5月底。本书(下简称《近出二》)编辑大体依照《集成》和《近出》的体例,器物始收时间与《近出》衔接,截止时间大体到2007年底,编1346号(中间缺1142号、1202号,实收1344器)。
      
      
      《近出二》收录的资料中有一些对先秦青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以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择要举例加以说明:
      
      
      《近出二》收器中有五件商代前期器,分别是127眉鼎、128甘鼎、804亘学、826武父乙蚕、837甲壶。特别是1995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武父乙蚕,该器出土于一商代建筑基址中,器物时代明确,早于殷墟时期。器有管状流,款足分裆,有錾,腹饰形纹。此器与一般蚕类器明显不同,应属鬻类。通常商代前期的有铭铜器,皆仅存一至二字,该器多至“武父乙”三字,亦很少见。“武”字应该理解为族徽名号,“父乙”是作器者父辈的日名。近年来形制与其类似的无铭青铜鬻有多处出土,包括河南二里头文化也出土过类似的无铭青铜鬻,这些器的形制及其功用与龙山文化陶鬻有着明显的承续关系,差别较大的部分是流,龙山文化陶鬻的流是开放式的,二里头晚期及商代前期铜鬻的流是管状的,这种形制上的差别,应视为过渡和进步,如果按时代先后把龙山文化陶鬻——二里头晚期无铭青铜——商代前期武父乙鬻排列起来,陶鬻与铜鬻之间显然尚有缺环。遣使我们想起《集成》编辑时被有意去掉的一件器——《西清古鉴》32.16著录的青铜鬻(原名周子孙匝),乾隆年间此器曾收藏在清宫,系仿龙山文化陶鬻而作的青铜器,其腹部及流与龙山文化陶鬻近似,其腹部所饰公形纹,与武父乙鬻近似,其上有族徽铭文“奄”,该器形制恰好处于陶、铜之间,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 目录:
    第一册

      前言

      凡例

      正编

      一、乐器类(1—54)

        钟(1—30)、铸(31—50)、铙(51—53)、铎(54)

      二、蒸煮食器类(55—339)

        鬲(55—95)、瓯(96—126)、鼎(127—339)

    第二册

      三、盛置食器类(340—487)

        簋(340—442)、盈(443—458)、篮(459—475)、敦(476—480)、豆(481一483)、鍪(484—485)、匕(486—487)

      四、酒器类(488—912)

        卣(488—548)、尊(549—592)、觯(593—621)、觚(622—686)

    第三册

      爵(687—791)、角(792—803)、学(804—812)、兕觥(813—816)、蚕(817—830)、壶(837—878)罂(879—892)、缶(893—894)、方彝(895-902)、斗(903—904)、勺(905—908)、耳杯(909—912)

    第四册

      七、兵器类(1043—1345)

        戈戟(1043—1255)、矛(1256—1273)、剑(1274—1301)、铍(1302—1324)、杂兵(1325—1345)

    补遗(1346)

    附录

    索引

    铭文人名索引

    铭文官名索引

    铭文地名索引

    铭文族名索引

    附表

    器物出土地表

    器物现藏地表

    器物时代分期表

    引用书刊著录表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近出西周金文集释
周宝宏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近出古书与早期史学源流
王坤鹏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共4册)
刘雨;卢岩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巴蜀符号集成
严志斌、洪梅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四版《金文编》校补
严志斌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
严志斌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商金文编
严志斌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
严志斌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殷墟青铜器
严志斌、洪梅 著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
四版《金文编》校补
严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