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3-11
版次: 1
ISBN: 9787100096188
定价: 79.9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8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7人买过
  •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本成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的研究将为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与实施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分析的数据支持。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首先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研究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障碍、制度障碍,以及实现路径。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而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了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地区分工问题,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益补偿机制问题。
      本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提交成果要报4篇,项目有关阶段性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一些重要观点先后被《人民日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选登;项目研究中有关区域利益协调与补偿的分析、西电东送的研究成果也被国家发改委、南方电网等部门采用。   陈秀山,1954年10月生,男,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 上篇总论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得到初步贯彻与实施

    1.1.2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和紧迫的问题,需要综合破解思路和解决方案

    1.1.3科学发展观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要求和内涵,需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及实现路径等进行专门的分析与研究

    1.2研究意义

    1.2.1学术意义

    1.2.2应用价值

    1.3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研究目标

    1.3.1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研究目标

    1.4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4.1技术路线

    1.4.2研究的主要内容

    2.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发展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

    4.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障碍和制度障碍

    5.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6.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与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

    7.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下篇专题研究

    8.地区比较优势评价研究

    9.产业结构协调研究

    10.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11.区域贸易联系与市场一体化研究

    12.区际基本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 内容简介: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本成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的研究将为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与实施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分析的数据支持。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首先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研究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障碍、制度障碍,以及实现路径。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而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了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地区分工问题,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益补偿机制问题。
      本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提交成果要报4篇,项目有关阶段性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一些重要观点先后被《人民日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选登;项目研究中有关区域利益协调与补偿的分析、西电东送的研究成果也被国家发改委、南方电网等部门采用。
  • 作者简介:
      陈秀山,1954年10月生,男,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
  • 目录:
    上篇总论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得到初步贯彻与实施

    1.1.2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和紧迫的问题,需要综合破解思路和解决方案

    1.1.3科学发展观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要求和内涵,需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及实现路径等进行专门的分析与研究

    1.2研究意义

    1.2.1学术意义

    1.2.2应用价值

    1.3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研究目标

    1.3.1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研究目标

    1.4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4.1技术路线

    1.4.2研究的主要内容

    2.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发展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

    4.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障碍和制度障碍

    5.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6.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与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

    7.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下篇专题研究

    8.地区比较优势评价研究

    9.产业结构协调研究

    10.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11.区域贸易联系与市场一体化研究

    12.区际基本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西电东送工程区域效应评价
陈秀山 编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西部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效应评价
陈秀山 主编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陈秀山、孙久文 编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区域经济理论
陈秀山、张可云 编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路径·评价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学
陈秀山、杨达伟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