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年)

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2
版次: 1
ISBN: 9787516173619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4页
字数: 203千字
分类: 经济
4人买过
  •   《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 1956)》介绍了,1949~1956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 展,农户收入水平趋于上升态势,随着收人水平的提 高,支出也不断增加。在农户收入结构中,农副业是 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家庭手工业在副业收入中占更大比重,除此之外,农民还利用农闲时节通过货运 、出雇等手段获取收入,以贴补家庭日常所需。农产 品的出售收入是农户现金收入*大来源。在农户支出 结构中,尽管生活性开支占了更大比重,生产性消费 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生产性消费也呈逐步提高趋势 。总体来看,当时农民消费具有较强的自给自足性质 ,小农经济与国家工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 赶超战略,随着国民经济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工业与 农业矛盾凸显,为了解决“农业拖工业后腿”问题, 中共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此后,农业合作化运动 不断加速。因此,农户收入水平低下、收支相抵剩余 甚少也是导致中国农业合作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一个重 要的经济因素。

    常明明,经济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农史》等国家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导论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与促进农家收入增长的政策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一 土地改革

    二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三 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第二节 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及农业税政策

    一 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农村市场

    二 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三 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农业税政策

    第三节 农业技术改进的措施及绩效

    一 农业技术改进的主要措施

    二 农业技术改进的绩效

    第四节 金融支持政策

    一 国家农贷

    二 活跃农村私人借贷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一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

    二 土改后农户经济地位的提升及原因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与农家收入变化

    一 合作化过程中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二 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家收入变化

    第三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一 粮食购销危机

    二 统购统销政策

    三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后对农家收入的影响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支结构演变

    第一节 农家收入结构

    一 农家总体收入结构状况

    二 农家现金收入结构状况

    第二节 农家支出结构及其特点

    一 农家总体支出情况

    二 主要阶层农户支出状况及特点

    第三节 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一 土改后至农业合作化完成前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二 合作化后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第四章 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解析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一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及天灾人祸的袭击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农户经济地位的被动保持

    第二节 合作化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及“拉牛退社”风潮

    一 合作化后各阶层农户收入变化情况

    二 合作化后农户思想动态

    三 合作化后“拉牛退社”风潮

    结语 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 1956)》介绍了,1949~1956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 展,农户收入水平趋于上升态势,随着收人水平的提 高,支出也不断增加。在农户收入结构中,农副业是 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家庭手工业在副业收入中占更大比重,除此之外,农民还利用农闲时节通过货运 、出雇等手段获取收入,以贴补家庭日常所需。农产 品的出售收入是农户现金收入*大来源。在农户支出 结构中,尽管生活性开支占了更大比重,生产性消费 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生产性消费也呈逐步提高趋势 。总体来看,当时农民消费具有较强的自给自足性质 ,小农经济与国家工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 赶超战略,随着国民经济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工业与 农业矛盾凸显,为了解决“农业拖工业后腿”问题, 中共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此后,农业合作化运动 不断加速。因此,农户收入水平低下、收支相抵剩余 甚少也是导致中国农业合作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一个重 要的经济因素。

  • 作者简介:
    常明明,经济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农史》等国家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与促进农家收入增长的政策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一 土地改革

    二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三 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第二节 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及农业税政策

    一 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农村市场

    二 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三 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农业税政策

    第三节 农业技术改进的措施及绩效

    一 农业技术改进的主要措施

    二 农业技术改进的绩效

    第四节 金融支持政策

    一 国家农贷

    二 活跃农村私人借贷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一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

    二 土改后农户经济地位的提升及原因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与农家收入变化

    一 合作化过程中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二 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家收入变化

    第三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一 粮食购销危机

    二 统购统销政策

    三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后对农家收入的影响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支结构演变

    第一节 农家收入结构

    一 农家总体收入结构状况

    二 农家现金收入结构状况

    第二节 农家支出结构及其特点

    一 农家总体支出情况

    二 主要阶层农户支出状况及特点

    第三节 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一 土改后至农业合作化完成前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二 合作化后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第四章 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解析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一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及天灾人祸的袭击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农户经济地位的被动保持

    第二节 合作化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及“拉牛退社”风潮

    一 合作化后各阶层农户收入变化情况

    二 合作化后农户思想动态

    三 合作化后“拉牛退社”风潮

    结语 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