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香港一百年

晚来香港一百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6
版次: 1
ISBN: 9787020060863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3页
字数: 211千字
分类: 文学
52人买过
  • 本书是一部内地和香港文化深度比较的力作,书中配有大量的漫画和图片,可以轻松阅读。她敏捷的思考和活泼辛辣的文笔使文章滋味浓郁,她的调侃、直率和坦诚里有文化的惊异和理解,还有文化的谦虚与善意。
    正如陈建功所说:这是一本探究香港生活、拓展我们视野的书,也是一本磨洗我们的心性,让我们好奇、开心、谦虚、向善的书。 长江,女,蒙古族,1958年生于北京,文学博士。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代表作有:短篇报告文学《山野斯人》获《人民日报》“建国4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中篇报告文学《对面坐着马向东》获2003年“正泰杯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天歌》获“全国第二届纪实文学”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走出古老的寓言》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曾任《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现任中央电视台香港记者站驻站记者。 慧眼只须顾盼间(序)
    第一章
    在香港“咋”做记者?/两地记者“异同”何在?/“特首”就在我身边?/严肃和“嘴巴”无关?/鹅颈桥下“打小人”?/“古墓”就在家门口?/“科学”与“风水”鹿死谁手?
    第二章
    “叮当车”带来了多久的风?/香港为什么不“堵车”?/这里“撞死了人白撞”?/一般人住多大的房子?/香港人怎么去“看病”?/生了孩子“养”不起?/老了香港人会去“哪儿”?/手机也不是“单顶”收费?/香港有没有“黑社会”?
    第三章
    谁愿意把“炸药包”抱在怀里?/“爱心大晒”不是戏言?/不能随便“学雷锋”?/香港“法本位”?/“法”前的大佬会输给农妇?/名片=明骗?/“案底”,压死人的一顶帽子?/谁来制约“法官”?
    第四章
    香港还是“臭港”?/在香港怎么去“方便”?/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满耳朵“锤声”烦不烦?/“天星小轮”有多老的故事?/你会到银行“取钱”吗?/“人性化”的思想从哪里来?/香港最早“八达通”?
    第五章
    香港何处不“排队”?/偏不“入乡随俗”你试试(?/“罚”出来的满岛规矩?/一则“广告”要告诉我什么?/“菲佣”是什么样的小保姆?/“巴士阿叔”怎么会出现在香港?/“碧姐的故事”也会把世界震翻?/曾宪梓干吗要如此“痴情”?
    第六章
    什么是香港的“本能”?/香港人“真能整景儿”?/“倒移民”的滋味儿谁知道甲/生命在于“紧张和竞争”?/“荷李活”根在“好莱坞”?/“牙牙学语”怎么不行?/老人“学普”干什么?/谁敢说“吃在香港”?
    第七章
    “派米”?/“白加道”意味着什么?/“铁皮房”都在楼顶?/“金屋藏娇”在黄宫?/大学“捧”在大佬儿的手里?/香港才“富”?/“天光墟”诗意何在?/“笼屋”你究竟在哪儿?/谁真的认识“李嘉诚”?/田家炳干吗要重归“平民”?
    第八章
    巴士司机要“罢工”?/“公屋婆婆玩残政府”?/“域多利”仅仅是一座监狱?/香港政府有“多大”?/“立法会”好厉害?/“5号报告”何以流产?/梁爱诗自己“打车”走了?/梁锦松是怎么“下台”的?/“媒体”更厉害?
    第九章
    咱还能让人给“八卦”了去?/一人偷拍、全体偷看?/“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敢不敢走近“红灯区”?/上街“有瘾”?/“交换文化”有什么不好?/香港有张“月亮”的脸?/“自由行”给你我带来了什么?/“拆了墙”咱不更是一家?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内地和香港文化深度比较的力作,书中配有大量的漫画和图片,可以轻松阅读。她敏捷的思考和活泼辛辣的文笔使文章滋味浓郁,她的调侃、直率和坦诚里有文化的惊异和理解,还有文化的谦虚与善意。
    正如陈建功所说:这是一本探究香港生活、拓展我们视野的书,也是一本磨洗我们的心性,让我们好奇、开心、谦虚、向善的书。
  • 作者简介:
    长江,女,蒙古族,1958年生于北京,文学博士。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代表作有:短篇报告文学《山野斯人》获《人民日报》“建国4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中篇报告文学《对面坐着马向东》获2003年“正泰杯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天歌》获“全国第二届纪实文学”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走出古老的寓言》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曾任《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现任中央电视台香港记者站驻站记者。
  • 目录:
    慧眼只须顾盼间(序)
    第一章
    在香港“咋”做记者?/两地记者“异同”何在?/“特首”就在我身边?/严肃和“嘴巴”无关?/鹅颈桥下“打小人”?/“古墓”就在家门口?/“科学”与“风水”鹿死谁手?
    第二章
    “叮当车”带来了多久的风?/香港为什么不“堵车”?/这里“撞死了人白撞”?/一般人住多大的房子?/香港人怎么去“看病”?/生了孩子“养”不起?/老了香港人会去“哪儿”?/手机也不是“单顶”收费?/香港有没有“黑社会”?
    第三章
    谁愿意把“炸药包”抱在怀里?/“爱心大晒”不是戏言?/不能随便“学雷锋”?/香港“法本位”?/“法”前的大佬会输给农妇?/名片=明骗?/“案底”,压死人的一顶帽子?/谁来制约“法官”?
    第四章
    香港还是“臭港”?/在香港怎么去“方便”?/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满耳朵“锤声”烦不烦?/“天星小轮”有多老的故事?/你会到银行“取钱”吗?/“人性化”的思想从哪里来?/香港最早“八达通”?
    第五章
    香港何处不“排队”?/偏不“入乡随俗”你试试(?/“罚”出来的满岛规矩?/一则“广告”要告诉我什么?/“菲佣”是什么样的小保姆?/“巴士阿叔”怎么会出现在香港?/“碧姐的故事”也会把世界震翻?/曾宪梓干吗要如此“痴情”?
    第六章
    什么是香港的“本能”?/香港人“真能整景儿”?/“倒移民”的滋味儿谁知道甲/生命在于“紧张和竞争”?/“荷李活”根在“好莱坞”?/“牙牙学语”怎么不行?/老人“学普”干什么?/谁敢说“吃在香港”?
    第七章
    “派米”?/“白加道”意味着什么?/“铁皮房”都在楼顶?/“金屋藏娇”在黄宫?/大学“捧”在大佬儿的手里?/香港才“富”?/“天光墟”诗意何在?/“笼屋”你究竟在哪儿?/谁真的认识“李嘉诚”?/田家炳干吗要重归“平民”?
    第八章
    巴士司机要“罢工”?/“公屋婆婆玩残政府”?/“域多利”仅仅是一座监狱?/香港政府有“多大”?/“立法会”好厉害?/“5号报告”何以流产?/梁爱诗自己“打车”走了?/梁锦松是怎么“下台”的?/“媒体”更厉害?
    第九章
    咱还能让人给“八卦”了去?/一人偷拍、全体偷看?/“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敢不敢走近“红灯区”?/上街“有瘾”?/“交换文化”有什么不好?/香港有张“月亮”的脸?/“自由行”给你我带来了什么?/“拆了墙”咱不更是一家?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晚来香港一百年
晚来寂静
李海鹏 著
晚来香港一百年
晚来欲雪
肖弘哲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