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卷一)

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卷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5
ISBN: 9787559812551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分类: 社会文化
60人买过
  • 本书是黄宗智在已出三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共三编,第一编在舒尔茨、博塞拉普的理论基础之上,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的隐形农业革命;第二编以大量的研究数据作为理论支撑,从中国“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农业发展动力、大豆生产等方面,研究中国新型农业的基本特色;第三编在美国农业模式和“东亚模式”的对比分析之上,探讨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书的主要关注点在:一是说明中国农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当中至为关键的“新农业”革命及其特点。二是根据中国的经验实际来论析现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目的在于说明部分西方理论的误区和盲点,也在于介绍与它们不同的、比较符合中国经验实际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对中国“新型的小农经济”的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三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三大主要模式的利与弊,进而提出有关学术性的思考和具体建议。本书的亮点在于超越左右两大经典理论的论析和预期,从中国新型小农经济的悖论实际出发,重新建构符合实际而又适用于今天中国的小农经济理论,认识到并尊重小农户的主体性,将其适当置于中国新型农业理论和政策的核心。如此,既可以解决社会不公和社区面临的危机问题,也可以更好地为小农户和消费者服务,更可以扩大内需,为中国农业和经济整体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黄宗智,1940年生,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Above Scale),2004年荣休。先后担任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 年),Modern China (1975年至今)创刊编辑,《中国乡村研究》(2003年至今)与国际版Rural China (2010年至今)创刊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领域――《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以及新出版《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法律史领域――《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以及新出版的《中国的新型正义体系:实践与理论》;理论与方法著作――《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总序 探寻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编 新型农业革命与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 
    第三章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对错  
    第四章 博塞拉普《农业增长的条件:人口压力下农业演变的经济学》  
      
    第二编 新型农业的基本特色 
    第五章 “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与非正规经济  
    第六章 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  
    第七章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动力:公司、国家还是农户  
    第八章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  
    第九章 小农户与大市场  
      
    第三编 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未来 
    第十章 农业合作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东亚农业合作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第十一章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第十二章 “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  
    第十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三大模式:行政、放任、合作的利与弊  
    第十四章 中国农业往哪里去  
    第十五章 怎样推进中国农产品纵向一体化物流的发展:美国、中国和“东亚模式”的比较  
      
    结 语 
    第十六章 结 论  
    第十七章 补记: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代后记 探寻中国长远的发展道路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宗智在已出三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共三编,第一编在舒尔茨、博塞拉普的理论基础之上,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的隐形农业革命;第二编以大量的研究数据作为理论支撑,从中国“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农业发展动力、大豆生产等方面,研究中国新型农业的基本特色;第三编在美国农业模式和“东亚模式”的对比分析之上,探讨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书的主要关注点在:一是说明中国农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当中至为关键的“新农业”革命及其特点。二是根据中国的经验实际来论析现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目的在于说明部分西方理论的误区和盲点,也在于介绍与它们不同的、比较符合中国经验实际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对中国“新型的小农经济”的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三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三大主要模式的利与弊,进而提出有关学术性的思考和具体建议。本书的亮点在于超越左右两大经典理论的论析和预期,从中国新型小农经济的悖论实际出发,重新建构符合实际而又适用于今天中国的小农经济理论,认识到并尊重小农户的主体性,将其适当置于中国新型农业理论和政策的核心。如此,既可以解决社会不公和社区面临的危机问题,也可以更好地为小农户和消费者服务,更可以扩大内需,为中国农业和经济整体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 作者简介:
    黄宗智,1940年生,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Above Scale),2004年荣休。先后担任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 年),Modern China (1975年至今)创刊编辑,《中国乡村研究》(2003年至今)与国际版Rural China (2010年至今)创刊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领域――《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以及新出版《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法律史领域――《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以及新出版的《中国的新型正义体系:实践与理论》;理论与方法著作――《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 目录:
    总序 探寻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编 新型农业革命与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 
    第三章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对错  
    第四章 博塞拉普《农业增长的条件:人口压力下农业演变的经济学》  
      
    第二编 新型农业的基本特色 
    第五章 “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与非正规经济  
    第六章 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  
    第七章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动力:公司、国家还是农户  
    第八章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  
    第九章 小农户与大市场  
      
    第三编 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未来 
    第十章 农业合作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东亚农业合作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第十一章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第十二章 “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  
    第十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三大模式:行政、放任、合作的利与弊  
    第十四章 中国农业往哪里去  
    第十五章 怎样推进中国农产品纵向一体化物流的发展:美国、中国和“东亚模式”的比较  
      
    结 语 
    第十六章 结 论  
    第十七章 补记: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代后记 探寻中国长远的发展道路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