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工程学

轧制工程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122051318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9页
字数: 66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0人买过
  •   从事轧制工程的人员都知道,大学期间所学轧制理论仅是从力学角度分析轧制过程,亦即力能、变形、运动学诸参数的计算,而工艺课基本上是经验性地描述。这种情况远不能满足从事现代轧制工程的技术人员的要求。
      《轧制工程学》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为继续从事轧制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编写的,可帮助读者解决现代轧制工程的问题。
      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轧制工程中技术人员应掌握的塑性加工学、工艺编制、技术仿真、原料物流、质量控制等知识。在编写中,打破了传统板、管、型的界限,例如:生产计划的编制以最为复杂的—体化的热轧板带生产为重点介绍,产品精度以无缝管壁厚不均为典型介绍,其他方面难题读者可以举一反三、迎刃而解。 绪论
    第1章轧制过程的基本概念
    1.1简单(理想)轧制过程模型
    1.1.1咬入条件
    1.1.2轧制的变形、运动学、力学条件
    1.2影响轧制过程的因素及三种典型轧制情况
    1.2.1轧制影响因素
    1.2.2三种典型轧制情况
    1.3第一类影响轧制因素
    1.3.1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因素
    1.3.2金属变形抗力的理论和假说(数学模拟)
    1.3.3轧制时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变形温度的确定
    1.4第二类影响轧制因素——外摩擦及外区
    1.4.1外摩擦
    1.4.2外区的作用

    第2章轧制参数计算的理论基础
    2.1塑性加工学的综合体系
    2.2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2.3塑性加工学的基本定律
    2.3.1质量守恒定律
    2.3.2动量守恒定律
    2.3.3能量守恒定律
    2.4塑性加工的物性方程
    2.4.1屈服条件
    2.4.2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2.4.3轧制过程流变学
    2.5连续介质力学的边值问题
    2.6塑性加工问题的求解方法
    2.6.1虚功原理、最大塑性功原理和上下界定理
    2.6.2塑性变分原理
    2.6.3轧制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3章工艺和设备强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3.1轧制压力
    3.2轧制压力计算
    3.2.1截面法
    3.2.2其他轧制压力计算方法
    3.3关于提高轧制力计算精度问题
    3.3.1关于计算精度
    3.3.2密切结合生产建立模型

    第4章设备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4.1二辊轧机辊系受力分析
    4.1.1简单轧制情况下辊系受力分析
    4.1.2作用在轧辊上的力的方向
    4.2四辊轧机辊系受力分析
    4.2.1工作辊驱动情况下的辊系受力分析
    4.2.2轧制稳定性的分析与偏移量的计算
    4.2.3驱动支撑辊情况下的辊系受力分析
    4.2.4工作辊的侧向弯曲与打滑
    4.3多辊轧机辊系受力分析
    4.3.1十二辊轧机的辊系受力分析
    4.3.2偏八辊轧机的辊系受力分析
    4.4辊系受力分析的简化方法

    第5章设备电气设计的理论基础
    5.1传动轧辊所需力矩
    5.2轧制力矩
    5.2.1由轧制力计算轧制力矩
    5.2.2按能量消耗确定轧制力矩
    5.2.3张力、轧辊压扁等因素的影响
    5.3轧制功率
    5.3.1理论计算方法
    5.3.2附加力矩
    5.3.3动力矩
    5.3.4负荷图
    5.3.5由能耗曲线确定功率
    5.4单位能耗曲线

    第6章设备刚度设计及厚控的理论基础
    6.1轧制的弹塑曲线
    6.1.1轧件的塑性曲线
    6.1.2轧机的弹性曲线
    6.1.3轧制的弹塑曲线
    6.2轧机调整图示
    6.3轧制弹塑曲线的建立方法
    6.3.1轧机刚度
    6.3.2刚性系数K的计算
    6.3.3塑性系数M的计算
    6.4厚度自动控制及厚控方程
    6.4.1厚控方程
    6.4.2厚控方案
    6.5最小可轧厚度
    6.6轧制时的振动——轧机弹性变形的另一形式
    6.6.1冷带轧机的振动
    6.6.2轧机振动频率计算方法
    6.6.3振动的实验研究和生产性研究

    第7章轧制动态过程控制的理论基础
    7.1连轧张力
    7.1.1张力公式推导
    7.1.2连轧张力分析
    7.2前滑
    7.2.1前滑及后滑的表示方法
    7.2.2影响前滑的因素
    7.2.3孔型中的前滑
    7.3连轧综合特性及过程模拟
    7.3.1影响系数法
    7.3.2直接计算法
    7.4全连续轧制理论
    7.4.1动态规格变换工艺
    7.4.2动态规格变换的数学模拟
    7.5连轧综合力学模型
    7.5.1力学方程
    7.5.2轧制运动学方程
    7.5.3轧制物理方程
    7.5.4起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第8章孔型设计及宽度控制的理论基础
    8.1轧制时金属的流动
    8.1.1应力、应变沿轧件截面的分布假设
    8.1.2用视塑性法建立轧制的应力、应变场
    8.1.3沿轧件长度方向变形不均匀性
    8.1.4带材轧制时沿轧件宽度的应力分布
    8.2坯料端部变形
    8.3孔型的界定及几何描述
    8.3.1孔型的分类
    8.3.2孔型的组成
    8.3.3孔型的配置
    8.4金属在孔型中的流动和变形计算
    8.4.1孔型轧制的变形特点
    8.4.2宽展的计算
    8.4.3变形系数

    第9章板形控制的理论基础
    9.1板带产品的几何偏差描述
    9.1.1板带断面形状的限定
    9.1.2板带形状的限定
    9.1.3板形与延伸的关系
    9.1.4平直度表示法
    9.2板形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知识
    9.2.1轧制力的三元理论
    9.2.2轧件的不均匀变形及其对板形的影响
    9.2.3轧制时的张应力
    9.2.4轧件的残余应力
    9.2.5轧辊的弹性变形
    9.2.6轧辊热凸度的计算
    9.3板形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
    9.3.1弯辊技术
    9.3.2轧辊轴移技术
    9.3.3改变轧辊凸度
    9.4板形仿真及对板形问题的分析
    9.4.1产品板形的确定——板形方程
    9.4.2轧制因素对板形的影响
    9.4.3板形控制技术及控制效果
    9.4.4横向刚度的数学及几何描述
    9.5板形综合治理
    9.5.1板形综合治理策略
    9.5.2产品诊断
    9.5.3原料精度
    9.5.4各工序的板形治理

    第10章工艺规程制订的理论基础
    10.1最优化技术的基础知识
    10.1.1统筹法及优选法
    10.1.2线性规划
    10.1.3动态规划
    10.1.4不确定规划
    10.2最佳参数选择
    10.2.1工作辊径的选择
    10.2.2轧制速度选择
    10.3工艺方案最优选择
    10.3.1孔型系统的选择
    10.3.2工艺制度优化
    10.3.3优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10.4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原则

    第11章轧制生产过程仿真的理论基础
    11.1轧制生产系统
    11.1.1现代轧制生产是一个巨系统
    11.1.2轧制生产系统的分析方法
    11.2轧制生产系统的数学特征及仿真
    11.2.1关于非确定性的哲学思考
    11.2.2离散事件仿真方法的基本原理
    11.2.3离散事件仿真方法
    11.2.4离散事件仿真语言
    11.3轧制生产物流学
    11.3.1物流学基础知识
    11.3.2轧制生产的物流学特征
    11.4轧制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11.4.1方坯连铸-连轧(CC-CR)物流系统仿真
    11.4.2宽带连铸-连轧(CC-CR)物流系统仿真
    11.4.3“上引-盘拉”紫铜小管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第12章轧制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技术
    12.1生产运作管理及管理系统
    12.1.1生产运作管理系统
    12.1.2生产作业计划
    12.1.3冶金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实施及控制
    12.2冶金一体化生产-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
    12.3作业计划编制
    12.3.1冶-铸-轧一体化作业计划编制和控制的困难性
    12.3.2冶-铸-轧一体化作业计划的编制
    12.4冶-铸-轧一体化作业计划的动态变更
    12.4.1一体化生产系统稳定性分析
    12.4.2冶金一体化生产系统在线计划调整策略的制订
    12.5作业计划的评价分析
    12.5.1冶-铸-轧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仿真模型
    12.5.2冶-铸-轧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仿真结果
    12.5.3简单的分析
    12.6生产分析
    12.6.1市场需求带来的问题
    12.6.2设备故障和生产操作
    12.6.3生产管理状况
    12.6.4库存状况
    12.6.5综合收得率
    12.7信息发掘及利用
    12.7.1信息利用中的问题
    12.7.2信息利用举例
    12.7.3培训仿真器及虚拟实验室

    第13章产品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关键技术
    13.1产品质量
    13.1.1质量要求
    13.1.2产品精度与成本的关系
    13.1.3产品几何精度标准
    13.2质量管理
    13.2.1质量管理的发展简述
    13.2.2全面质量管理
    13.2.3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13.2.4质量管理数学工具
    13.3厚板厂质量管理系统
    13.3.1产品质量的协同管理
    13.3.2厚板厂质量管理系统
    13.4产品缺陷及工序的管理和控制
    13.5质量控制
    13.5.1质量控制追求的目标
    13.5.2无目标值的质量控制
    13.5.3无缝钢管壁厚不均分析
    13.5.4无缝钢管壁厚精度的控制

    第14章产品性能预报及控制的理论基础
    14.1冶金学因素及合金设计
    14.1.1合金成分的主要作用
    14.1.2化学成分、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4.2热轧的高温热力学过程
    14.3形变热处理及控制轧制
    14.3.1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类型
    14.3.2控制轧制时奥氏体晶粒的三个变化阶段
    14.3.3控制轧制工艺参数设计
    14.4轧制产品性能预报及控制
    14.4.1性能预报模型
    14.4.2金属学模型
    14.4.3热学模型
    14.4.4性能预报系统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从事轧制工程的人员都知道,大学期间所学轧制理论仅是从力学角度分析轧制过程,亦即力能、变形、运动学诸参数的计算,而工艺课基本上是经验性地描述。这种情况远不能满足从事现代轧制工程的技术人员的要求。
      《轧制工程学》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为继续从事轧制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编写的,可帮助读者解决现代轧制工程的问题。
      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轧制工程中技术人员应掌握的塑性加工学、工艺编制、技术仿真、原料物流、质量控制等知识。在编写中,打破了传统板、管、型的界限,例如:生产计划的编制以最为复杂的—体化的热轧板带生产为重点介绍,产品精度以无缝管壁厚不均为典型介绍,其他方面难题读者可以举一反三、迎刃而解。
  • 目录:
    绪论
    第1章轧制过程的基本概念
    1.1简单(理想)轧制过程模型
    1.1.1咬入条件
    1.1.2轧制的变形、运动学、力学条件
    1.2影响轧制过程的因素及三种典型轧制情况
    1.2.1轧制影响因素
    1.2.2三种典型轧制情况
    1.3第一类影响轧制因素
    1.3.1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因素
    1.3.2金属变形抗力的理论和假说(数学模拟)
    1.3.3轧制时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变形温度的确定
    1.4第二类影响轧制因素——外摩擦及外区
    1.4.1外摩擦
    1.4.2外区的作用

    第2章轧制参数计算的理论基础
    2.1塑性加工学的综合体系
    2.2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2.3塑性加工学的基本定律
    2.3.1质量守恒定律
    2.3.2动量守恒定律
    2.3.3能量守恒定律
    2.4塑性加工的物性方程
    2.4.1屈服条件
    2.4.2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2.4.3轧制过程流变学
    2.5连续介质力学的边值问题
    2.6塑性加工问题的求解方法
    2.6.1虚功原理、最大塑性功原理和上下界定理
    2.6.2塑性变分原理
    2.6.3轧制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3章工艺和设备强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3.1轧制压力
    3.2轧制压力计算
    3.2.1截面法
    3.2.2其他轧制压力计算方法
    3.3关于提高轧制力计算精度问题
    3.3.1关于计算精度
    3.3.2密切结合生产建立模型

    第4章设备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4.1二辊轧机辊系受力分析
    4.1.1简单轧制情况下辊系受力分析
    4.1.2作用在轧辊上的力的方向
    4.2四辊轧机辊系受力分析
    4.2.1工作辊驱动情况下的辊系受力分析
    4.2.2轧制稳定性的分析与偏移量的计算
    4.2.3驱动支撑辊情况下的辊系受力分析
    4.2.4工作辊的侧向弯曲与打滑
    4.3多辊轧机辊系受力分析
    4.3.1十二辊轧机的辊系受力分析
    4.3.2偏八辊轧机的辊系受力分析
    4.4辊系受力分析的简化方法

    第5章设备电气设计的理论基础
    5.1传动轧辊所需力矩
    5.2轧制力矩
    5.2.1由轧制力计算轧制力矩
    5.2.2按能量消耗确定轧制力矩
    5.2.3张力、轧辊压扁等因素的影响
    5.3轧制功率
    5.3.1理论计算方法
    5.3.2附加力矩
    5.3.3动力矩
    5.3.4负荷图
    5.3.5由能耗曲线确定功率
    5.4单位能耗曲线

    第6章设备刚度设计及厚控的理论基础
    6.1轧制的弹塑曲线
    6.1.1轧件的塑性曲线
    6.1.2轧机的弹性曲线
    6.1.3轧制的弹塑曲线
    6.2轧机调整图示
    6.3轧制弹塑曲线的建立方法
    6.3.1轧机刚度
    6.3.2刚性系数K的计算
    6.3.3塑性系数M的计算
    6.4厚度自动控制及厚控方程
    6.4.1厚控方程
    6.4.2厚控方案
    6.5最小可轧厚度
    6.6轧制时的振动——轧机弹性变形的另一形式
    6.6.1冷带轧机的振动
    6.6.2轧机振动频率计算方法
    6.6.3振动的实验研究和生产性研究

    第7章轧制动态过程控制的理论基础
    7.1连轧张力
    7.1.1张力公式推导
    7.1.2连轧张力分析
    7.2前滑
    7.2.1前滑及后滑的表示方法
    7.2.2影响前滑的因素
    7.2.3孔型中的前滑
    7.3连轧综合特性及过程模拟
    7.3.1影响系数法
    7.3.2直接计算法
    7.4全连续轧制理论
    7.4.1动态规格变换工艺
    7.4.2动态规格变换的数学模拟
    7.5连轧综合力学模型
    7.5.1力学方程
    7.5.2轧制运动学方程
    7.5.3轧制物理方程
    7.5.4起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第8章孔型设计及宽度控制的理论基础
    8.1轧制时金属的流动
    8.1.1应力、应变沿轧件截面的分布假设
    8.1.2用视塑性法建立轧制的应力、应变场
    8.1.3沿轧件长度方向变形不均匀性
    8.1.4带材轧制时沿轧件宽度的应力分布
    8.2坯料端部变形
    8.3孔型的界定及几何描述
    8.3.1孔型的分类
    8.3.2孔型的组成
    8.3.3孔型的配置
    8.4金属在孔型中的流动和变形计算
    8.4.1孔型轧制的变形特点
    8.4.2宽展的计算
    8.4.3变形系数

    第9章板形控制的理论基础
    9.1板带产品的几何偏差描述
    9.1.1板带断面形状的限定
    9.1.2板带形状的限定
    9.1.3板形与延伸的关系
    9.1.4平直度表示法
    9.2板形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知识
    9.2.1轧制力的三元理论
    9.2.2轧件的不均匀变形及其对板形的影响
    9.2.3轧制时的张应力
    9.2.4轧件的残余应力
    9.2.5轧辊的弹性变形
    9.2.6轧辊热凸度的计算
    9.3板形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
    9.3.1弯辊技术
    9.3.2轧辊轴移技术
    9.3.3改变轧辊凸度
    9.4板形仿真及对板形问题的分析
    9.4.1产品板形的确定——板形方程
    9.4.2轧制因素对板形的影响
    9.4.3板形控制技术及控制效果
    9.4.4横向刚度的数学及几何描述
    9.5板形综合治理
    9.5.1板形综合治理策略
    9.5.2产品诊断
    9.5.3原料精度
    9.5.4各工序的板形治理

    第10章工艺规程制订的理论基础
    10.1最优化技术的基础知识
    10.1.1统筹法及优选法
    10.1.2线性规划
    10.1.3动态规划
    10.1.4不确定规划
    10.2最佳参数选择
    10.2.1工作辊径的选择
    10.2.2轧制速度选择
    10.3工艺方案最优选择
    10.3.1孔型系统的选择
    10.3.2工艺制度优化
    10.3.3优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10.4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原则

    第11章轧制生产过程仿真的理论基础
    11.1轧制生产系统
    11.1.1现代轧制生产是一个巨系统
    11.1.2轧制生产系统的分析方法
    11.2轧制生产系统的数学特征及仿真
    11.2.1关于非确定性的哲学思考
    11.2.2离散事件仿真方法的基本原理
    11.2.3离散事件仿真方法
    11.2.4离散事件仿真语言
    11.3轧制生产物流学
    11.3.1物流学基础知识
    11.3.2轧制生产的物流学特征
    11.4轧制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11.4.1方坯连铸-连轧(CC-CR)物流系统仿真
    11.4.2宽带连铸-连轧(CC-CR)物流系统仿真
    11.4.3“上引-盘拉”紫铜小管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第12章轧制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技术
    12.1生产运作管理及管理系统
    12.1.1生产运作管理系统
    12.1.2生产作业计划
    12.1.3冶金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实施及控制
    12.2冶金一体化生产-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
    12.3作业计划编制
    12.3.1冶-铸-轧一体化作业计划编制和控制的困难性
    12.3.2冶-铸-轧一体化作业计划的编制
    12.4冶-铸-轧一体化作业计划的动态变更
    12.4.1一体化生产系统稳定性分析
    12.4.2冶金一体化生产系统在线计划调整策略的制订
    12.5作业计划的评价分析
    12.5.1冶-铸-轧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仿真模型
    12.5.2冶-铸-轧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仿真结果
    12.5.3简单的分析
    12.6生产分析
    12.6.1市场需求带来的问题
    12.6.2设备故障和生产操作
    12.6.3生产管理状况
    12.6.4库存状况
    12.6.5综合收得率
    12.7信息发掘及利用
    12.7.1信息利用中的问题
    12.7.2信息利用举例
    12.7.3培训仿真器及虚拟实验室

    第13章产品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关键技术
    13.1产品质量
    13.1.1质量要求
    13.1.2产品精度与成本的关系
    13.1.3产品几何精度标准
    13.2质量管理
    13.2.1质量管理的发展简述
    13.2.2全面质量管理
    13.2.3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13.2.4质量管理数学工具
    13.3厚板厂质量管理系统
    13.3.1产品质量的协同管理
    13.3.2厚板厂质量管理系统
    13.4产品缺陷及工序的管理和控制
    13.5质量控制
    13.5.1质量控制追求的目标
    13.5.2无目标值的质量控制
    13.5.3无缝钢管壁厚不均分析
    13.5.4无缝钢管壁厚精度的控制

    第14章产品性能预报及控制的理论基础
    14.1冶金学因素及合金设计
    14.1.1合金成分的主要作用
    14.1.2化学成分、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4.2热轧的高温热力学过程
    14.3形变热处理及控制轧制
    14.3.1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类型
    14.3.2控制轧制时奥氏体晶粒的三个变化阶段
    14.3.3控制轧制工艺参数设计
    14.4轧制产品性能预报及控制
    14.4.1性能预报模型
    14.4.2金属学模型
    14.4.3热学模型
    14.4.4性能预报系统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轧制工程学
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 东北大学RAL成果汇编
王国栋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理论
张小平 编
轧制工程学
轧制变厚度板材成形技术
张华伟
轧制工程学
轧制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赵刚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工程学(第2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康永林、孙建林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
郑申白、史东日、马劲红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工艺润滑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
孙建林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
任勇、程晓茹 编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过程自动化
丁修堃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工艺润滑原理、技术与应用
孙建林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参数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刘相华 著
轧制工程学
轧制工程学
康永林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轧制工程学
计算轧制工程学
贺毓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