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翻译伦理思想研究

鲁迅的翻译伦理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100187879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6页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本研究把鲁迅的翻译活动分为早期(1903―1908)、中期(1909―1926)和后期(1927―1936)三个阶段,并从社会功用和政治视角探讨了鲁迅翻译活动的伦理演变,挖掘鲁迅翻译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化历程。同时,本研究从鲁迅翻译活动中的真善美、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三个方面分析鲁迅的伦理价值取向,发现鲁迅始终将国家与民族进步之大任扛于自己肩上,表现出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翻译活动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进化论思想以及尼采“超人”生命哲学的影响,鲁迅的“中间物”思想逐渐形成,这是鲁迅翻译伦理观念和原则的哲学基础。他把自己、文学创作和翻译等均视为“中间物”,其翻译策略经历了意译、直译乃至“硬译”的发展变化,语言策略也从文言文转向白话文乃至现代文,主张重译和复译。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过不同阶段的实践和思考之后,在其政治意识的影响下,鲁迅形成了正义、责任、诚信、忠实和异化等鲜明的翻译伦理原则,实现了与其崇高政治目标相契合的翻译伦理意图,那便是期望改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改善中国传统文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唤醒麻木落后的国民,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实现救国救民的最终目标。   
     骆贤凤,男,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湖北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多次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交流访问,曾在英国奇彻斯特大学(2005.07―2005.09)和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2014.07―2014.12)进行“翻译与文化”的专题研究。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英汉语比较、中西比较诗学以及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翻译》《文艺理论与批评》《民族文学研究》《译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9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地厅级和校级科(教)研课题10余项。 前言 第一章 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 第一节 翻译活动的伦理属性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 第三节 国内外翻译伦理研究述评 第二章 鲁迅翻译研究概况 第一节 关于鲁迅翻译思想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鲁迅翻译贡献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鲁迅翻译策略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鲁迅翻译作品的研究 第三章 鲁迅翻译活动的伦理演变 第一节 鲁迅翻译伦理演变的时间维度 第二节 鲁迅翻译伦理演变的社会功用维度 第三节 鲁迅翻译伦理演变的政治维度 第四章 鲁迅翻译的伦理价值取向 第一节 鲁迅翻译活动中的真善美 第二节 鲁迅翻译活动中的平等意识 第三节 鲁迅翻译活动中的责任意识 第五章 鲁迅翻译伦理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鲁迅“中间物”伦理思想的缘由 第二节 “中间物”思想的中西伦理学渊源 第三节 “中间物”思想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第六章 鲁迅翻译的伦理原则 第一节 正义的伦理原则 第二节 责任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 诚信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 忠实的伦理原则 第五节 异化的伦理原则 第七章 鲁迅翻译伦理与政治的契合 第一节 鲁迅翻译活动的政治性 第二节 鲁迅翻译政治中的伦理意识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研究把鲁迅的翻译活动分为早期(1903―1908)、中期(1909―1926)和后期(1927―1936)三个阶段,并从社会功用和政治视角探讨了鲁迅翻译活动的伦理演变,挖掘鲁迅翻译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化历程。同时,本研究从鲁迅翻译活动中的真善美、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三个方面分析鲁迅的伦理价值取向,发现鲁迅始终将国家与民族进步之大任扛于自己肩上,表现出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翻译活动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进化论思想以及尼采“超人”生命哲学的影响,鲁迅的“中间物”思想逐渐形成,这是鲁迅翻译伦理观念和原则的哲学基础。他把自己、文学创作和翻译等均视为“中间物”,其翻译策略经历了意译、直译乃至“硬译”的发展变化,语言策略也从文言文转向白话文乃至现代文,主张重译和复译。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过不同阶段的实践和思考之后,在其政治意识的影响下,鲁迅形成了正义、责任、诚信、忠实和异化等鲜明的翻译伦理原则,实现了与其崇高政治目标相契合的翻译伦理意图,那便是期望改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改善中国传统文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唤醒麻木落后的国民,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实现救国救民的最终目标。   
  • 作者简介:
     骆贤凤,男,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湖北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多次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交流访问,曾在英国奇彻斯特大学(2005.07―2005.09)和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2014.07―2014.12)进行“翻译与文化”的专题研究。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英汉语比较、中西比较诗学以及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翻译》《文艺理论与批评》《民族文学研究》《译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9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地厅级和校级科(教)研课题10余项。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 第一节 翻译活动的伦理属性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 第三节 国内外翻译伦理研究述评 第二章 鲁迅翻译研究概况 第一节 关于鲁迅翻译思想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鲁迅翻译贡献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鲁迅翻译策略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鲁迅翻译作品的研究 第三章 鲁迅翻译活动的伦理演变 第一节 鲁迅翻译伦理演变的时间维度 第二节 鲁迅翻译伦理演变的社会功用维度 第三节 鲁迅翻译伦理演变的政治维度 第四章 鲁迅翻译的伦理价值取向 第一节 鲁迅翻译活动中的真善美 第二节 鲁迅翻译活动中的平等意识 第三节 鲁迅翻译活动中的责任意识 第五章 鲁迅翻译伦理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鲁迅“中间物”伦理思想的缘由 第二节 “中间物”思想的中西伦理学渊源 第三节 “中间物”思想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第六章 鲁迅翻译的伦理原则 第一节 正义的伦理原则 第二节 责任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 诚信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 忠实的伦理原则 第五节 异化的伦理原则 第七章 鲁迅翻译伦理与政治的契合 第一节 鲁迅翻译活动的政治性 第二节 鲁迅翻译政治中的伦理意识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鲁迅的翻译伦理思想研究
新应用大学英语(职场篇·拓展训练4 附光盘)
骆贤凤、朱战炜、张克建 编
鲁迅的翻译伦理思想研究
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
骆贤凤 著
鲁迅的翻译伦理思想研究
英汉/汉英口译教程
骆贤凤 主编;马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