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2版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5
版次: 2
ISBN: 9787111651383
定价: 5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1页
字数: 480千字
6人买过
  • 本书共7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工作原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并在重点章节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实验。本书的特点是概念准确、内容简洁、难度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新发展。
      本书可供电气类、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本书免费提供电子课件,欢迎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登录www cmpeducom 免费注册、审核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QQ:1157122010,
      电话:01088379753)。 目录

    前言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21网络的拓扑结构

    122按覆盖范围分类

    123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网络

    13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13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32计算机通信网络

    133计算机互联网络

    134高速互联网络

    13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网络交换

    151电路交换技术

    152分组交换技术

    153报文交换技术

    154电路、分组、报文交换的特点和比较 

    16互联网概述 

    161互联网的定义 

    162互联网发展简史 

    163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164互联网的组成

    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172分层和协议

    173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74TCP/IP参考模型

    175本书使用的体系结构

    176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8习题

    第2章物理层

    21物理层的基础知识

    21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212物理层的媒体

    213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22数据通信模型

    23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231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

    232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

    233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

    234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235信道延迟(Channel Delay)

    236调制及解调

    24导向型传输媒体

    241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242双绞线(Twisted Pair Wire)

    243光纤(Optical Fiber)

    25非导向型传输媒体

    251无线传输(Wireless transmission)

    252短波传输(Shortwave Communication)

    253微波通信(Microwave Communication)

    254红外通信(Infrared Communication)

    255激光通信(Laser Communication)

    26信道复用技术

    261频分复用技术(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2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3统计复用技术(Statistic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4波分复用技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5码分复用技术(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6空分复用技术(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7极化波复用技术(Polarizati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27宽带接入技术

    271铜线接入技术(xDSL)

    27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273光纤接入技术

    274无线接入技术

    28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

    31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

    311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312帧同步

    313透明传输

    314差错控制

    32点对点协议(PPP)

    321PPP的组成

    322PPP的帧格式

    323LCP和NCP

    324PPP的工作过程

    33共享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4以太网

    341以太网的发展

    342以太网物理层

    343以太网MAC子层协议

    344CSMA/CD协议

    345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346快速以太网

    347千兆以太网

    348万兆以太网

    35以太网的扩展

    3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3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353以太网交换机

    36无线局域网

    36180211 WLAN 网络结构

    36280211 WLAN物理层

    36380211 WLAN MAC层

    364无线局域网设备

    365公共无线局域网(PWLAN)

    366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

    37虚拟局域网(VLAN)

    371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372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

    373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38虚拟局域网划分实验

    39习题

    第4章网络层

    41网络层的基本问题

    411网络层及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412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42互联网协议(IP)

    42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422IP地址的分类

    423IP报文结构与首部格式

    424地址解析及安全漏洞

    425网络层IP分组转发的流程

    43子网划分和路由聚合

    431子网划分和路由聚合的必要性

    432子网划分

    433子网的分组转发过程

    434路由聚合(无分类域间路由CIDR)

    4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41ICMP报文格式

    442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443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举例

    444Tracert命令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举例

    45网络层的路由选择算法

    451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452路由信息协议

    45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454边界网关协议

    46IPv6

    461IPv6概述

    462IPv6地址表示

    463IPv6地址分类

    464IPv6报文格式

    465ICMPv6

    47移动IP

    471移动性管理

    472移动IP

    473移动IPv6

    48网络地址转换(NAT)和虚拟专用网(VPN)

    481网络地址转换(NAT)

    482虚拟专用网(VPN)

    49习题

    第5章传输层

    51传输服务

    51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512传输层协议分类 

    513端口和套接字

    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21UDP的特点

    522UDP报文格式

    523UDP泛洪攻击

    53传输控制协议(TCP)

    531TCP的特点

    532TCP报文格式

    533TCP泛洪攻击

    534可靠传输的工
  • 内容简介:
    本书共7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工作原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并在重点章节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实验。本书的特点是概念准确、内容简洁、难度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新发展。
      本书可供电气类、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本书免费提供电子课件,欢迎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登录www cmpeducom 免费注册、审核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QQ:1157122010,
      电话:01088379753)。
  •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21网络的拓扑结构

    122按覆盖范围分类

    123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网络

    13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13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32计算机通信网络

    133计算机互联网络

    134高速互联网络

    13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网络交换

    151电路交换技术

    152分组交换技术

    153报文交换技术

    154电路、分组、报文交换的特点和比较 

    16互联网概述 

    161互联网的定义 

    162互联网发展简史 

    163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164互联网的组成

    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172分层和协议

    173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74TCP/IP参考模型

    175本书使用的体系结构

    176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8习题

    第2章物理层

    21物理层的基础知识

    21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212物理层的媒体

    213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22数据通信模型

    23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231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

    232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

    233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

    234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235信道延迟(Channel Delay)

    236调制及解调

    24导向型传输媒体

    241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242双绞线(Twisted Pair Wire)

    243光纤(Optical Fiber)

    25非导向型传输媒体

    251无线传输(Wireless transmission)

    252短波传输(Shortwave Communication)

    253微波通信(Microwave Communication)

    254红外通信(Infrared Communication)

    255激光通信(Laser Communication)

    26信道复用技术

    261频分复用技术(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2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3统计复用技术(Statistic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4波分复用技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5码分复用技术(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6空分复用技术(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267极化波复用技术(Polarizati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27宽带接入技术

    271铜线接入技术(xDSL)

    27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273光纤接入技术

    274无线接入技术

    28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

    31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

    311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312帧同步

    313透明传输

    314差错控制

    32点对点协议(PPP)

    321PPP的组成

    322PPP的帧格式

    323LCP和NCP

    324PPP的工作过程

    33共享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4以太网

    341以太网的发展

    342以太网物理层

    343以太网MAC子层协议

    344CSMA/CD协议

    345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346快速以太网

    347千兆以太网

    348万兆以太网

    35以太网的扩展

    3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3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353以太网交换机

    36无线局域网

    36180211 WLAN 网络结构

    36280211 WLAN物理层

    36380211 WLAN MAC层

    364无线局域网设备

    365公共无线局域网(PWLAN)

    366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

    37虚拟局域网(VLAN)

    371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372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

    373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38虚拟局域网划分实验

    39习题

    第4章网络层

    41网络层的基本问题

    411网络层及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412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42互联网协议(IP)

    42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422IP地址的分类

    423IP报文结构与首部格式

    424地址解析及安全漏洞

    425网络层IP分组转发的流程

    43子网划分和路由聚合

    431子网划分和路由聚合的必要性

    432子网划分

    433子网的分组转发过程

    434路由聚合(无分类域间路由CIDR)

    4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41ICMP报文格式

    442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443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举例

    444Tracert命令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举例

    45网络层的路由选择算法

    451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452路由信息协议

    45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454边界网关协议

    46IPv6

    461IPv6概述

    462IPv6地址表示

    463IPv6地址分类

    464IPv6报文格式

    465ICMPv6

    47移动IP

    471移动性管理

    472移动IP

    473移动IPv6

    48网络地址转换(NAT)和虚拟专用网(VPN)

    481网络地址转换(NAT)

    482虚拟专用网(VPN)

    49习题

    第5章传输层

    51传输服务

    51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512传输层协议分类 

    513端口和套接字

    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21UDP的特点

    522UDP报文格式

    523UDP泛洪攻击

    53传输控制协议(TCP)

    531TCP的特点

    532TCP报文格式

    533TCP泛洪攻击

    534可靠传输的工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王新良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儿科医生教您带婴儿
王新良、侯红艳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计算机网络/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王新良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父母是孩子是贴身医生
王新良、侯红艳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做孩子的家庭保健医: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养护
王新良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儿童常见病家庭养护
王新良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儿童特殊疾病家庭养护
王新良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儿童营养疾病家庭养护
王新良 主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如何让孩子少生病
王新良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1~2岁宝宝养育天天读
王新良、徐青 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0~1岁宝宝全程养育锦囊
王新良、王秀霞 主编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罗马神话故事
王新良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