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加拿大] ,
2012-01
版次: 1
ISBN: 9787214076977
定价: 32.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6页
字数: 198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9人买过
  •   玩,也能赚钱-- 一部“梦想变巨富”的实战教案!
      如何把梦想变成财富? 看史上26岁的69亿美元富翁是如何炼成的。 他,大学辍学,主修心理学却痴迷电脑。黑客起步,他用一周时间创建了风靡世界的Facebook网站。 目前他是《时代》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福布斯》排行榜最年轻亿万富翁的首位。 聪明的人有很多,但情商、逆商与智商同等高度的人有几个? 《梦与钱的距离》告诉你如何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成功! 《梦与钱的距离》是一本针对青少年的励志类图书。以成功人士为榜样,从他们身上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舒展,自由撰稿人、两性心理专栏作家。现居北京。文笔老练辛辣、独具风格。主要作品有《走开,别动我的男人》、《我就是豪门》、《我想我会一直孤单》等,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第1章 《时代》的新宠儿

    2010年12月15日,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公布了他们评选出的“2010时代年度风云人物”,年仅26岁的Facebook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地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在此之前,当选呼声最高的是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以揭露世界各国丑闻黑幕为己任的“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不过最终,《时代》杂志选择了扎克伯格。

    对IT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在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位程序员出身的人因为自己的作品而获此殊荣;同时,在历届年度人物中,扎克伯格也以26岁的年纪排在最年轻的当选者第二位,仅次于1927年25岁的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

    面对这位年纪轻轻的计算机天才,同时也是IT行业里又一个纯粹依靠技术创新而获得巨大财富的亿万富翁,人们无法不好奇: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他的成功有可能被复制吗?……

    也许只有走进马克·扎克伯格那不平凡的创业人生,你才能真正了解,这位《时代》新宠儿是如何不可思议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全世界人的“脸谱”

    扎克伯格时代

    Facebook牌吸金器

    中国:扎克伯格来了!



    第2章 《社交网络》?那只是一部电影

    当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决定将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时,或许还没有那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芬奇导演大概也没想到这部电影竟会如此火爆:票房丰收,得奖无数,还捧红了许多新人。然而对扎克伯格本人来说,忽然被推到所有人的关注之下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他更愿意像从前那样,做一个网络世界背后的主宰。

    更糟糕的是,电影中的他不是个招人喜欢的家伙,这或许并非他本来的面貌,不过观众向来懒得思考电影与现实的差别。当然,对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各种利益纠葛与是是非非是必不可少的经历,抛开电影中夸张的情节,那个真实的扎克伯格,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不一样的“社交网络”

    银幕上的故事纯属虚构

    马克·扎克伯格式社交



    第3章 5亿人的虚拟帝国? Facebook是什么?

    尽管从创立一直到现在,中国大陆的网民依然不能成功登录Facebook网站,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短短七八年间,这个诞生于哈佛大学学生寝室的小网站已经发展成汇聚全球5亿用户的庞大网络社交体系,而且依然在不断扩张,它的估值也从最初的几亿美元攀升到几百亿,对那些第一次接触Facebook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话。

    Facebook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数亿人对其痴迷到依赖的地步?有些Facebook用户甚至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这个网站,然后一整天泡在上面,哪怕在上班时冒着被老板训斥的危险。对于Web 2.0时代的网民而言,Facebook几乎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站,你可以用它交友、了解资讯、发表博客,甚至玩游戏、听音乐,在网络世界里,它就是一个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难怪Facebook经常被描述为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的网络“国家”。

    一个自由的组织

    最复杂的过程,只需几招

    高度满足用户的乐趣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第4章 个性十足的IT天才

    或许有人认为马克·扎克伯格运气太好,一个突发奇想的点子就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然而,当我们回溯、挖掘扎克伯格的人生经历时发现,这一切其实并不偶然,从少年时代起,扎克伯格有着与其他成功人士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虽然本·麦兹里奇将他形容为“纯属意外的亿万富翁”,但是读完本章后,所有的人都从此相信这个“意外”并不意外。

    上帝的礼物

    十年磨一剑

    初露锋芒

    连着同一条轨迹



    第5章 还是要去哈佛上学

    高中毕业后,扎克伯格获得了一个年薪100万美元的工作机会,在微软或美国在线中二选一,然而他拒绝了。在很多技术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几辈子都不应该错过的机会,但扎克伯格不这么想,原因很简单,他要去哈佛上学。但这其中还隐藏着许多人没有读出来的潜台词,那就是100万美元对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他渴望的,是更大的成功,这个理想只有在哈佛才能实现。

    可究竟哈佛最后给予了他什么?

    坚持自己的判断

    性格决定命运



    第6章 Facebook的诞生

    2003年,还是哈佛大学二年级生的马克·扎克伯格就已经在学校里创出了名堂,原因还是他开发的富有特色的网络应用程序。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起初设计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觉得好玩,就像他一直以来做的那样,然而就在这些仅仅为了有趣而花费大把时间精力鼓捣出的程序中,扎克伯格找到了未来他甚至打算托付一生的事业。于是,七年之后风靡全球的Facebook就这样在哈佛大学一间毫不起眼的寝室里诞生了,而它的起因,竟然是个恶作剧。

    所谓天才,是指有准备的人

    Facebook的前身

    是启发还是剽窃

    如何让世界更开放



    第7章 辍学去创业!

    1979年,年仅19岁的比尔·盖茨预见到了软件业的光明前景,他预言说:“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于是,当时仍在哈佛读书的盖茨毅然决定辍学,然后便有了统治全球软件行业的微软公司。

    二十多年后,他那同样雄心勃勃的小学弟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讲堂聆听了他的一场演讲,那只是盖茨无数演讲中极其普通的一场,他告诉台下所有的听众,哈佛的一大优点就是你总可以回来继续完成学业,还说下一个比尔·盖茨很快就会出现,可能就在这个大厅里。当时大概盖茨自己都没想到,下一个比尔·盖茨真的就在这间大厅里诞生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向哈佛说“拜拜”

    学历与能力谁重要

    辍学浪潮

    要发展就必须融资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赚钱不是主要目的



    第8章 我不是盖茨第二

    马克·扎克伯格从不介意人们拿他与盖茨相比,相反,对于这样的比较,他在心底其实是欢迎的。当然,或许扎克伯格不是与盖茨同龄的人,没有劳伦斯·埃里森或者史蒂夫·乔布斯那么强烈的竞争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盖茨还是他的偶像。但这并不表示扎克伯格甘当盖茨第二。对于这位个性十足的CEO来说,盖茨是值得尊敬的,却也是他必须去超越的。毕竟他还很年轻,相信许多年以后,人们一定会把未来的创业者称为“扎克伯格第二”。

    我是扎克伯格

    我是CEO……

    我们是各自帝国的领袖

    我有我的王道



    第9章 可以不值钱,但必须要酷

    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人,在评价一件东西时往往只用“酷”和“不酷”这两个评语,凡是他们喜欢的,就是酷的。在一项针对美国大学生的调查中,Facebook在最酷的事物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iPod,足以证明Facebook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

    一件东西是不是酷,与它的创造者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学至上的乔布斯把苹果的产品打造成人见人爱的时尚,扎克伯格却更进一步,在网络上给人们开辟了一个最酷的展示空间。尽管生活中不修边幅,但马克·扎克伯格其实是一个很酷的人。

    他是如何养成深层次思想与性格上的酷的?

    平地一声雷

    他是魔术师

    从不低头的创业者



    第10章 不可思议的财富神话

    在IT行业,从来不缺少创业的神话,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甲骨文的劳伦斯·埃里森、谷歌的拉里·佩奇,如今早已是各大富豪榜上响当当的名字。不同于洛克菲勒、山姆·沃尔顿这样的老牌资本家,IT界的富豪们往往有着高学历和强大的创造力,依靠技术创新从无到有,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巨大的财富。虽然以传统的眼光看来,这些成功故事好像天方夜谭,但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这短短数十年间,它们却在硅谷这个IT创业者的天堂里从不间断地上演着。

    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其实并不偶然,然而与前辈们不同的是,Facebook并非制造产品,也不提供咨询,它只是给了人们一个在网络世界里交往的场所。起初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赚钱并不是目的,甚至他自己都不认为这个网站有可能盈利,但七年之后,他却因此而成为了亿万富翁,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Facebook究竟是如何成就了这个年仅26岁的IT新富豪?

    平台是一切的基础

    前所未有的广告模式

    在全世界盈利

    将主动权紧紧抓在手



    第11章 低调的亿万富翁

    住豪宅、开豪车、开派对、醉生梦死……这几乎成了人们对暴发户们的一贯印象。不过扎克伯格并非这样的人。虽然他的发家有点暴发户的气质,但他本人其实出身优渥,金钱对他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于是,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低碳环保”型的亿万富翁:住在最普通的公寓里,开着最便宜的车,永远一副大学生的装束。奥巴马总统前往Facebook公司演讲时,难得穿起西装的扎克伯格竟让总统都觉得不习惯,建议他们“干脆一起把西服都脱了吧!”这便是扎克伯格的个人风格,也许和前辈比尔·盖茨一样,在他眼中,财富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简单生活 就是这样简单

    财富是一种态度

    慈善与财富无关



    第12章 爱情未必都像童话

    都是拜那些烂俗的剧情所赐,似乎所有有钱人的爱情故事都要披上一件浪漫的外衣。然而不是每一对新人都应该像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那么高调,马克·扎克伯格恰恰就是那种低调到家的人。说起来,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的交往并没有太多的故事可说,扎克伯格也不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因为一次失恋而创办Facebook公司。真实的爱情故事未必都像童话,但其中的幸福与甜蜜却是相同的。

    并不浪漫的相遇

    貌似平凡的王子

    普莉希拉:又一个幸运的女人?



    第13章 事业与朋友

    如同二十世纪下半叶,被日本企业发扬光大的公司管理文化所强调的那样,出色的领导“团队(team)”是一个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并且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的商业人士所重视。扩大到研发领域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环境越来越复杂、科技越来越先进的时代,没有哪个天才可以单枪匹马地创立一家公司并独立驾驭它。

    毫无疑问,马克·扎克伯格是一个技术天才,他对网络发展趋势的把握和与其年龄不符的大局观,又让他具有了与生俱来成为CEO的潜质,然而,Facebook的成功不是扎克伯格一个人的功劳,从创业之初就和他并肩作战的哈佛好友,到公司发展过程中给予了他极大帮助的同事、伙伴,Facebook杰出的工作团队保证了它在社交网络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兼顾事业与友情常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有时甚至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每一位成功的CEO都有这样的烦恼,但你不得不去承受这个无奈的事实。

    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们

    不得不说的肖恩·帕克

    人生总难尽善尽美



    附录一 各界精英热议Facebook

    附录二 中国80后自主创业企业家

    附录三 马克·扎克伯格小贴士

    后记 Facebook启示录:财富源于你的梦想
  • 内容简介:
      玩,也能赚钱-- 一部“梦想变巨富”的实战教案!
      如何把梦想变成财富? 看史上26岁的69亿美元富翁是如何炼成的。 他,大学辍学,主修心理学却痴迷电脑。黑客起步,他用一周时间创建了风靡世界的Facebook网站。 目前他是《时代》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福布斯》排行榜最年轻亿万富翁的首位。 聪明的人有很多,但情商、逆商与智商同等高度的人有几个? 《梦与钱的距离》告诉你如何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成功! 《梦与钱的距离》是一本针对青少年的励志类图书。以成功人士为榜样,从他们身上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 作者简介:
      舒展,自由撰稿人、两性心理专栏作家。现居北京。文笔老练辛辣、独具风格。主要作品有《走开,别动我的男人》、《我就是豪门》、《我想我会一直孤单》等,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 目录:
    第1章 《时代》的新宠儿

    2010年12月15日,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公布了他们评选出的“2010时代年度风云人物”,年仅26岁的Facebook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地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在此之前,当选呼声最高的是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以揭露世界各国丑闻黑幕为己任的“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不过最终,《时代》杂志选择了扎克伯格。

    对IT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在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位程序员出身的人因为自己的作品而获此殊荣;同时,在历届年度人物中,扎克伯格也以26岁的年纪排在最年轻的当选者第二位,仅次于1927年25岁的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

    面对这位年纪轻轻的计算机天才,同时也是IT行业里又一个纯粹依靠技术创新而获得巨大财富的亿万富翁,人们无法不好奇: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他的成功有可能被复制吗?……

    也许只有走进马克·扎克伯格那不平凡的创业人生,你才能真正了解,这位《时代》新宠儿是如何不可思议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全世界人的“脸谱”

    扎克伯格时代

    Facebook牌吸金器

    中国:扎克伯格来了!



    第2章 《社交网络》?那只是一部电影

    当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决定将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时,或许还没有那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芬奇导演大概也没想到这部电影竟会如此火爆:票房丰收,得奖无数,还捧红了许多新人。然而对扎克伯格本人来说,忽然被推到所有人的关注之下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他更愿意像从前那样,做一个网络世界背后的主宰。

    更糟糕的是,电影中的他不是个招人喜欢的家伙,这或许并非他本来的面貌,不过观众向来懒得思考电影与现实的差别。当然,对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各种利益纠葛与是是非非是必不可少的经历,抛开电影中夸张的情节,那个真实的扎克伯格,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不一样的“社交网络”

    银幕上的故事纯属虚构

    马克·扎克伯格式社交



    第3章 5亿人的虚拟帝国? Facebook是什么?

    尽管从创立一直到现在,中国大陆的网民依然不能成功登录Facebook网站,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短短七八年间,这个诞生于哈佛大学学生寝室的小网站已经发展成汇聚全球5亿用户的庞大网络社交体系,而且依然在不断扩张,它的估值也从最初的几亿美元攀升到几百亿,对那些第一次接触Facebook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话。

    Facebook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数亿人对其痴迷到依赖的地步?有些Facebook用户甚至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这个网站,然后一整天泡在上面,哪怕在上班时冒着被老板训斥的危险。对于Web 2.0时代的网民而言,Facebook几乎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站,你可以用它交友、了解资讯、发表博客,甚至玩游戏、听音乐,在网络世界里,它就是一个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难怪Facebook经常被描述为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的网络“国家”。

    一个自由的组织

    最复杂的过程,只需几招

    高度满足用户的乐趣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第4章 个性十足的IT天才

    或许有人认为马克·扎克伯格运气太好,一个突发奇想的点子就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然而,当我们回溯、挖掘扎克伯格的人生经历时发现,这一切其实并不偶然,从少年时代起,扎克伯格有着与其他成功人士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虽然本·麦兹里奇将他形容为“纯属意外的亿万富翁”,但是读完本章后,所有的人都从此相信这个“意外”并不意外。

    上帝的礼物

    十年磨一剑

    初露锋芒

    连着同一条轨迹



    第5章 还是要去哈佛上学

    高中毕业后,扎克伯格获得了一个年薪100万美元的工作机会,在微软或美国在线中二选一,然而他拒绝了。在很多技术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几辈子都不应该错过的机会,但扎克伯格不这么想,原因很简单,他要去哈佛上学。但这其中还隐藏着许多人没有读出来的潜台词,那就是100万美元对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他渴望的,是更大的成功,这个理想只有在哈佛才能实现。

    可究竟哈佛最后给予了他什么?

    坚持自己的判断

    性格决定命运



    第6章 Facebook的诞生

    2003年,还是哈佛大学二年级生的马克·扎克伯格就已经在学校里创出了名堂,原因还是他开发的富有特色的网络应用程序。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起初设计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觉得好玩,就像他一直以来做的那样,然而就在这些仅仅为了有趣而花费大把时间精力鼓捣出的程序中,扎克伯格找到了未来他甚至打算托付一生的事业。于是,七年之后风靡全球的Facebook就这样在哈佛大学一间毫不起眼的寝室里诞生了,而它的起因,竟然是个恶作剧。

    所谓天才,是指有准备的人

    Facebook的前身

    是启发还是剽窃

    如何让世界更开放



    第7章 辍学去创业!

    1979年,年仅19岁的比尔·盖茨预见到了软件业的光明前景,他预言说:“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于是,当时仍在哈佛读书的盖茨毅然决定辍学,然后便有了统治全球软件行业的微软公司。

    二十多年后,他那同样雄心勃勃的小学弟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讲堂聆听了他的一场演讲,那只是盖茨无数演讲中极其普通的一场,他告诉台下所有的听众,哈佛的一大优点就是你总可以回来继续完成学业,还说下一个比尔·盖茨很快就会出现,可能就在这个大厅里。当时大概盖茨自己都没想到,下一个比尔·盖茨真的就在这间大厅里诞生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向哈佛说“拜拜”

    学历与能力谁重要

    辍学浪潮

    要发展就必须融资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赚钱不是主要目的



    第8章 我不是盖茨第二

    马克·扎克伯格从不介意人们拿他与盖茨相比,相反,对于这样的比较,他在心底其实是欢迎的。当然,或许扎克伯格不是与盖茨同龄的人,没有劳伦斯·埃里森或者史蒂夫·乔布斯那么强烈的竞争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盖茨还是他的偶像。但这并不表示扎克伯格甘当盖茨第二。对于这位个性十足的CEO来说,盖茨是值得尊敬的,却也是他必须去超越的。毕竟他还很年轻,相信许多年以后,人们一定会把未来的创业者称为“扎克伯格第二”。

    我是扎克伯格

    我是CEO……

    我们是各自帝国的领袖

    我有我的王道



    第9章 可以不值钱,但必须要酷

    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人,在评价一件东西时往往只用“酷”和“不酷”这两个评语,凡是他们喜欢的,就是酷的。在一项针对美国大学生的调查中,Facebook在最酷的事物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iPod,足以证明Facebook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

    一件东西是不是酷,与它的创造者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学至上的乔布斯把苹果的产品打造成人见人爱的时尚,扎克伯格却更进一步,在网络上给人们开辟了一个最酷的展示空间。尽管生活中不修边幅,但马克·扎克伯格其实是一个很酷的人。

    他是如何养成深层次思想与性格上的酷的?

    平地一声雷

    他是魔术师

    从不低头的创业者



    第10章 不可思议的财富神话

    在IT行业,从来不缺少创业的神话,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甲骨文的劳伦斯·埃里森、谷歌的拉里·佩奇,如今早已是各大富豪榜上响当当的名字。不同于洛克菲勒、山姆·沃尔顿这样的老牌资本家,IT界的富豪们往往有着高学历和强大的创造力,依靠技术创新从无到有,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巨大的财富。虽然以传统的眼光看来,这些成功故事好像天方夜谭,但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这短短数十年间,它们却在硅谷这个IT创业者的天堂里从不间断地上演着。

    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其实并不偶然,然而与前辈们不同的是,Facebook并非制造产品,也不提供咨询,它只是给了人们一个在网络世界里交往的场所。起初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赚钱并不是目的,甚至他自己都不认为这个网站有可能盈利,但七年之后,他却因此而成为了亿万富翁,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Facebook究竟是如何成就了这个年仅26岁的IT新富豪?

    平台是一切的基础

    前所未有的广告模式

    在全世界盈利

    将主动权紧紧抓在手



    第11章 低调的亿万富翁

    住豪宅、开豪车、开派对、醉生梦死……这几乎成了人们对暴发户们的一贯印象。不过扎克伯格并非这样的人。虽然他的发家有点暴发户的气质,但他本人其实出身优渥,金钱对他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于是,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低碳环保”型的亿万富翁:住在最普通的公寓里,开着最便宜的车,永远一副大学生的装束。奥巴马总统前往Facebook公司演讲时,难得穿起西装的扎克伯格竟让总统都觉得不习惯,建议他们“干脆一起把西服都脱了吧!”这便是扎克伯格的个人风格,也许和前辈比尔·盖茨一样,在他眼中,财富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简单生活 就是这样简单

    财富是一种态度

    慈善与财富无关



    第12章 爱情未必都像童话

    都是拜那些烂俗的剧情所赐,似乎所有有钱人的爱情故事都要披上一件浪漫的外衣。然而不是每一对新人都应该像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那么高调,马克·扎克伯格恰恰就是那种低调到家的人。说起来,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的交往并没有太多的故事可说,扎克伯格也不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因为一次失恋而创办Facebook公司。真实的爱情故事未必都像童话,但其中的幸福与甜蜜却是相同的。

    并不浪漫的相遇

    貌似平凡的王子

    普莉希拉:又一个幸运的女人?



    第13章 事业与朋友

    如同二十世纪下半叶,被日本企业发扬光大的公司管理文化所强调的那样,出色的领导“团队(team)”是一个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并且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的商业人士所重视。扩大到研发领域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环境越来越复杂、科技越来越先进的时代,没有哪个天才可以单枪匹马地创立一家公司并独立驾驭它。

    毫无疑问,马克·扎克伯格是一个技术天才,他对网络发展趋势的把握和与其年龄不符的大局观,又让他具有了与生俱来成为CEO的潜质,然而,Facebook的成功不是扎克伯格一个人的功劳,从创业之初就和他并肩作战的哈佛好友,到公司发展过程中给予了他极大帮助的同事、伙伴,Facebook杰出的工作团队保证了它在社交网络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兼顾事业与友情常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有时甚至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每一位成功的CEO都有这样的烦恼,但你不得不去承受这个无奈的事实。

    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们

    不得不说的肖恩·帕克

    人生总难尽善尽美



    附录一 各界精英热议Facebook

    附录二 中国80后自主创业企业家

    附录三 马克·扎克伯格小贴士

    后记 Facebook启示录:财富源于你的梦想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人生
夜未眠 著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潜意识:向内探寻隐藏的自我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著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释梦
[意]布鲁诺·巴拉 著;杨鲁静 译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非梦
李清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追求
金一平 编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醉
巴金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马——思想蓝皮书
何向阳 著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健康:《黄帝内经》释梦版(徐文兵新作,破译梦境背后的密码,预知身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吉凶祸福。)
徐文兵 著;紫图 出品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醉
巴金 著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健康
[美]温泽 著;蔡传喜 译;桂琳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中国文化研究:2018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暨“一带一路”梦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詹石窗、谢荣增、谢清果 著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梦与释梦
布鲁诺·巴拉 著;杨鲁静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管理工作的本质
[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著;方海萍 译;湛庐文化 出品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经济学中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解析()
[加拿大]彼得·B. 摩根 著;林相森 张乔 译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海外中国研究·云南禄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加拿大]宝森(Laurel Bossen) 著;胡玉坤 译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穿过内心那片深海 :帮助146个国家超过300万人的自我疗愈工程
[加拿大]谢莉娜·艾雅娜(Sheleana Aiyana) 著;闻达 译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杰出投资者的顶层认知:金融市场更强大的“聪明钱”如何思考、决策?(资产达1.35万亿美元普信集团的投资之道)
[加拿大]塞巴斯蒂安·佩奇(Sébastien Page)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波可和她的鼓
[加拿大]马修·福赛斯 著绘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岩石边坡工程
[加拿大]邓肯·C.怀利(Duncan C.Wyllie)著 郭麒麟 向能武 孙云志 卢树盛 译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加拿大]瓦茨拉夫·斯米尔 后浪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加拿大]罗宾·夏玛Robin Sharma 著;颉腾文化 出品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儿童版世界简史
[加拿大]伊丽莎白·麦克劳德 (加)弗里达·维新斯基 编著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子弹头列车(加拿大华裔作家邓敏灵作品,移民子女追溯原生家庭创痛之短篇小说集,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盛赞)
[加拿大]邓敏灵
梦与钱的距离:如何超越比尔.盖茨
控制之道:过程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加拿大] 周风晞
[加拿大] 周风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