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2-10
版次: 1
ISBN: 9787559848239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分类: 社会文化
46人买过
  • 本书是熊秉真教授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著作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在国内的首部中译本,对宋代以降中国传统社会的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和童年做了大量史料性的研究,以再现近世中国的幼童生活以及成人的育儿生活。主体分为三编八章,辅以46幅精美的中国古代反映儿童养育和生活的插图,从婴幼儿的养育、医疗、心理情感、社会生活、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等多角度展现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宋代以来中国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定义与关照,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在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文明发展、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同时展现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本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史研究者,传统中国社会、家庭、性别研究者等都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熊秉真,加州大学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理事会教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近世儿童史、中西性别研究、中国医疗文化史。代表著作有《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幼医与幼蒙: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等。 目 录

    导言 传统中国的儿童与童年/1

    第一编 身体状况/29

    第一章 对儿童的诊治/30

    一、幼科医学/32

    二、专门知识的普及/35

    三、幼科医学的专业化/37

    四、政府的作用/40

    五、儒士的参与/43

    六、结论/44

    第二章 新生儿照护/46

    一、文献和主要趋势/48

    二、新生儿护理程序/50

    三、脐风和断脐法/52

    四、新生儿身体清洁活动/57

    五、新生儿急救/63

    六、专业知识的普及/66

    七、历史影响/68

    八、结论/69

    第三章 哺乳和哺育/70

    一、传统的哺乳法/72

    二、哺育与婴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84

    三、医案中的例证/87

    四、普通观察/90

    五、结论/92

    第二编 社会生活/93

    第四章 养育方式/94

    一、传统幼教模式/97

    二、母哺父教/98

    三、学习指导/100

    四、父亲的职责/103

    五、共育子女/104

    六、“读书种子”与一般男童/108

    七、结论/115

    第五章 情感建构/117

    一、模范母亲/120

    二、寡母/123

    三、母亲的双重角色/126

    四、苦难的母亲与她身负重任的儿子/130

    五、母亲的声音/130

    六、儿子心目中的母亲/131

    七、怀念母亲/135

    八、结论/139

    第六章 情感世界/140

    一、参与照料的成人/141

    二、祖辈、姑姨及佣仆/142

    三、“母亲”集会/143

    四、父亲的行踪/146

    五、死亡的震撼/148

    六、丧亲之痛/151

    七、成长中的苦乐/153

    八、结论/161

    第三编 多样性/163

    第七章 女童期/164

    一、女童期的界定/165

    二、女童的养育/167

    三、日常供给/173

    四、转变和逃离/184

    五、结论/196

    第八章 概念与现实/199

    一、规范性观点/200

    二、成人的憧憬/201

    三、好孩子/203

    四、寻觅近世历史上的儿童和童年/204

    五、互动的世界/205

    六、生命的循环/213

    七、儿童的视角/216

    八、儿童的声音/219

    九、结论/227

    结语/229

    参考文献/239

    索引/259

    译者的话/265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熊秉真教授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著作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在国内的首部中译本,对宋代以降中国传统社会的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和童年做了大量史料性的研究,以再现近世中国的幼童生活以及成人的育儿生活。主体分为三编八章,辅以46幅精美的中国古代反映儿童养育和生活的插图,从婴幼儿的养育、医疗、心理情感、社会生活、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等多角度展现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宋代以来中国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定义与关照,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在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文明发展、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同时展现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本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史研究者,传统中国社会、家庭、性别研究者等都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熊秉真,加州大学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理事会教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近世儿童史、中西性别研究、中国医疗文化史。代表著作有《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幼医与幼蒙: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等。
  • 目录:
    目 录

    导言 传统中国的儿童与童年/1

    第一编 身体状况/29

    第一章 对儿童的诊治/30

    一、幼科医学/32

    二、专门知识的普及/35

    三、幼科医学的专业化/37

    四、政府的作用/40

    五、儒士的参与/43

    六、结论/44

    第二章 新生儿照护/46

    一、文献和主要趋势/48

    二、新生儿护理程序/50

    三、脐风和断脐法/52

    四、新生儿身体清洁活动/57

    五、新生儿急救/63

    六、专业知识的普及/66

    七、历史影响/68

    八、结论/69

    第三章 哺乳和哺育/70

    一、传统的哺乳法/72

    二、哺育与婴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84

    三、医案中的例证/87

    四、普通观察/90

    五、结论/92

    第二编 社会生活/93

    第四章 养育方式/94

    一、传统幼教模式/97

    二、母哺父教/98

    三、学习指导/100

    四、父亲的职责/103

    五、共育子女/104

    六、“读书种子”与一般男童/108

    七、结论/115

    第五章 情感建构/117

    一、模范母亲/120

    二、寡母/123

    三、母亲的双重角色/126

    四、苦难的母亲与她身负重任的儿子/130

    五、母亲的声音/130

    六、儿子心目中的母亲/131

    七、怀念母亲/135

    八、结论/139

    第六章 情感世界/140

    一、参与照料的成人/141

    二、祖辈、姑姨及佣仆/142

    三、“母亲”集会/143

    四、父亲的行踪/146

    五、死亡的震撼/148

    六、丧亲之痛/151

    七、成长中的苦乐/153

    八、结论/161

    第三编 多样性/163

    第七章 女童期/164

    一、女童期的界定/165

    二、女童的养育/167

    三、日常供给/173

    四、转变和逃离/184

    五、结论/196

    第八章 概念与现实/199

    一、规范性观点/200

    二、成人的憧憬/201

    三、好孩子/203

    四、寻觅近世历史上的儿童和童年/204

    五、互动的世界/205

    六、生命的循环/213

    七、儿童的视角/216

    八、儿童的声音/219

    九、结论/227

    结语/229

    参考文献/239

    索引/259

    译者的话/265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幼医与幼蒙 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
熊秉真 著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
熊秉真 著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
熊秉真 主编;熊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