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劳动体制与中国国企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二元劳动体制与中国国企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5
版次: 1
ISBN: 9787522717470
定价: 7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本书从劳动体制的理论视角切入,通过对位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四家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意识到其正在被锁定为跨国资本代工厂时,采用了二元劳动体制为自身转型升级争取时机和空间。然而,同样面临技术水平滞后、劳资矛盾频发、市场机遇欠缺等难题,那些有能力保证内部生产共同体持续团结的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冲出重围、获得新生。国企二元劳动体制是中国双轨改革和新自由主义弹性积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但长远地看,并不利于国有工业企业稳定发展。 贾文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起草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助理、上海市“晨光人才”、上海大学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长期从事劳动社会学研究,围绕珠三角农民工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劳动模式与劳动关系变迁、新劳动形态等议题积累了诸多研究,出版专著《选择性放任:车间政治与国企企业劳动治理逻辑的形成》,并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共党史研究》、《开放时代》、《探索与争鸣》、《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论文全文被翻译为英文在海外出版。主持中国国家哲社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项目,曾获中国社会学学书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章  导论

    第二章  劳动体制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研究

      节  西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劳动体制变迁

      第二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升级的挫败

      第三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体制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企的劳动体制

    第三章  国企改革的政策历程

      节  国企改革起步期(1978—1992年)

      第二节  公司制改革(1992—1997年)

      第三节  推进股份制改造(1997—2002年)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期(2002—2012年)

      第五节  中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新时期(2012—2020年)

      第六节  国企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政策

    第四章  TY公司:入厂包工与二元劳动体制的兴起

      节  TY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入厂包工与TY公司的外协包工队

      第三节  “入厂包工”在TY公司出现的政治经济基础

      第四节  “入厂包工”的源起:跨国劳动过程下的生产重组

      第五节  “入厂包工”的发展:车间政治下的劳动力置换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ZG公司:派遣用工与二元劳动体制的发展

      节  ZG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ZG公司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ZG公司中的劳务派遣工

      第四节  ZG公司的二元劳动体制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DL公司:“精益—二元”劳动体制中的农民工劳动

      节  DL公司的建立与发展状况

      第二节  DL公司的生产过程:精益生产下的“去技术化”

      第三节  “精益—刻薄”体制下的农民工劳动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CS公司:数字智能产线与二元劳动体制的转变

      节  CS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CS公司的生产转型方式与二元劳动体制的松动

      第三节  CS公司的劳资关系状况与生产共同体的重建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从劳动体制的理论视角切入,通过对位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四家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意识到其正在被锁定为跨国资本代工厂时,采用了二元劳动体制为自身转型升级争取时机和空间。然而,同样面临技术水平滞后、劳资矛盾频发、市场机遇欠缺等难题,那些有能力保证内部生产共同体持续团结的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冲出重围、获得新生。国企二元劳动体制是中国双轨改革和新自由主义弹性积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但长远地看,并不利于国有工业企业稳定发展。
  • 作者简介:
    贾文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起草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助理、上海市“晨光人才”、上海大学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长期从事劳动社会学研究,围绕珠三角农民工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劳动模式与劳动关系变迁、新劳动形态等议题积累了诸多研究,出版专著《选择性放任:车间政治与国企企业劳动治理逻辑的形成》,并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共党史研究》、《开放时代》、《探索与争鸣》、《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论文全文被翻译为英文在海外出版。主持中国国家哲社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项目,曾获中国社会学学书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 目录:
    章  导论

    第二章  劳动体制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研究

      节  西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劳动体制变迁

      第二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升级的挫败

      第三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体制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企的劳动体制

    第三章  国企改革的政策历程

      节  国企改革起步期(1978—1992年)

      第二节  公司制改革(1992—1997年)

      第三节  推进股份制改造(1997—2002年)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期(2002—2012年)

      第五节  中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新时期(2012—2020年)

      第六节  国企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政策

    第四章  TY公司:入厂包工与二元劳动体制的兴起

      节  TY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入厂包工与TY公司的外协包工队

      第三节  “入厂包工”在TY公司出现的政治经济基础

      第四节  “入厂包工”的源起:跨国劳动过程下的生产重组

      第五节  “入厂包工”的发展:车间政治下的劳动力置换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ZG公司:派遣用工与二元劳动体制的发展

      节  ZG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ZG公司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ZG公司中的劳务派遣工

      第四节  ZG公司的二元劳动体制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DL公司:“精益—二元”劳动体制中的农民工劳动

      节  DL公司的建立与发展状况

      第二节  DL公司的生产过程:精益生产下的“去技术化”

      第三节  “精益—刻薄”体制下的农民工劳动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CS公司:数字智能产线与二元劳动体制的转变

      节  CS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CS公司的生产转型方式与二元劳动体制的松动

      第三节  CS公司的劳资关系状况与生产共同体的重建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