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2-12
版次: 1
ISBN: 9787030701770
定价: 1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6页
字数: 341.000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本书从区域概况和人口分布着手,介绍了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从公里格网到国家和地区,定量揭示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与限制性及其地域特征。 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目的 4 

    1.1.3 研究目标 5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6 

    1.2.1 研究思路 6 

    1.2.2 技术方法 8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0 

    1.4 基本认识与主要结论 10 

    1.4.1 区域土地特征与人口分布格局 11 

    1.4.2 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 11 

    1.4.3 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 12 

    1.4.4 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 13 

    1.4.5 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 14 

    1.4.6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 15

    第2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17 

    2.1 区域概况 19 

    2.2 蒙俄地区 22 

    2.3 东南亚地区 26 

    2.4 南亚地区 29 

    2.5 中亚地区 32 

    2.6 西亚中东地区 36 

    2.7 中东欧地区 39

    第3章 人口集疏特征与地域分布格局 43 

    3.1 人口数据来源与处理 45 

    3.1.1 数据来源 45 

    3.1.2 数据处理 47 

    3.2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特征 48 

    3.2.1 基于统计数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时间变化 48 

    3.2.2 基于栅格数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 49 

    3.3 人口分布的空间集疏特征 51 

    3.3.1 研究方法 51 

    3.3.2 基于基尼系数的空间集疏变化 51 

    3.4 人口分布的地域集疏格局 53 

    3.4.1 研究方法 53 

    3.4.2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地域集疏格局 53 

    3.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国别差异 60 

    3.5.1 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国家差异 60 

    3.5.2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的分布 62

    第4章 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 65 

    4.1 地形起伏度的概念与计算 67 

    4.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67 

    4.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68 

    4.1.3 地形起伏度提取方法 70 

    4.2 地形起伏度的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 70 

    4.2.1 地形起伏度的地理基础分析 70 

    4.2.2 地形起伏度的地域统计特征 73 

    4.2.3 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75 

    4.3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地形适宜性评价 77 

    4.3.1 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78 

    4.3.2 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80 

    4.4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分区 81 

    4.4.1 地形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近2/5,相应人口超3/5 83 

    4.4.2 地形比较适宜地区:占地1/3强,相应人口超1/4 84 

    4.4.3 地形一般适宜地区:占地不到1/5,相应人口总量不到1/10 85 

    4.4.4 地形临界适宜地区:占地不到5%,相应人口不足1% 86 

    4.4.5 地形不适宜地区:占地不到4%,相应人口不足1‰ 87 

    第5章 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 89 

    5.1 温湿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91 

    5.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91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92 

    5.2 温湿指数的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 94 

    5.2.1 温湿指数的气候要素分析 94 

    5.2.2 温湿指数的地域特征 96 

    5.2.3 温湿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98 

    5.3 基于温湿指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 100 

    5.3.1 温湿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00 

    5.3.2 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02 

    5.4 基于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分区 103 

    5.4.1 气候高度适宜地区:占地不足1/5,相应人口超1/3 105 

    5.4.2 气候比较适宜地区:占地约1/10,相应人口占比近1/3 106 

    5.4.3 气候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5,相应人口近1/4 107 

    5.4.4 气候临界适宜地区:占地不到1/5,相应人口不足1/10 108 

    5.4.5 气候不适宜地区:占地约3/10,相应人口不足1/500 109 

    第6章 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 111 

    6.1 水文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113 

    6.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113 

    6.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113 

    6.2 水文指数的统计与分布规律 114 

    6.2.1 水文指数的地理基础分析 114 

    6.2.2 水文指数的地域统计特征 117 

    6.2.3 水文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120 

    6.3 基于水文指数的水文适宜性评价 122 

    6.3.1 水文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23 

    6.3.2 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25 

    6.4 基于水文指数的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分区 126 

    6.4.1 水文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超2/5 128 

    6.4.2 水文比较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5,相应人口近1/4 129 

    6.4.3 水文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近1/4 130 

    6.4.4 水文临界适宜地区:占地约为10%,相应人口约占7% 132 

    6.4.5 水文不适宜地区:占地约为1/5,相应人口不足2% 133 

    第7章 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 135 

    7.1 地被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137 

    7.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137 

    7.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138 

    7.2 地被指数的统计与分布规律 138 

    7.2.1 地被指数的地理基础分析 138 

    7.2.2 地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143 

    7.3 基于地被指数的地被适宜性评价 145 

    7.3.1 地被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46 

    7.3.2 地被指数与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149 

    7.3.3 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53 

    7.4 基于地被指数的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分区 154 

    7.4.1 地被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7,相应人口占比超过1/2 156 

    7.4.2 地被比较适宜地区:占地近1/6,相应人口不到1/5 157 

    7.4.3 地被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约为1/7 158 

    7.4.4 地被临界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6,相应人口不足1/10 159 

    7.4.5 地被不适宜地区:占地超1/4,相应人口占比不足3% 160 

    第8章 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与适宜性分区 161 

    8.1 人居环境指数模型构建 164 

    8.1.1 地形起伏度(RDLS)标准化 164 

    8.1.2 温湿指数(THI)标准化 166 

    8.1.3 水文指数即地表水丰缺指数(LSWAI)标准化 166 

    8.1.4 地被指数(LCI)标准化 167 

    8.1.5 人居环境指数(HSI) 167 

    8.2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168 

    8.2.1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表征的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空间特征 168 

    8.2.2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土地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70 

    8.2.3 基于指数与因子判别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类框架 173 

    8.2.4 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的分类划分标准 174 

    8.3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分区 179 

    8.3.1 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NSA)的限制性 181 

    8.3.2 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CSA)的适宜性与限制性 187 

    8.3.3 人居环境适宜地区(SA)的适宜性 193 

    8.4 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3 

    图目录

    图1-1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丝路环境”专项课题“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5 

    图1-2 “丝路环境”专项下设课题“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总体布局 7 

    图1-3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框架与技术流程 8 

    图2-1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 20

    图2-2 基于ASTERGDEM的蒙俄地区地形图(1km×1km) 23

    图2-3 蒙俄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24

    图2-4 蒙俄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25

    图2-5 蒙俄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26

    图2-6 基于ASTER GDEM的东南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27

    图2-7 东南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27

    图2-8 东南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28

    图2-9 东南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29

    图2-10 基于ASTER GDEM的南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30

    图2-11 南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1

    图2-12 南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1

    图2-13 南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2

    图2-14 基于ASTER GDEM的中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33

    图2-15 中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4

    图2-16 中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5

    图2-17 中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5

    图2-18 基于ASTER GDEM的西亚中东地形图(1km×1km) 36

    图2-19 西亚中东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7

    图2-20 西亚中东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8

    图2-21 西亚中东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9

    图2-22 基于ASTER GDEM的中东欧地区地形图(1km×1km) 40

    图2-23 中东欧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41 

    图2-24 中东欧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41

    图2-25 中东欧地区2000~2018年 GDP变化趋势图 42

    图3-1 沿线国家和地区1960~2018年人口总量及占世界人口比例 48

    图3-2 沿线国家2015年人口总量分布图 49

    图3-3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里格网人口密度分布图 50

    图3-4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里格网特征人口密度值空间分布 50

    图3-5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土地–人口洛伦兹曲线 52

    图3-6 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各大分区2015年土地–人口基尼系数 53

    图3-7 沿线国家和地区二级行政单元的人口集聚度分布图 58

    图3-8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率 61

    图3-9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空间分布 62

    图4-1 沿
  • 内容简介:
    本书从区域概况和人口分布着手,介绍了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从公里格网到国家和地区,定量揭示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与限制性及其地域特征。
  • 目录:
    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目的 4 

    1.1.3 研究目标 5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6 

    1.2.1 研究思路 6 

    1.2.2 技术方法 8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0 

    1.4 基本认识与主要结论 10 

    1.4.1 区域土地特征与人口分布格局 11 

    1.4.2 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 11 

    1.4.3 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 12 

    1.4.4 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 13 

    1.4.5 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 14 

    1.4.6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 15

    第2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17 

    2.1 区域概况 19 

    2.2 蒙俄地区 22 

    2.3 东南亚地区 26 

    2.4 南亚地区 29 

    2.5 中亚地区 32 

    2.6 西亚中东地区 36 

    2.7 中东欧地区 39

    第3章 人口集疏特征与地域分布格局 43 

    3.1 人口数据来源与处理 45 

    3.1.1 数据来源 45 

    3.1.2 数据处理 47 

    3.2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特征 48 

    3.2.1 基于统计数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时间变化 48 

    3.2.2 基于栅格数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 49 

    3.3 人口分布的空间集疏特征 51 

    3.3.1 研究方法 51 

    3.3.2 基于基尼系数的空间集疏变化 51 

    3.4 人口分布的地域集疏格局 53 

    3.4.1 研究方法 53 

    3.4.2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地域集疏格局 53 

    3.5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国别差异 60 

    3.5.1 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国家差异 60 

    3.5.2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的分布 62

    第4章 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 65 

    4.1 地形起伏度的概念与计算 67 

    4.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67 

    4.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68 

    4.1.3 地形起伏度提取方法 70 

    4.2 地形起伏度的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 70 

    4.2.1 地形起伏度的地理基础分析 70 

    4.2.2 地形起伏度的地域统计特征 73 

    4.2.3 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75 

    4.3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地形适宜性评价 77 

    4.3.1 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78 

    4.3.2 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80 

    4.4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分区 81 

    4.4.1 地形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近2/5,相应人口超3/5 83 

    4.4.2 地形比较适宜地区:占地1/3强,相应人口超1/4 84 

    4.4.3 地形一般适宜地区:占地不到1/5,相应人口总量不到1/10 85 

    4.4.4 地形临界适宜地区:占地不到5%,相应人口不足1% 86 

    4.4.5 地形不适宜地区:占地不到4%,相应人口不足1‰ 87 

    第5章 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 89 

    5.1 温湿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91 

    5.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91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92 

    5.2 温湿指数的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 94 

    5.2.1 温湿指数的气候要素分析 94 

    5.2.2 温湿指数的地域特征 96 

    5.2.3 温湿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98 

    5.3 基于温湿指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 100 

    5.3.1 温湿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00 

    5.3.2 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02 

    5.4 基于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分区 103 

    5.4.1 气候高度适宜地区:占地不足1/5,相应人口超1/3 105 

    5.4.2 气候比较适宜地区:占地约1/10,相应人口占比近1/3 106 

    5.4.3 气候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5,相应人口近1/4 107 

    5.4.4 气候临界适宜地区:占地不到1/5,相应人口不足1/10 108 

    5.4.5 气候不适宜地区:占地约3/10,相应人口不足1/500 109 

    第6章 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 111 

    6.1 水文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113 

    6.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113 

    6.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113 

    6.2 水文指数的统计与分布规律 114 

    6.2.1 水文指数的地理基础分析 114 

    6.2.2 水文指数的地域统计特征 117 

    6.2.3 水文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120 

    6.3 基于水文指数的水文适宜性评价 122 

    6.3.1 水文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23 

    6.3.2 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25 

    6.4 基于水文指数的人居环境水文适宜性分区 126 

    6.4.1 水文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超2/5 128 

    6.4.2 水文比较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5,相应人口近1/4 129 

    6.4.3 水文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近1/4 130 

    6.4.4 水文临界适宜地区:占地约为10%,相应人口约占7% 132 

    6.4.5 水文不适宜地区:占地约为1/5,相应人口不足2% 133 

    第7章 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 135 

    7.1 地被指数的概念与计算 137 

    7.1.1 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137 

    7.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138 

    7.2 地被指数的统计与分布规律 138 

    7.2.1 地被指数的地理基础分析 138 

    7.2.2 地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143 

    7.3 基于地被指数的地被适宜性评价 145 

    7.3.1 地被指数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146 

    7.3.2 地被指数与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149 

    7.3.3 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评价与适宜性分区标准 153 

    7.4 基于地被指数的人居环境地被适宜性分区 154 

    7.4.1 地被高度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7,相应人口占比超过1/2 156 

    7.4.2 地被比较适宜地区:占地近1/6,相应人口不到1/5 157 

    7.4.3 地被一般适宜地区:占地近1/4,相应人口约为1/7 158 

    7.4.4 地被临界适宜地区:占地超过1/6,相应人口不足1/10 159 

    7.4.5 地被不适宜地区:占地超1/4,相应人口占比不足3% 160 

    第8章 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与适宜性分区 161 

    8.1 人居环境指数模型构建 164 

    8.1.1 地形起伏度(RDLS)标准化 164 

    8.1.2 温湿指数(THI)标准化 166 

    8.1.3 水文指数即地表水丰缺指数(LSWAI)标准化 166 

    8.1.4 地被指数(LCI)标准化 167 

    8.1.5 人居环境指数(HSI) 167 

    8.2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168 

    8.2.1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表征的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空间特征 168 

    8.2.2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土地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70 

    8.2.3 基于指数与因子判别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类框架 173 

    8.2.4 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的分类划分标准 174 

    8.3 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分区 179 

    8.3.1 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NSA)的限制性 181 

    8.3.2 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CSA)的适宜性与限制性 187 

    8.3.3 人居环境适宜地区(SA)的适宜性 193 

    8.4 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3 

    图目录

    图1-1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丝路环境”专项课题“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5 

    图1-2 “丝路环境”专项下设课题“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总体布局 7 

    图1-3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框架与技术流程 8 

    图2-1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 20

    图2-2 基于ASTERGDEM的蒙俄地区地形图(1km×1km) 23

    图2-3 蒙俄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24

    图2-4 蒙俄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25

    图2-5 蒙俄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26

    图2-6 基于ASTER GDEM的东南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27

    图2-7 东南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27

    图2-8 东南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28

    图2-9 东南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29

    图2-10 基于ASTER GDEM的南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30

    图2-11 南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1

    图2-12 南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1

    图2-13 南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2

    图2-14 基于ASTER GDEM的中亚地区地形图(1km×1km) 33

    图2-15 中亚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4

    图2-16 中亚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5

    图2-17 中亚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5

    图2-18 基于ASTER GDEM的西亚中东地形图(1km×1km) 36

    图2-19 西亚中东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37

    图2-20 西亚中东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38

    图2-21 西亚中东地区2000~2018年GDP变化趋势图 39

    图2-22 基于ASTER GDEM的中东欧地区地形图(1km×1km) 40

    图2-23 中东欧地区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1km×1km) 41 

    图2-24 中东欧地区2015年基于LandScan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km×1km) 41

    图2-25 中东欧地区2000~2018年 GDP变化趋势图 42

    图3-1 沿线国家和地区1960~2018年人口总量及占世界人口比例 48

    图3-2 沿线国家2015年人口总量分布图 49

    图3-3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里格网人口密度分布图 50

    图3-4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里格网特征人口密度值空间分布 50

    图3-5 沿线国家和地区2015年土地–人口洛伦兹曲线 52

    图3-6 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各大分区2015年土地–人口基尼系数 53

    图3-7 沿线国家和地区二级行政单元的人口集聚度分布图 58

    图3-8 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率 61

    图3-9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空间分布 62

    图4-1 沿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承载能力考察研究
封志明;杨艳昭;李鹏;闫慧敏;刘兆飞
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考察研究
封志明 著
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CAM与数控编程(英文版)
封志明 编
绿色丝绸之路: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资源科学导论
封志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