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503884818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28页
字数: 20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   《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针对我国北亚热带地区主要优势树种杉木、竹林以及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开展了毛竹林集约经营对毛竹林碳储量影响的研究、林下植被抚育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杉木林替代天然次生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以及阔叶化改造退化灌木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系统地开展了人工经营管理对北亚热带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兼顾人工林木材产量和提升土壤碳汇功能的人工林培育理论,研究结果为我国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适合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人员、研究生和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前言
    第1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
    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1.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国外研究进展
    1.1.2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国内研究进展
    1.2 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因子
    1.2.1 气候
    1.2.2 地形地势
    1.2.3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1.2.4 森林经营管理
    1.3 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
    1.3.1 人工林概况
    1.3.2 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1.4 土壤活性有机碳
    1.4.1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1.4.2 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因素

    第2章 试验研究地区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气候、地貌
    2.1.2 研究地区森林资源和植被现状
    2.2 研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2.1 研究地区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2.2 研究地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3 主要研究方法
    2.3.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2.3.2 天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2.3.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2.3.4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2.3.5 阔叶化改造退化灌木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第3章 竹林经营方式的差异对碳储量的影响
    3.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3.2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3.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3.4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4.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4.2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剖面特征的影响
    3.4.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碳素有效率及碳库活度的差异
    3.4.4 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3.5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3.5.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季节 动态的影响
    3.5.2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 动态的影响
    3.5.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季节 动态的影响
    3.5.4 不同经营方式对毛竹林土壤活性碳碳素有效率及活度季节动态的影响

    第4章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4.1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4.2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4.3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影响
    4.4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4.4.1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4.4.2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的影响
    4.4.3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剖面特征的影响
    4.4.4 土壤活性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
    4.4.5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比较
    4.5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4.5.1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4.5.2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4.5.3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易氧化碳动态变化的比较
    4.5.4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轻组有机质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第5章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差异
    5.1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较
    5.2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的差异
    5.3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
    5.4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5.5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5.5.1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季节动态
    5.5.2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
    5.5.3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易氧化碳季节动态
    5.5.4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轻组有机质季节动态
    5.5.5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第6章 常绿阔叶化改造退化灌木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6.1 树种组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6.1.1 不同类型林分植被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1.2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1.3 不同类型林分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比较
    6.2 树种组成对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6.2.1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比较
    6.2.2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比较
    6.2.3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
    6.2.4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6.2.5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6.3 林龄对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幼林碳储量的影响
    6.3.1 不同林龄林分植被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3.2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3.3 不同林龄林分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比较
    6.4 林龄对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幼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6.4.1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
    6.4.2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比较
    6.4.3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
    6.4.4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6.4.5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针对我国北亚热带地区主要优势树种杉木、竹林以及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开展了毛竹林集约经营对毛竹林碳储量影响的研究、林下植被抚育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杉木林替代天然次生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以及阔叶化改造退化灌木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系统地开展了人工经营管理对北亚热带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兼顾人工林木材产量和提升土壤碳汇功能的人工林培育理论,研究结果为我国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适合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人员、研究生和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
    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1.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国外研究进展
    1.1.2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国内研究进展
    1.2 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因子
    1.2.1 气候
    1.2.2 地形地势
    1.2.3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1.2.4 森林经营管理
    1.3 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
    1.3.1 人工林概况
    1.3.2 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1.4 土壤活性有机碳
    1.4.1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1.4.2 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因素

    第2章 试验研究地区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气候、地貌
    2.1.2 研究地区森林资源和植被现状
    2.2 研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2.1 研究地区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2.2 研究地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3 主要研究方法
    2.3.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2.3.2 天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2.3.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2.3.4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2.3.5 阔叶化改造退化灌木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第3章 竹林经营方式的差异对碳储量的影响
    3.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3.2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3.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3.4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4.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4.2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剖面特征的影响
    3.4.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碳素有效率及碳库活度的差异
    3.4.4 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3.5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3.5.1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季节 动态的影响
    3.5.2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 动态的影响
    3.5.3 经营方式的差异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季节 动态的影响
    3.5.4 不同经营方式对毛竹林土壤活性碳碳素有效率及活度季节动态的影响

    第4章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4.1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4.2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4.3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影响
    4.4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4.4.1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4.4.2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的影响
    4.4.3 林下植被清除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剖面特征的影响
    4.4.4 土壤活性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
    4.4.5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比较
    4.5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4.5.1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4.5.2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4.5.3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易氧化碳动态变化的比较
    4.5.4 两种不同处理林分土壤轻组有机质季节 动态变化的比较

    第5章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差异
    5.1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较
    5.2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的差异
    5.3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
    5.4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5.5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5.5.1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季节动态
    5.5.2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
    5.5.3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易氧化碳季节动态
    5.5.4 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轻组有机质季节动态
    5.5.5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第6章 常绿阔叶化改造退化灌木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6.1 树种组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6.1.1 不同类型林分植被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1.2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1.3 不同类型林分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比较
    6.2 树种组成对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6.2.1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比较
    6.2.2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比较
    6.2.3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
    6.2.4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6.2.5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6.3 林龄对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幼林碳储量的影响
    6.3.1 不同林龄林分植被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3.2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6.3.3 不同林龄林分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比较
    6.4 林龄对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幼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6.4.1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
    6.4.2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比较
    6.4.3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
    6.4.4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6.4.5 不同林龄林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周本智 编
北亚热带人工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北亚经济圈
李罗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