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与红学

史学与红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3
版次: 1
ISBN: 9787563358946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1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49人买过
  •   《史学与红学》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就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当然这是谦虚之词。唐先生自己认为,能够得成此书,缘于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他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

      《史学与红学》还有多篇文章未及一一介绍,如论述《红楼梦》的攻作,如论读《资治通鉴》,以及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桃园县的“下中农”的生活,等等,都是极可一读的文章。前面说过,唐先生文笔好,极枯燥的题目也写得十分动人,容易阅读,这种优点是极难得的。而每篇每个问题都是为人所关心的,足以为我们解感,这是唐先生的高明之处。   唐德刚,192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毕业。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著有《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晚清七十年》等,另有包括历史、政论、小说、诗歌、杂文等多部作品。 序 胡菊人

    自序

    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在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成立会上的讲辞原稿

    中国前途在中国人

    文学与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

    ——1988年6月7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

    论中国大陆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

    ——1987年在西安“周秦汉唐史学研讨会”宣读之论文

    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简史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桃园县的“下中农”

    《通鉴》与我

    ——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杀一个文明容易建一个文明很难

    ——对汉字拉丁化的意见

    前人著史后人评

    ——在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会上的发言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胡适口述自传》译注后按

    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海外读红楼
  • 内容简介:
      《史学与红学》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就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当然这是谦虚之词。唐先生自己认为,能够得成此书,缘于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他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

      《史学与红学》还有多篇文章未及一一介绍,如论述《红楼梦》的攻作,如论读《资治通鉴》,以及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桃园县的“下中农”的生活,等等,都是极可一读的文章。前面说过,唐先生文笔好,极枯燥的题目也写得十分动人,容易阅读,这种优点是极难得的。而每篇每个问题都是为人所关心的,足以为我们解感,这是唐先生的高明之处。
  •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毕业。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著有《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晚清七十年》等,另有包括历史、政论、小说、诗歌、杂文等多部作品。
  • 目录:
    序 胡菊人

    自序

    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在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成立会上的讲辞原稿

    中国前途在中国人

    文学与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

    ——1988年6月7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

    论中国大陆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

    ——1987年在西安“周秦汉唐史学研讨会”宣读之论文

    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简史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桃园县的“下中农”

    《通鉴》与我

    ——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杀一个文明容易建一个文明很难

    ——对汉字拉丁化的意见

    前人著史后人评

    ——在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会上的发言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胡适口述自传》译注后按

    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海外读红楼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史学与红学
史学、经学与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思考(增订版)
刘家和
史学与红学
史学原理
【英】柯林武德
史学与红学
史学要义校注
吴漫
史学与红学
史学杂稿续存(黄云眉著作集)
黄云眉
史学与红学
史学与年谱:中国电影表演美学述评
厉震林
史学与红学
史学理论手册
[英]萨拉·富特 主编;何立民 译;[加拿大]南希·帕特纳;余伟
史学与红学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乔治忠 著
史学与红学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浮田和民
史学与红学
史学导论: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新方向(第七版)
(英) 约翰·托什(John Tosh)
史学与红学
史学理论:起步与进程
陈启能著
史学与红学
史学概论(第二版)
《史学概论》编写组
史学与红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年下卷(总第27卷)
杨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