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非遗文化,美育校园。)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非遗文化,美育校园。)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2024-05
版次: 1
ISBN: 9787522528489
定价: 5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196页
分类: 社会文化
  • 非遗美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载体。本书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美育文化元素,在明了非遗美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契合的基础上,明确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动高校美育教育的完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谭冰,白族,中共党员,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兼英语导游,曾获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优秀共产党员” “张家界市优秀教师”、学校“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出版教材2部,立项省级在线网络精品课程1 门,主持省厅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导游服务赛项二等奖1项。原创作品《国家非遗桑植民歌》入选教育bu“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学园”技艺比拼优秀名单。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导游服务赛项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002

    (一)研究背景 002

    (二)研究意义 004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005

    (一)国外研究现状 005

    (二)国内研究现状 009

    (三)研究现状述评 014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14

    (一)研究内容 014

    (二)研究方法 015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016

    (一)研究思路 016

    (二)创新之处 018

    第二章 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关概述 019

    一、非遗美育文化的相关概念 020

    (一)非遗美育文化的内涵 020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价值 024

    (三)非遗美育文化的价值 02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02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029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031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032

    (四)美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033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依据 035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35

    (二)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 036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38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040

    第三章 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契合 043

    一、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呈现 044

    (一)提升教育对象综合素质 045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046

    (三)促进高校和谐环境建构 048

    二、高校思政教育传承非遗美育文化的现实优势 049

    (一)学科优势:有机结合专业课程推动美育工作 050

    (二)资源优势:优质教育资源助力美育长效机制 051

    (三)群众优势:广泛的学生群体扩大美育辐射范围 053

    三、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要素分析 054

    (一)以美育人与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相契合 054

    (二)提高人文素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相吻合 057

    (三)塑造“美好心灵”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符合 060

    第四章 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历史渊源 063

    一、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基因 064

    (一)先秦:“礼乐教化”中的审美教育 064

    (二)宋明:“雅俗之美”中的审美观念 066

    二、近代学者关于美育融入教育的思考 069

    (一)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中的救国思想拓展教育深度 069

    (二)王国维:以“无用之用”健全人格,深化教育价值追求 072

    (三)梁启超:以“情感”之教育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074

    三、西方关于美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思想 077

    (一)卢梭:自然主义美育观下人的可完善性 077

    (二)杜威:将经验的艺术融入民主的教育 080

    四、经典作家关于美育与人类发展的思考 082

    (一)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下劳动创造美 082

    (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下美育的实现 085

    五、新中国关于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88

    (一)新中国面向广大群众的“文艺教育思想” 088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共生境界 090

    (三)新时代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93

    第五章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基于Z市的调查分析 097

    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098

    (一)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098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098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099

    二、个人访谈情况及分析 110

    (一)高校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111

    (二)非遗传承人访谈结果分析 117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成效 122

    (一)拓宽了高校大学生知识体系结构范畴 123

    (二)丰富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 123

    (三)搭建了“非遗  文创”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124

    第六章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5

    一、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26

    (一)教师教学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6

    (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较少 128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匮乏与支持不足 131

    (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 133

    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36

    (一)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思想的认识不足 136

    (二)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139

    (三)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政策支持不到位 144

    (四)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机制建设不健全 147

    第七章 促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建构 149

    一、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150

    (一)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 150

    (二)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品德教育元素 151

    (三)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创新元素 153

    二、健全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 154

    (一)健全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组织协同机制 154

    (二)加强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 156

    (三)建立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宣传推广机制 157

    (四)推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 159

    三、形成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多元主体协作 161

    (一)实现高校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作用 161

    (二)发挥教师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作用 163

    (三)落实非遗传承人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助推者作用 165

    (四)发挥学生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作用 166

    四、营造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氛围 168

    (一)塑造多元化的非遗美育思政教育的学习氛围 169

    (二)开展宣传非遗美育文化的校园宣传活动 171

    (三)加强校园非遗美育文化思政教育的文化设施建设 172

    五、优化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支持政策 174

    (一)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174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175

    (三)引进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共治 177

    参考文献 181

    一、英文文献 181

    二、中文著作 182

    三、中文论文 183

    四、网络文献 186
  • 内容简介:
    非遗美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载体。本书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美育文化元素,在明了非遗美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契合的基础上,明确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动高校美育教育的完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 作者简介:
    谭冰,白族,中共党员,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兼英语导游,曾获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优秀共产党员” “张家界市优秀教师”、学校“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出版教材2部,立项省级在线网络精品课程1 门,主持省厅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导游服务赛项二等奖1项。原创作品《国家非遗桑植民歌》入选教育bu“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学园”技艺比拼优秀名单。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导游服务赛项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002

    (一)研究背景 002

    (二)研究意义 004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005

    (一)国外研究现状 005

    (二)国内研究现状 009

    (三)研究现状述评 014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14

    (一)研究内容 014

    (二)研究方法 015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016

    (一)研究思路 016

    (二)创新之处 018

    第二章 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关概述 019

    一、非遗美育文化的相关概念 020

    (一)非遗美育文化的内涵 020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价值 024

    (三)非遗美育文化的价值 02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02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029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031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032

    (四)美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033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依据 035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35

    (二)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 036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38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040

    第三章 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契合 043

    一、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呈现 044

    (一)提升教育对象综合素质 045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046

    (三)促进高校和谐环境建构 048

    二、高校思政教育传承非遗美育文化的现实优势 049

    (一)学科优势:有机结合专业课程推动美育工作 050

    (二)资源优势:优质教育资源助力美育长效机制 051

    (三)群众优势:广泛的学生群体扩大美育辐射范围 053

    三、非遗美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要素分析 054

    (一)以美育人与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相契合 054

    (二)提高人文素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相吻合 057

    (三)塑造“美好心灵”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符合 060

    第四章 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历史渊源 063

    一、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基因 064

    (一)先秦:“礼乐教化”中的审美教育 064

    (二)宋明:“雅俗之美”中的审美观念 066

    二、近代学者关于美育融入教育的思考 069

    (一)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中的救国思想拓展教育深度 069

    (二)王国维:以“无用之用”健全人格,深化教育价值追求 072

    (三)梁启超:以“情感”之教育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074

    三、西方关于美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思想 077

    (一)卢梭:自然主义美育观下人的可完善性 077

    (二)杜威:将经验的艺术融入民主的教育 080

    四、经典作家关于美育与人类发展的思考 082

    (一)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下劳动创造美 082

    (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下美育的实现 085

    五、新中国关于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88

    (一)新中国面向广大群众的“文艺教育思想” 088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共生境界 090

    (三)新时代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093

    第五章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基于Z市的调查分析 097

    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098

    (一)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098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098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099

    二、个人访谈情况及分析 110

    (一)高校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111

    (二)非遗传承人访谈结果分析 117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成效 122

    (一)拓宽了高校大学生知识体系结构范畴 123

    (二)丰富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 123

    (三)搭建了“非遗  文创”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124

    第六章 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5

    一、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26

    (一)教师教学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6

    (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较少 128

    (三)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匮乏与支持不足 131

    (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 133

    二、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36

    (一)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思想的认识不足 136

    (二)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139

    (三)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政策支持不到位 144

    (四)对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机制建设不健全 147

    第七章 促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建构 149

    一、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150

    (一)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 150

    (二)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品德教育元素 151

    (三)挖掘非遗美育文化中的创新元素 153

    二、健全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 154

    (一)健全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组织协同机制 154

    (二)加强非遗美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 156

    (三)建立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宣传推广机制 157

    (四)推进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 159

    三、形成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多元主体协作 161

    (一)实现高校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作用 161

    (二)发挥教师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作用 163

    (三)落实非遗传承人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助推者作用 165

    (四)发挥学生在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作用 166

    四、营造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氛围 168

    (一)塑造多元化的非遗美育思政教育的学习氛围 169

    (二)开展宣传非遗美育文化的校园宣传活动 171

    (三)加强校园非遗美育文化思政教育的文化设施建设 172

    五、优化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支持政策 174

    (一)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174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175

    (三)引进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共治 177

    参考文献 181

    一、英文文献 181

    二、中文著作 182

    三、中文论文 183

    四、网络文献 186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