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德国]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20
版次: 1
ISBN: 9787575300568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44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历史
13人买过


  • 对于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来说,1918年11月11即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对于战败国来说,它却是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并不只是西线残酷的战斗,而是其所导致的毁灭后果,即在战后爆发的地区,人们被、大屠杀、种族清洗和不断升级的军事野蛮化了。1917年至1923年间,遍布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暴力导致数百万人,而正是在这样的战争废墟上,特别意识形态开始形成,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分别在意大利和德国取得胜利,并由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次世界大战虽已过去百年,但其直接后果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世界。



    罗伯特•格瓦特(robert gerwarth),现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现代历史学教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硕士于德国洪堡大学,主修历史和政治科学,之后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并获得该校的博士后研究资助,主攻欧洲史,尤其是德国史。格瓦特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巴黎政治大学进行项目研究和讲学,著有俾斯麦神话海德里希传等。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重要且引人注目的著作,作者的讲述既令人着迷也令人恐惧格瓦特试图向人们揭示,被遗忘的战后暴力其实成为了欧洲堕入黑暗的关键一步。——亚历山大•沃森,bbc历史杂志正如罗伯特•格瓦特在书中所描述的,对于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及其来说,和直至1923年才暂告结束作者基于大量的一手和文献,展现了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暴力的完整图景,称得上是一项开创的研究。——布伦南•西姆斯,华尔街报本书关于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乱局的描述,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秩序成为欧洲诸国靠前渴望的目标,甚至胜过了自由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战争几乎不会带来秩序的结论:一个社会一旦摒弃了其对杀戮所持有的本能的、社会的和法律的厌恶,它通常是很难恢复的。——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泰晤士报这项关于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战败国失序的研究无疑是开创的,在其广泛而清晰的叙述中,格瓦特探寻了战后欧洲中部的政治和军事动荡,透彻解释了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团体的兴起,而它们已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好了准备。——科克斯书评

    致谢

    导言

    部分 战败

    1 一次春天的火车之旅

    2 俄国

    3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4 胜利的滋味

    5 命运逆转

    第二部分 与反

    6 战争没有结束

    7 俄战

    8 的大胜

    9 激进化

    10 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惧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第三部分 帝国的崩溃

    11 潘多拉的魔盒:巴黎和帝国的问题

    12 重塑中东欧

    13 败者遭殃

    14 阜姆

    15 从士麦那到洛桑

    结语:“战后时期”与欧洲20世纪中叶的危机

    注释


  • 内容简介:


    对于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来说,1918年11月11即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对于战败国来说,它却是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并不只是西线残酷的战斗,而是其所导致的毁灭后果,即在战后爆发的地区,人们被、大屠杀、种族清洗和不断升级的军事野蛮化了。1917年至1923年间,遍布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暴力导致数百万人,而正是在这样的战争废墟上,特别意识形态开始形成,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分别在意大利和德国取得胜利,并由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次世界大战虽已过去百年,但其直接后果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世界。

  • 作者简介:


    罗伯特•格瓦特(robert gerwarth),现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现代历史学教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硕士于德国洪堡大学,主修历史和政治科学,之后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并获得该校的博士后研究资助,主攻欧洲史,尤其是德国史。格瓦特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巴黎政治大学进行项目研究和讲学,著有俾斯麦神话海德里希传等。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重要且引人注目的著作,作者的讲述既令人着迷也令人恐惧格瓦特试图向人们揭示,被遗忘的战后暴力其实成为了欧洲堕入黑暗的关键一步。——亚历山大•沃森,bbc历史杂志正如罗伯特•格瓦特在书中所描述的,对于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及其来说,和直至1923年才暂告结束作者基于大量的一手和文献,展现了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暴力的完整图景,称得上是一项开创的研究。——布伦南•西姆斯,华尔街报本书关于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乱局的描述,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秩序成为欧洲诸国靠前渴望的目标,甚至胜过了自由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战争几乎不会带来秩序的结论:一个社会一旦摒弃了其对杀戮所持有的本能的、社会的和法律的厌恶,它通常是很难恢复的。——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泰晤士报这项关于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战败国失序的研究无疑是开创的,在其广泛而清晰的叙述中,格瓦特探寻了战后欧洲中部的政治和军事动荡,透彻解释了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团体的兴起,而它们已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好了准备。——科克斯书评
  • 目录:


    致谢

    导言

    部分 战败

    1 一次春天的火车之旅

    2 俄国

    3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4 胜利的滋味

    5 命运逆转

    第二部分 与反

    6 战争没有结束

    7 俄战

    8 的大胜

    9 激进化

    10 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惧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第三部分 帝国的崩溃

    11 潘多拉的魔盒:巴黎和帝国的问题

    12 重塑中东欧

    13 败者遭殃

    14 阜姆

    15 从士麦那到洛桑

    结语:“战后时期”与欧洲20世纪中叶的危机

    注释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战败之夏
猪濑直树 著;郭勇 译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战败前夕
[日]木村英夫 著;罗萃萃 译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朱任东 译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战败者:德军将领眼中的二战决策内幕
[英]李德·哈特 刘冬 译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战败者见闻录
[墨西哥]米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德国]阿克塞尔·霍耐特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日耳曼通识译丛:十九世纪哲学:从康德到尼采
[德国]约翰内斯·哈格;[瑞士]马尔库斯·维尔特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日耳曼通识译丛:古代哲学:从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到奥古斯丁
[德国]克里斯托夫·霍恩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德国]约翰内斯·哈格;[瑞士]马尔库斯·维尔特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胡桃夹子
[德国]Hoffmann(霍夫曼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不好,又要变身了!(全4册)
[德国]帕特丽霞·施罗德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
[德国]赫尔曼·黑塞 托马斯·曼(Hermann Hesse Thomas Mann) 著;黄霄翎 译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我有一堆超齐心的朋友
[德国]克尔斯汀·雪纳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我有一堆超强大的朋友
[德国]克尔斯汀·雪纳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城市鳄鱼旅行记
[德国]马丁·居利希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胡桃夹子
[德国]E·T·A·霍夫曼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营救玛丽安/风靡德国的漫画书
[德国]米歇尔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