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567506435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8页
字数: 31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41人买过
  •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对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因素开展研究。在学生层面上,分别研究了阅读态度、参与度、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对成绩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还研究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移民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学校层面上,分别研究了入学、分组和选拔,学校管理和资金投入,家长施加的压力和择校,问责制度,学校自主权,学校资源(人力的、物力的和教育的)等6组因素的单独作用以及他们的共同作用;还研究了学校总体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学校成绩的影响。   陆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评价、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研究。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近20年,曾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助理、上海市教育信息调查队常务副队长,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秘书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PISA2009、PISA2012在上海的实施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负责撰写了《质量和公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概要》,负责翻译了《面向明日世界的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3报告》、《面向明日世界的科学能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6报告》,参与撰写了《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拓展与运营》等著作。 1.什么是PISA?
    1.1PISA简介
    1.2PISA的研究目标
    1.3PISA的政策导向

    2.PISA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2.1PISA国际组织
    2.2上海PISA2009实施组织机构
    2.3上海PISA2009实施时间进度

    3.PISA测评什么?
    3.1PISA怎样测评阅读素养
    3.1.1阅读素养的定义
    3.1.2阅读素养测评框架
    3.2PISA怎样测评数学素养
    3.2.1数学素养的定义
    3.2.2数学素养测评框架
    3.3PISA怎样测评科学素养
    3.3.1科学素养的定义
    3.3.2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3.4问卷设计和政策研究框架
    3.4.1PISA问卷设计方法概述
    3.4.2确定问卷研究框架
    3.4.3确定研究的主题
    3.4.4设计问卷题目

    4.PISA2009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翻译
    4.1命题和试题评审
    4.1.1命题和试题评审的程序
    4.1.2命题的指导原则
    4.1.3题目质量评价标准——基于试测结果的评价
    4.2试题本的编排
    4.3试题本和问卷翻译和修订
    4.3.1试题本翻译和修订
    4.3.2问卷翻译和修订

    5.抽样和考务管理
    5.1学校抽样和学生抽样
    5.2考务管理
    5.2.1学校主考选拔和培训
    5.2.2测试主任选拔和培训
    5.2.3现场实施
    5.3评卷
    5.3.1学生试题本评分(编码)
    5.3.2学生问卷的编码
    5.4数据输入和清理
    5.4.1KeyQuest修改
    5.4.2数据输入人员选拔与培训
    5.4.3数据输入
    5.4.4数据清理和提交

    6.质量监测和质量保证
    6.1PISA的保密工作
    6.1.1签订保密协议
    6.1.2统一时间测试
    6.1.3监控评卷过程
    6.2试题本和问卷印刷质量保证
    6.3测试实施质量监测
    6.4数据效度检验
    6.5PISA项目管理对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启示
    6.5.1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
    6.5.2采用抽样方法减轻学生和学校的负担
    6.5.3从命题程序和技术上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6.5.4制定客观的、反映学生思维水平的评分标准

    7.PISA2009结果的报告方法
    7.1学生精熟度水平和题目难度的关系
    7.2PISA2009阅读表现量表
    7.3PISA2009数学表现量表
    7.4PISA2009科学表现量表
    7.5问卷指标构建方法
    7.5.1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策略
    7.5.2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指标
    7.5.3学校背景指标

    8.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结果和启示
    8.1上海学生的阅读表现
    8.1.1阅读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百分位数分布
    8.1.2阅读素养量表精熟度水平分布
    8.1.3阅读素养分量表表现
    8.1.4阅读成绩的性别差异
    8.2上海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8.2.1个人阅读参与度
    8.2.2学校阅读参与度
    8.2.3上海学生阅读参与度的性别差异
    8.3上海学生的学习策略
    8.3.1阅读元认知策略
    8.3.2学习策略运用
    8.3.3上海学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
    8.4上海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8.4.1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8.4.2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多水平回归分析
    8.5PISA阅读素养测评对上海阅读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
    8.5.1坚持不懈抬高底部
    8.5.2重视高水平学生的培养
    8.5.3加强非连续文本阅读
    8.5.4加强认知性阅读,培养在复杂文本中检索信息的能力
    8.5.5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以及广泛阅读
    8.5.6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8.5.7研究如何提高男生的阅读能力

    9.上海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素养
    9.1数学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精熟度水平分布
    9.2PISA数学素养测评的启示
    9.3科学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精熟度水平分布
    9.4P1SA科学素养测评的启示
    9.4.1把广泛的生活情境纳入测评框架
    9.4.2注重命题设计的情境生活化
    9.4.3命题和测评设计更有效地体现科学探究

    10.教育公平——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10.1PISA评价教育公平的视角
    10.2学习结果的平等
    10.3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10.4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
    10.4.1学生层面的数据分析
    10.4.2学校和学生两层数据分析
    10.5研究结论和启示

    11.学校教学环境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11.1概述
    11.2学习环境和学校风气
    11.2.1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
    11.2.2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11.2.3语文课纪律风气
    11.2.4影响学校风气的学生因素
    11.2.5影响学校风气的教师因素
    11.2.6家长给学校的压力
    11.2.7小结
    11.3学校资源状况
    11.3.1人力资源
    11.3.2经费资源
    11.3.3硬件资源
    11.3.4投入学习的时间
    11.3.5小结
    11.4学校教学和评价
    11.4.1教师激发阅读参与策略
    11.4.2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类型
    11.4.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
    11.4.4小结
  • 内容简介: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对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因素开展研究。在学生层面上,分别研究了阅读态度、参与度、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对成绩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还研究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移民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学校层面上,分别研究了入学、分组和选拔,学校管理和资金投入,家长施加的压力和择校,问责制度,学校自主权,学校资源(人力的、物力的和教育的)等6组因素的单独作用以及他们的共同作用;还研究了学校总体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学校成绩的影响。
  • 作者简介:
      陆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评价、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研究。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近20年,曾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助理、上海市教育信息调查队常务副队长,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秘书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PISA2009、PISA2012在上海的实施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负责撰写了《质量和公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概要》,负责翻译了《面向明日世界的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3报告》、《面向明日世界的科学能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6报告》,参与撰写了《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拓展与运营》等著作。
  • 目录:
    1.什么是PISA?
    1.1PISA简介
    1.2PISA的研究目标
    1.3PISA的政策导向

    2.PISA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2.1PISA国际组织
    2.2上海PISA2009实施组织机构
    2.3上海PISA2009实施时间进度

    3.PISA测评什么?
    3.1PISA怎样测评阅读素养
    3.1.1阅读素养的定义
    3.1.2阅读素养测评框架
    3.2PISA怎样测评数学素养
    3.2.1数学素养的定义
    3.2.2数学素养测评框架
    3.3PISA怎样测评科学素养
    3.3.1科学素养的定义
    3.3.2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3.4问卷设计和政策研究框架
    3.4.1PISA问卷设计方法概述
    3.4.2确定问卷研究框架
    3.4.3确定研究的主题
    3.4.4设计问卷题目

    4.PISA2009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翻译
    4.1命题和试题评审
    4.1.1命题和试题评审的程序
    4.1.2命题的指导原则
    4.1.3题目质量评价标准——基于试测结果的评价
    4.2试题本的编排
    4.3试题本和问卷翻译和修订
    4.3.1试题本翻译和修订
    4.3.2问卷翻译和修订

    5.抽样和考务管理
    5.1学校抽样和学生抽样
    5.2考务管理
    5.2.1学校主考选拔和培训
    5.2.2测试主任选拔和培训
    5.2.3现场实施
    5.3评卷
    5.3.1学生试题本评分(编码)
    5.3.2学生问卷的编码
    5.4数据输入和清理
    5.4.1KeyQuest修改
    5.4.2数据输入人员选拔与培训
    5.4.3数据输入
    5.4.4数据清理和提交

    6.质量监测和质量保证
    6.1PISA的保密工作
    6.1.1签订保密协议
    6.1.2统一时间测试
    6.1.3监控评卷过程
    6.2试题本和问卷印刷质量保证
    6.3测试实施质量监测
    6.4数据效度检验
    6.5PISA项目管理对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启示
    6.5.1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
    6.5.2采用抽样方法减轻学生和学校的负担
    6.5.3从命题程序和技术上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6.5.4制定客观的、反映学生思维水平的评分标准

    7.PISA2009结果的报告方法
    7.1学生精熟度水平和题目难度的关系
    7.2PISA2009阅读表现量表
    7.3PISA2009数学表现量表
    7.4PISA2009科学表现量表
    7.5问卷指标构建方法
    7.5.1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策略
    7.5.2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指标
    7.5.3学校背景指标

    8.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结果和启示
    8.1上海学生的阅读表现
    8.1.1阅读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百分位数分布
    8.1.2阅读素养量表精熟度水平分布
    8.1.3阅读素养分量表表现
    8.1.4阅读成绩的性别差异
    8.2上海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8.2.1个人阅读参与度
    8.2.2学校阅读参与度
    8.2.3上海学生阅读参与度的性别差异
    8.3上海学生的学习策略
    8.3.1阅读元认知策略
    8.3.2学习策略运用
    8.3.3上海学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
    8.4上海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8.4.1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8.4.2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多水平回归分析
    8.5PISA阅读素养测评对上海阅读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
    8.5.1坚持不懈抬高底部
    8.5.2重视高水平学生的培养
    8.5.3加强非连续文本阅读
    8.5.4加强认知性阅读,培养在复杂文本中检索信息的能力
    8.5.5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以及广泛阅读
    8.5.6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8.5.7研究如何提高男生的阅读能力

    9.上海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素养
    9.1数学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精熟度水平分布
    9.2PISA数学素养测评的启示
    9.3科学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精熟度水平分布
    9.4P1SA科学素养测评的启示
    9.4.1把广泛的生活情境纳入测评框架
    9.4.2注重命题设计的情境生活化
    9.4.3命题和测评设计更有效地体现科学探究

    10.教育公平——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10.1PISA评价教育公平的视角
    10.2学习结果的平等
    10.3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10.4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
    10.4.1学生层面的数据分析
    10.4.2学校和学生两层数据分析
    10.5研究结论和启示

    11.学校教学环境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11.1概述
    11.2学习环境和学校风气
    11.2.1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
    11.2.2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11.2.3语文课纪律风气
    11.2.4影响学校风气的学生因素
    11.2.5影响学校风气的教师因素
    11.2.6家长给学校的压力
    11.2.7小结
    11.3学校资源状况
    11.3.1人力资源
    11.3.2经费资源
    11.3.3硬件资源
    11.3.4投入学习的时间
    11.3.5小结
    11.4学校教学和评价
    11.4.1教师激发阅读参与策略
    11.4.2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类型
    11.4.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
    11.4.4小结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D参数整定与复杂控制
冯少辉 著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D控制器解析设计
[美]vánD.Díaz-Rodríguez 著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SA与教育改革
杨文杰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E遥感云服务与实践
朱琳;王宇翔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D控制系统设计——使用MATLAB和Simulink仿真与分析
[澳]王六平(Liuping Wang)著 于春梅 王顺利 译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XIV人气画师红木春:梦彩回纪(随书附赠书签1张+贴纸1张)收录了超过30页未公开漫画
[日]红木春 著;陈梦晓 译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C新版8位增强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icrochip大学计划部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D智能补偿控制在外骨骼机器人上的应用
[墨西哥]余文 著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SA视角下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与评测
耿夫相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E遥感图像处理二次开发教程
杨灿坤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E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教程
孙永华 著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
PIPE中国实践:定增、可转债、可交债、大宗交易投资
苏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