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直指(一函十册)

首楞严经直指(一函十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12
版次: 1
ISBN: 9787550803411
定价: 1500.00
装帧: 线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4人买过
  •   大觉能仁。成道十日。即说华严。以众生住地烦恼。为诸佛不动智。如将宝位直授凡庸。故非三乘之流所能谛信。当时声闻在坐。不见不闻。然而最后拈华。则金色头陀。独得别传之嘱。庆喜继之。为西天二祖。虽登位于刹竿倒却之时。而发悟在击钟验常之际。则楞严一经。又宗门之法印也。古今疏此。俱擅所长。吾师天然是和上。宴坐丹霞。以三月成直指。适届示生之期。甘露降于丛竹。今释受而伏读。青莲发笔端之瑞。赤珠映意地之光。微眹不留。是迹皆刬。言言本色。不借华词。其不可思议之妙。实有与诸家迥绝者。彼皆悟门各得然。而见量未忘。往往以词害志。执药成病。原其所由。不过能推非心离尘有性而已。夫能推是妄离尘无体。此如来语也。如来不云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耶。真觉无功。根尘何咎。极其转名不转体之致。未能迷悟并销。而迷悟不销。则常光便隔。妄即不存。真复何在。当下觉了。已落纡回。故为之直示曰。非别有一真在缘虑之先影像之外也。若谓分别之心与尘俱灭。则无分别。晰不与尘俱生。各成一物。于何立界。故为之直示曰。但据其所谓全性者舍分别而更有。不知其所谓分别者舍全性而必无也。于此不明。讵称圆悟。所以破心破目。无罪加诛。有正有倒。将名作实。体用上下。析见见于现前。人法后先。失空空于顿觉。断而得显。因缘自然之戏论滋深。修乃可成。诸佛众生之分疆愈远。倘能竖扫同时始信因果俱幻。是故。法性海中本绝思惟。四十九年不说一字。若云此谓权。此谓实。此谓见。此谓修。此谓圆融。此谓行布。才成实法。便非了义。乃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依经立解。宁不较然。然于性觉生取心。则明能生所。无如其与妄俱来。于明觉生舍心。则所必障明。无如其并真俱弃。遂使觉与所明如来语下二俱有过。安知明与无明。如来藏中。一亦不存。故又为之直示曰。觉明不碍性觉之常然。性觉岂伤觉明之自异。悟理之士。亦可以立地冰消矣。而每至险崖辄生前却者。盖圣境不捐故。凡情竞起也。识其惟一干慧。则流转四生。名为乱想。洊登妙觉。名为极果。皆是分外。不契本然。故又为之直示曰。舍乱想必无干慧。亦犹舍干慧必无极果。遂以乱想为干慧。似有悟迷。至于干慧。而回观乱想。悔不安住。尚若逊其所不及者。然后知迷之不可得也。迷不可得。悟亦何为。能仁成道之后。适还其众生之初泯法界量。现法界身。说法界事。显法界理。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纵将宝位。直授凡庸。亦恐凡庸不应重受。彼声闻在坐。不见不闻。正与破颜微笑。同一玄赏。今释岂能更有思议于吾师不可思议之中耶。谨因读疏之余。随见随拈。因月有指非月所取。若其全经旨趣。则一总论。已化为无缝天衣。一切众生。于一原题。全现出无见顶相。开卷了然。无尘不破。此即枝中觅本。委上求原。不妨引而伸之作钝根之助尔。
  • 内容简介:
      大觉能仁。成道十日。即说华严。以众生住地烦恼。为诸佛不动智。如将宝位直授凡庸。故非三乘之流所能谛信。当时声闻在坐。不见不闻。然而最后拈华。则金色头陀。独得别传之嘱。庆喜继之。为西天二祖。虽登位于刹竿倒却之时。而发悟在击钟验常之际。则楞严一经。又宗门之法印也。古今疏此。俱擅所长。吾师天然是和上。宴坐丹霞。以三月成直指。适届示生之期。甘露降于丛竹。今释受而伏读。青莲发笔端之瑞。赤珠映意地之光。微眹不留。是迹皆刬。言言本色。不借华词。其不可思议之妙。实有与诸家迥绝者。彼皆悟门各得然。而见量未忘。往往以词害志。执药成病。原其所由。不过能推非心离尘有性而已。夫能推是妄离尘无体。此如来语也。如来不云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耶。真觉无功。根尘何咎。极其转名不转体之致。未能迷悟并销。而迷悟不销。则常光便隔。妄即不存。真复何在。当下觉了。已落纡回。故为之直示曰。非别有一真在缘虑之先影像之外也。若谓分别之心与尘俱灭。则无分别。晰不与尘俱生。各成一物。于何立界。故为之直示曰。但据其所谓全性者舍分别而更有。不知其所谓分别者舍全性而必无也。于此不明。讵称圆悟。所以破心破目。无罪加诛。有正有倒。将名作实。体用上下。析见见于现前。人法后先。失空空于顿觉。断而得显。因缘自然之戏论滋深。修乃可成。诸佛众生之分疆愈远。倘能竖扫同时始信因果俱幻。是故。法性海中本绝思惟。四十九年不说一字。若云此谓权。此谓实。此谓见。此谓修。此谓圆融。此谓行布。才成实法。便非了义。乃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依经立解。宁不较然。然于性觉生取心。则明能生所。无如其与妄俱来。于明觉生舍心。则所必障明。无如其并真俱弃。遂使觉与所明如来语下二俱有过。安知明与无明。如来藏中。一亦不存。故又为之直示曰。觉明不碍性觉之常然。性觉岂伤觉明之自异。悟理之士。亦可以立地冰消矣。而每至险崖辄生前却者。盖圣境不捐故。凡情竞起也。识其惟一干慧。则流转四生。名为乱想。洊登妙觉。名为极果。皆是分外。不契本然。故又为之直示曰。舍乱想必无干慧。亦犹舍干慧必无极果。遂以乱想为干慧。似有悟迷。至于干慧。而回观乱想。悔不安住。尚若逊其所不及者。然后知迷之不可得也。迷不可得。悟亦何为。能仁成道之后。适还其众生之初泯法界量。现法界身。说法界事。显法界理。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纵将宝位。直授凡庸。亦恐凡庸不应重受。彼声闻在坐。不见不闻。正与破颜微笑。同一玄赏。今释岂能更有思议于吾师不可思议之中耶。谨因读疏之余。随见随拈。因月有指非月所取。若其全经旨趣。则一总论。已化为无缝天衣。一切众生。于一原题。全现出无见顶相。开卷了然。无尘不破。此即枝中觅本。委上求原。不妨引而伸之作钝根之助尔。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首楞严经直指(一函十册)
首楞严经行法释要
程叔彪 著
首楞严经直指(一函十册)
首楞严三昧
洪启嵩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首楞严经直指(一函十册)
楞伽经
释普明 校
首楞严经直指(一函十册)
云门佛学院教材: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释普明 著;释悟见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