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030265227
定价: 22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944页
字数: 14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33人买过
  •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为对象,较为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以及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发生机理及其评价预测。重点分析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斜坡强震的动力响应及破裂失稳机理、斜坡物质运动特征,震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预测评价及危险性分析,以及崩塌滑坡堵江的形成过程、堰塞坝稳定性、溃坝机理及风险评估等。针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灾区地质环境应急评价的原则,并探讨了若干重点损毁城镇的灾后重建选址问题。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可供从事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土木工程、灾害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第一篇汶川地震发震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分析
    第一章汶川地震发震的地质背景与地表破裂
    1.1引言
    1.2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质背景
    1.3龙门山地区的活动构造与历史地震
    1.3.1龙门山地区的活动构造
    1.3.2龙门山地区的历史地震
    1.4汶川地震的基本参数与震源机制解
    1.5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1.5.1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
    1.5.2彭县-灌县断裂的地表破裂
    1.5.3小鱼洞断裂的地表破裂
    1.5.4擂鼓断裂的地表破裂
    1.6地表破裂的类型和组合样式
    1.6.1地表破裂的类型
    1.6.2地表破裂的组合样式
    1.7汶川地震所导致的构造缩短
    1.7.1映秀-北川断裂的构造缩短
    1.7.2彭县-灌县断裂的构造缩短
    1.8汶川地震所导致的地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隆升与沉降)
    1.8.1基于InSAR技术获得的汶川地震位移
    1.8.2根据双断层面震源模型反演的地形变化
    1.8.3基于水准剖面的震前和震后对比显示的地形变化
    1.8.4基于GPS监测的汶川地震同震水平位移
    1.9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分析
    1.9.1擦痕特征分析
    1.9.2利用赤平投影求解断层主应力方位
    1.9.3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的探讨
    1.9.4分析及讨论
    1.10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模式与成因机制的讨论
    1.10.1对汶川地震的构造运动学过程的讨论
    1.10.2对汶川地震构造动力学机制的讨论
    1.11存在的问题及其讨论
    1.11.1汶川地震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
    1.11.2对龙门山活动断层分段性的讨论
    1.11.3对龙门山地区的强地震是否存在周期性的讨论
    1.11.4对地壳运动速率和地震级别之间相关性的讨论
    1.11.5对地震组合与地震序列的讨论
    1.11.6对地震带应力积聚与地震预报的讨论
    1.11.7对单次地震与地震频率之间相关性的讨论
    1.11.8对龙门山断裂模式的讨论
    1.11.9对汶川地震地震模拟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龙门山构造带深部地壳结构及强震动力学机制分析
    2.1引言
    2.2龙门山构造带深部地质结构研究
    2.2.1P波速度层析成像
    2.2.2S波速度层析成像
    2.2.3Pn波速度及各向异性
    2.2.4小结
    2.3龙门山构造带组合形式、尾端转换型式及其动力学机制
    2.3.1龙门山断裂系尾端转换型式的研究
    2.3.2虹口乡八角庙地区断层擦痕的解析——块体的斜面斜抛运动
    2.3.3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龙门山构造带的动力学约束的研究
    2.3.4龙门山断裂系与东昆仑活动断裂的对比研究
    2.3.5龙门山断裂带与青川断裂带构造体制差异的研究
    2.3.6龙门山地震带南段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起始时间的研究
    2.3.7小结
    2.4汶川地震及对青藏川滇块体边界断层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2.4.1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2.4.2构造块体系统计算模型及位移速率场和应力场模拟
    2.4.3研究区构造块体边界断层的失稳危险度分布
    2.4.4应变率强度和应变能密度的分布特征
    2.4.5昆仑山8.1级(2001)大震破裂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对汶川发震断层提前失稳的影响
    2.4.6汶川大震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2.4.7汶川大震对研究区各构造块体运动变形及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
    2.5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篇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发生机理
    第三章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方法研究
    3.1引言
    3.1.1灾情监测的主要遥感平台
    3.1.2灾害监测的主要遥感技术手段
    3.1.3遥感地震灾情监测的主要优点
    3.2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特点与要求
    3.2.1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特点
    3.2.2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杏的要求
    3.3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技术路线与程序
    3.3.1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技术路线
    3.3.2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程序
    3.4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数据获取
    3.4.1遥感数据特点
    3.4.2遥感数据获取原则
    3.4.3遥感数据获取方式
    3.5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数字处理技术
    3.5.1地质灾害遥感应急数据处理难点
    3.5.2航天遥感数据快速处理
    3.5.3航空遥感数据快速处理
    3.5.4影像地图快速制作
    3.6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
    3.6.1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方法
    3.6.2滑坡应急调杏
    3.6.3崩塌应急调查
    3.6.4泥石流应急调查
    3.6.5堰塞湖应急调查
    3.7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汶川地震崩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
    4.1引言
    4.2数据获取与遥感分析
    4.21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数据情况
    4.2.2数据获取
    4.2.3数据分析整合
    4.2.4地震崩塌滑坡遥感解译
    4.3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
    4.3.1基础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4.3.2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的统计分析
    4.3.3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密度分布的统计分析
    4.3.4小结
    4.4崩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
    4.4.1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
    4.4.2震中东北方向分布范围明显大于西南方向
    4.4.3与地形、地层岩性的关系分析
    4.4.4地震崩塌滑坡的断层效应分析
    4.4.5崩滑地质灾害分布与烈度的关系
    4.5汶川地震崩塌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4.5.1地震触发崩滑灾害的动力特征及成因机制分类
    4.5.2典型斜坡破坏模式及动力过程分析
    4.6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强震触发斜坡失稳机理及动力过程研究
    5.1引言
    5.2研究区地质背景
    5.2.1研究区地形地貌
    5.2.2研究区地质及活动构造
    5.3强震触发斜坡失稳的类型
    5.3.1关于强震地区的定义
    5.3.2强震触发斜坡失稳的类型
    5.4强震触发斜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强震触发滑坡与断层的关系
    5.4.2强震触发滑坡与岩性的关系
    5.4.3强震触发滑坡分布的地貌效应
    5.4.4强震触发滑坡分布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5.4.5强震触发滑坡分布与断层运动方式
    5.4.6强震触发滑坡分布与边坡结构的关系
    5.5强震触发斜坡失稳机理分析
    5.5.1坡肩及变坡点PGA放大效应
    5.5.2节理岩体剪胀效应
    5.5.3结构面退化效应
    5.5.4饱水松散体的液化效应
    5.5.5发震断层运动的惯性效应
    5.5.6弹性基床共振效应
    5.6强震条件下斜坡运动的动力过程
    ……
    第六章强震条件下斜坡崩滑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
    第七章P-S波时差耦合作用下斜坡斜坡崩滑效应与致灾预测研究
    第八章强震触发滑坡运动过程的SPH模拟
    第九章强震条件下斜坡震裂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

    第三篇地震堰塞湖、泥石流次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对策
    第十章强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
    第十一章北川唐山滑坡堵江机制及溃坝效应研究
    第十二章地震堰塞湖溃决风险分析与溃坝模式研究
    第十三章堰塞湖坝体稳定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第十四章震后暴雨泥石流灾害活动牲与预测

    第四篇震后地质环境评价及震毁城镇选址
    第十五章震后重建区地质环境适宜性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应急评价研究
    第十六章“5.12”汶川大地震损毁城镇重建选址的原则与实践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为对象,较为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以及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发生机理及其评价预测。重点分析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斜坡强震的动力响应及破裂失稳机理、斜坡物质运动特征,震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预测评价及危险性分析,以及崩塌滑坡堵江的形成过程、堰塞坝稳定性、溃坝机理及风险评估等。针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灾区地质环境应急评价的原则,并探讨了若干重点损毁城镇的灾后重建选址问题。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可供从事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土木工程、灾害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 目录:
    第一篇汶川地震发震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分析
    第一章汶川地震发震的地质背景与地表破裂
    1.1引言
    1.2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质背景
    1.3龙门山地区的活动构造与历史地震
    1.3.1龙门山地区的活动构造
    1.3.2龙门山地区的历史地震
    1.4汶川地震的基本参数与震源机制解
    1.5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1.5.1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
    1.5.2彭县-灌县断裂的地表破裂
    1.5.3小鱼洞断裂的地表破裂
    1.5.4擂鼓断裂的地表破裂
    1.6地表破裂的类型和组合样式
    1.6.1地表破裂的类型
    1.6.2地表破裂的组合样式
    1.7汶川地震所导致的构造缩短
    1.7.1映秀-北川断裂的构造缩短
    1.7.2彭县-灌县断裂的构造缩短
    1.8汶川地震所导致的地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隆升与沉降)
    1.8.1基于InSAR技术获得的汶川地震位移
    1.8.2根据双断层面震源模型反演的地形变化
    1.8.3基于水准剖面的震前和震后对比显示的地形变化
    1.8.4基于GPS监测的汶川地震同震水平位移
    1.9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分析
    1.9.1擦痕特征分析
    1.9.2利用赤平投影求解断层主应力方位
    1.9.3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的探讨
    1.9.4分析及讨论
    1.10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模式与成因机制的讨论
    1.10.1对汶川地震的构造运动学过程的讨论
    1.10.2对汶川地震构造动力学机制的讨论
    1.11存在的问题及其讨论
    1.11.1汶川地震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
    1.11.2对龙门山活动断层分段性的讨论
    1.11.3对龙门山地区的强地震是否存在周期性的讨论
    1.11.4对地壳运动速率和地震级别之间相关性的讨论
    1.11.5对地震组合与地震序列的讨论
    1.11.6对地震带应力积聚与地震预报的讨论
    1.11.7对单次地震与地震频率之间相关性的讨论
    1.11.8对龙门山断裂模式的讨论
    1.11.9对汶川地震地震模拟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龙门山构造带深部地壳结构及强震动力学机制分析
    2.1引言
    2.2龙门山构造带深部地质结构研究
    2.2.1P波速度层析成像
    2.2.2S波速度层析成像
    2.2.3Pn波速度及各向异性
    2.2.4小结
    2.3龙门山构造带组合形式、尾端转换型式及其动力学机制
    2.3.1龙门山断裂系尾端转换型式的研究
    2.3.2虹口乡八角庙地区断层擦痕的解析——块体的斜面斜抛运动
    2.3.3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龙门山构造带的动力学约束的研究
    2.3.4龙门山断裂系与东昆仑活动断裂的对比研究
    2.3.5龙门山断裂带与青川断裂带构造体制差异的研究
    2.3.6龙门山地震带南段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起始时间的研究
    2.3.7小结
    2.4汶川地震及对青藏川滇块体边界断层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2.4.1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2.4.2构造块体系统计算模型及位移速率场和应力场模拟
    2.4.3研究区构造块体边界断层的失稳危险度分布
    2.4.4应变率强度和应变能密度的分布特征
    2.4.5昆仑山8.1级(2001)大震破裂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对汶川发震断层提前失稳的影响
    2.4.6汶川大震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2.4.7汶川大震对研究区各构造块体运动变形及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
    2.5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篇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发生机理
    第三章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方法研究
    3.1引言
    3.1.1灾情监测的主要遥感平台
    3.1.2灾害监测的主要遥感技术手段
    3.1.3遥感地震灾情监测的主要优点
    3.2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特点与要求
    3.2.1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特点
    3.2.2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杏的要求
    3.3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技术路线与程序
    3.3.1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技术路线
    3.3.2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程序
    3.4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数据获取
    3.4.1遥感数据特点
    3.4.2遥感数据获取原则
    3.4.3遥感数据获取方式
    3.5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数字处理技术
    3.5.1地质灾害遥感应急数据处理难点
    3.5.2航天遥感数据快速处理
    3.5.3航空遥感数据快速处理
    3.5.4影像地图快速制作
    3.6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
    3.6.1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方法
    3.6.2滑坡应急调杏
    3.6.3崩塌应急调查
    3.6.4泥石流应急调查
    3.6.5堰塞湖应急调查
    3.7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汶川地震崩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
    4.1引言
    4.2数据获取与遥感分析
    4.21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数据情况
    4.2.2数据获取
    4.2.3数据分析整合
    4.2.4地震崩塌滑坡遥感解译
    4.3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
    4.3.1基础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4.3.2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的统计分析
    4.3.3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密度分布的统计分析
    4.3.4小结
    4.4崩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
    4.4.1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
    4.4.2震中东北方向分布范围明显大于西南方向
    4.4.3与地形、地层岩性的关系分析
    4.4.4地震崩塌滑坡的断层效应分析
    4.4.5崩滑地质灾害分布与烈度的关系
    4.5汶川地震崩塌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4.5.1地震触发崩滑灾害的动力特征及成因机制分类
    4.5.2典型斜坡破坏模式及动力过程分析
    4.6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强震触发斜坡失稳机理及动力过程研究
    5.1引言
    5.2研究区地质背景
    5.2.1研究区地形地貌
    5.2.2研究区地质及活动构造
    5.3强震触发斜坡失稳的类型
    5.3.1关于强震地区的定义
    5.3.2强震触发斜坡失稳的类型
    5.4强震触发斜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强震触发滑坡与断层的关系
    5.4.2强震触发滑坡与岩性的关系
    5.4.3强震触发滑坡分布的地貌效应
    5.4.4强震触发滑坡分布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5.4.5强震触发滑坡分布与断层运动方式
    5.4.6强震触发滑坡分布与边坡结构的关系
    5.5强震触发斜坡失稳机理分析
    5.5.1坡肩及变坡点PGA放大效应
    5.5.2节理岩体剪胀效应
    5.5.3结构面退化效应
    5.5.4饱水松散体的液化效应
    5.5.5发震断层运动的惯性效应
    5.5.6弹性基床共振效应
    5.6强震条件下斜坡运动的动力过程
    ……
    第六章强震条件下斜坡崩滑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
    第七章P-S波时差耦合作用下斜坡斜坡崩滑效应与致灾预测研究
    第八章强震触发滑坡运动过程的SPH模拟
    第九章强震条件下斜坡震裂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

    第三篇地震堰塞湖、泥石流次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对策
    第十章强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
    第十一章北川唐山滑坡堵江机制及溃坝效应研究
    第十二章地震堰塞湖溃决风险分析与溃坝模式研究
    第十三章堰塞湖坝体稳定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第十四章震后暴雨泥石流灾害活动牲与预测

    第四篇震后地质环境评价及震毁城镇选址
    第十五章震后重建区地质环境适宜性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应急评价研究
    第十六章“5.12”汶川大地震损毁城镇重建选址的原则与实践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理县抗震救灾志(附光盘)(精)
于江涛、岳云刚 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地震与救灾制度转型研究
邓绍辉 著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套装上下册)
广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剑阁抗震救灾志
剑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志(套装上下册附光盘)
方志出版社 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大地震纪念地:集体记忆与地方建构
钱莉莉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财税与金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唐曼萍 著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地震极震区典型建筑震害还原与损伤模式研究
杨伟松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县年鉴. 2010
汶川县人民政府 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地震移民的社会适应及能力再造研究
兰竹虹 著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彭州抗震救灾志
《汶川特大地震彭州抗震救灾志》纂委员会 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北川抗震救灾志
方志出版社 编